以“诚”管城 推动共治 共享美好

近日,“走进城市管理——生态新城·共治共享”专场发布活动在区廉政文化公园举行。来自区城管局的“发言人”围绕“生态新城·共治共享”与市民面对面交流。
潮汐摊区 菜农舒心
发言人:姚涛 区城市管理局党委书记、局长
“现在,小摊小贩也不乱摆摊了,在小区门口买菜也方便了,摊贩增加了收入,我们也享受了便利。”被问到近期印象深刻的城市变化时,现场市民回答得最多的就是“潮汐滩区”。
流动摊贩乱摆卖问题一直是城市管理的一道难题。
今年上半年,区城市管理局改革创新探索推出的“潮汐摊区”,有效解决原来以赶、堵、罚为主的管理方式,让菜农卖菜更安心,群众生活更安逸,城市和谐更宜居。区城市管理局结合区域人口密度、交通流量等城市体征数据,在城区分布式设置了31处“潮汐摊区”、2100余个摊位,实行早中晚定时、规范定点、统一管理,引导瓜农果农摊贩有序摆摊,在帮助低收入人群增加农产品销售机会、保障日常收入的同时,也减少了因滞销而造成的损失。据不完全统计,“潮汐摊区”累计帮助低收入人群销售农副产品收入突破1000万元,在增收的同时,“潮汐滩区”得到市民群众广泛好评,不仅便捷居民生活,游摊占道经营类投诉举报量还同比下降了80%以上。
摊贩想入驻“潮汐摊区”应该怎么做?能享受到什么政策待遇?
“潮汐滩区”所取得的成效,离不开有效的管理。姚涛介绍,区城市管理局出台《“潮汐摊区”管理办法》,想要入驻“潮汐摊区”需要了解关于潮汐摊区的具体设置和管理规定,包括摊区的位置、规模、经营时间、摆放要求、清洁责任等详细内容,如违反相关规定可能会受到被取消入驻资格等处罚。同时,如果在“潮汐摊区”出摊时,有任何问题都可及时向各点位的责任管理人员反映,区城市管理局也会提供必要的支持和帮助。
共享公园 徜徉伴行
发言人:骆恩彦 区城市管理局党委委员、副局长
我区拥有综合公园、专类公园、社区公园、口袋公园等共40个,公园面积达485公顷,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超过全市平均水平。2021年以来,我区多个公园连续4年获得“重庆最美口袋公园”“无废公园”等称号。
骆恩彦介绍,我区依托南川城区周边的花山、永隆山、九鼎山和穿城而过的凤嘴江、半溪河,深耕细耘,形成了“两江三山”公园脉络体系。在使用功能方面,合理布置绿化、园路和休闲广场,配套健身器材、儿童游乐等设施,其中凤嘴江滨河公园依托凤嘴江蜿蜒曲折的地形,保留自然岸线,设置彩色步道、亲水平台、亭廊桥椅等。在聚焦活动群体方面,高标准打造体育馆公园、金华体育公园等专类公园,配置乒乓球台、篮球场、羽毛球场、儿童游乐场等设施。在公园活动方面,组织广场舞、盆景花卉展、书法展、摄影展、歌唱表演等活动,丰富群众精神生活。在公园的打造中,还融入金佛山杜鹃、大树茶、黑叶猴、方竹笋、“南川井冈山”、三线文化、尹珍文化、老东街等地方文化元素,提升城市文化品位。
目前,区城市管理局按照“300米见绿500米见园”要求,因地制宜,在城区合理布局建设了滨河公园、尹子祠文化公园、鼓楼广场、市民广场、廉政文化公园、樱花广场等公园,形成综合公园、专类公园、社区公园、口袋公园、游园等多类型公园体系,完善健身设施、休闲椅、公厕、照明灯饰等,不断满足群众休闲、健身、娱乐、游憩等需求。
用水报装优化方案
发言人:郑望 区城市管理局党委委员、副局长
2022年以来,区城市管理局积极推动“用水报装”服务流程优化升级,致力于为辖区企业打造更加便捷、透明、规范的报装服务,全力助推企业高效发展。用水报装优化方案旨在精准回应辖区企业关切,聚焦行业堵点、痛点、难点和焦点问题,全方位优化企业用能、用水报装等服务,全面提升城市供水领域服务便利度和群众满意度。
