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政府网| 重庆市人民政府| 重庆市南川区人民政府 部门街镇

无障碍 适老版 注册 网站支持IPv6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区政府部门>重庆市南川区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企呼我为闭环办”>最新动态

引才如潮,与产同频!看南川与人才的“双向赋能”

日期:2025-09-19


在区域竞争日趋激烈的今天,人才短缺已成为制约区域发展的共性瓶颈。“人才难引更难留”,那就“不求所有、但求所用”。南川区转变思路、创新机制,提出了“潮汐人才”新路径。具体来说,以产业周期波动为牵引、以人才弹性流动为依托,聚焦“先进制造业、文旅康养、现代农业”三个增长极,按需引才、精准引才。打破地域与编制壁垒的柔性引才机制,让八方智慧如潮水般奔涌而来,精准灌溉本地产业,为地方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

首试首创 潮汐人才创新引才方式

在工业园区水江组团重庆优钛实业有限公司生产车间内,一项关键技术难题正在被攻克。

这家专注于超细铁粉、非晶合金粉末的企业,与重庆理工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副院长周志明教授合作,致力于开展“压铸模具激光熔覆粉末、核电用高耐腐蚀粉末及激光熔覆表面改性强化技术”的攻关。

“昨天刚跟周教授通了电话,他投入了大量精力在这个项目上,目前已进入激光熔覆工艺参数研究阶段。”重庆优钛实业有限公司总经理张群告诉记者,因为行业特殊性,能够与企业发展方向契合的学术教授并不多,但每一位这样的合作者都为企业,甚至整个行业带来显著推动。

“作为制造业企业,必须依靠这些处于科研前沿的学者的眼光。他们洞察行业发展动态,对未来趋势具有更强的预判能力。而企业所需要的,就是准备好资金和勇气。”张群坚信,做难而正确的事、必有所得。

正是在这样的学术支撑下,优钛实业实现了多款“从零起步”的产品研发。

“我们从重庆开花,要在全国结果。”张群说,作为国家高新技术企业、重庆市专精特新企业、重庆市瞪羚企业,将顺应趋势,集合更多学者力量,做优化行业生态的事。

周志明教授团队作为“潮汐人才”,不仅解决当前的技术瓶颈,更为企业储备面向未来的核心技术,这种“产学研用”的深度合作,正是“潮汐人才”模式的精髓所在——把学院的智慧种子,播撒到产业的肥沃土壤中。

“潮汐人才”的理念,指不改变人才的户籍、档案、社保等关系,基于产业发展的周期性、项目式需求,以柔性方式引进的区外高层次人才。

面对人才困境,我们没有选择“硬碰硬”的高成本抢人大战,而是基于对产业规律和人才流动性的深刻洞察,进行了引才思维的革新。

这一模式的巧妙之处在于,产业的“潮汐”特性,与人才的“弹性”流动,实现“同频共振”。它精准地捕捉了南川三大主导产业的内在节奏:先进制造业的项目工期、文旅康养的淡旺季节、现代农业的生长周期。

这意味着,南川为天下英才敞开的,不再是一道传统的“入职门”,而是一座多元化的“合作桥”。无论是利用假期前来指导的“候鸟教授”,还是远程揭榜攻关的“星期天工程师”,都能在这套体系中找到自己的位置,实现价值。

成效解码 潮汐人才激活产业基因

当中药厂家与新式茶饮相遇,会碰撞出怎样的火花?

在工业园区大观组团重庆上药慧远药业有限公司内,记者看到了一家颜值与健康理念并存的“奶茶店”。

熬夜人参水、孟德十宝茶、女神养颜水三款中药草本茶吸引了大家的注意。玻璃瓶内装着各类药食同源的中药材,看瓶身的标注有人参、黄精、黑枸杞、罗汉果等。

仔细品尝,这款女神养颜水中药草本茶甜味很淡,且散发着自然药香。

我们没有另外添加糖分,甜味是来自药材本身。重庆上药慧远药业有限公司总经理汪正龙讲解道,这些茶的配方都是来自和上海中医药大学林晓教授的合作,从包装到风味的调整都进行了多次品鉴实验。

上海中医药大学林晓教授作为潮汐人才,并不长期驻厂,而是通过定期指导、远程协作的方式,带领团队筛选药食同源原料,基于中药配伍理论设计配方,并对活性成分进行分析和功能评价。

这与该公司在药食同源理念下对大健康产业的布局不谋而合。

要让传统中药以更时尚、更便捷的方式走进现代人的生活。汪正龙表示,这不仅是产品的创新,更是对中医药文化的创造性转化。

法半夏炮制工艺改进研究项目中,该公司引进了重庆中医药学院杨军宣教授,将法半夏的炮制收率从83.64%提升至90%以上,不仅大幅提升了生产效率,更确保了产品质量的稳定性,直接转化为真金白银的经济效益。

政策的生命力在于成效。尽管实施时间不长,潮汐人才机制已如一股活水,催生了南川产业肌体的深刻化学反应,一批合作项目开花结果,成为激活南川三个增长极的生动注脚。

在先进制造业领域,重庆市超群工业股份有限公司与重庆理工大学副教授成振波团队合作,开展基于亥姆霍兹共振原理的轻质降噪轮毂研究。该项目已成功获批重庆市科技局企业科技攻关联合行动计划立项,并获得专项资金支持,有望帮助企业在新能源汽车配套领域抢占技术制高点。

人才不一定非要为我所有,只要能为我所用,就能产生巨大的价值。

这些案例仅仅是南川首批47项柔性引才需求的缩影。数据显示,这些需求中,技术攻关类达27项,较改革前增长160%,其中8项进入量产阶段,带动相关产业年产值增长0.63亿元。这充分体现了潮汐人才机制直奔痛点、服务发展的务实导向。

机制探源 潮汐人才构建柔性生态

假如要选一款南川伴手礼,你会选什么,是方竹笋,还是古树茶?

如今又多了一个新的选项——黄精制品。

黄精能开袋即食,还能做成丸子、饼干、口服液、茶等产品,这是重庆灏天生态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和西南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副教授张庆伟合作开发的项目。

项目进行了大量试验和数据分析,开展黄精加工技术研究,保留黄精康养功效的同时,完善黄精果、黄精茶等产品的生产流程和提升产品生产效率。

我们想把来自金佛山本土生长的黄精,做成属于南川人的伴手礼。重庆灏天生态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常务副总