用水报装“承诺办”。为了大幅提升用水报装便利度、有效缩减报装时间,我区全面推行用水报装承诺办改革,非居民用户可通过区自来水有限公司微信公众号、用水报装电话、区政务大厅一窗综办窗口、区自来水有限公司营业厅等渠道,向区自来水有限公司发起费用“最后办”申请,并签署南川区用水报装费用“最后办”承诺书,即可享受用水报装直通服务,全部流程、手续由区自来水有限公司代办、帮办。承诺办改革后,无外线建设的用水报装时间由4个工作日压缩到2个工作日完成,节约时间成本50%;原用水报装由原来的申请、审批、踏勘到最后通水的12个环节缩减为1个环节。
供水服务“专员制”。设置专人对接企业用户、非居民特殊用户等,采用面对面沟通的方式,全面深入了解和解决企业在用水报装过程中可能遇到的各种问题。所涉及的业务申请、占道占绿审批等事宜均由区自来水有限公司专员办理,真正实现用水报装“零资料、零跑路”。
用能诊断“全优化”。区城市管理局积极组织区自来水有限公司,对年用水量1万立方以上的存量重点用能企业开展用能体检,为企业精心出具“量身打造”的用能优化方案,助力企业降低用能成本,促进企业实现降本增效。
“公安+城管” 联勤联动治顽疾
发言人:蓝方洁 区城市管理综合行政执法支队支队长
随着城区车辆保有量激增和车位供需矛盾日益突出,我区城区停车乱象日趋严重。在解决城区停车秩序问题上,区城市管理局实施“公安+城管”联勤联动执法勤务模式,为市民营造安全、通畅、有序的道路安全交通环境。
蓝方洁介绍,我区在全市率先推行“公安+城管”联合执法勤务模式,通过抽调执法骨干和协管人员成立停车整治联合执法专班,深化与公安部门多跨协同,常态化开展城区停车秩序整治,实现了城市管理执法从“单打独斗”到“共管共治”的转变。自开展联合执法勤务以来,聚焦重点区域、重点时段,围绕市民反映强烈、关心的事,紧盯被频繁投诉路段进行纠违查处,切实规范了动静态停车秩序。
联勤执法的成效可谓立竿见影,但是具体涉及哪些方面,又能否长期保持性,是现场群众关注的重点。蓝方洁表示,区城市管理综合行政执法支队和区公安交巡警支队实行常态化的联勤联动勤务模式,建立了执法协作、共管共治、信息共享、资源共用、责任共担的工作机制,对在人行道、车行道乱停放的机动车、占用堵塞消防应急通道、盲道等乱停乱放行为,实行点面结合,协同整治,全力提高路面执法质效和频次,切实保证路面停车秩序整洁、有序,确保道路通行。
数字赋能提质增效
发言人:吴浪 区数字化城市监控管理中心负责人
2024年,我区在已建成的“运管服”平台基础上,以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5G移动通信等技术为支撑,全面完善统筹协调、指挥调度、监测预警、监督考核和综合评价等平台功能,努力构建城市运行和治理智能中枢,让城市治理更智能、更高效、更精准。
市民如果在生活中遇到供水管网爆管,城市的智能化是否能够更好地帮助解决呢?以住所小区附近供水管网爆管为例,工作人员可以通过移动式噪声监测的方式进行供水管道监测,移动式噪声测漏仪器会进行快速定位与故障分析,维修人员会根据定位迅速到场处理,及时恢复供水与后续监测。
目前,我区正在加快建设智能化监测系统,一是噪声传感器实时监控,其可以通过采集水在泄漏处产生的特殊噪声信号,并将信号传输到监控系统进行分析和判断。二是智能管网监测,对各监测点的压力、流量等数据进行存储和分析,一旦发现数据异常,系统会自动发出报警信息,通知相关人员进行处理。同时,系统还可以结合地理信息系统(GIS),快速定位爆管的位置,方便维修人员及时赶到现场。
与人工巡查供水管网需要几天甚至更长时间才能完成一次全面巡查相比,智能化手段能实时监测,如有异常,系统能够在几分钟甚至几秒钟自动发出报警信息,并提供准确的位置信息和故障分析,帮助维修人员更快更准找到问题,提高维修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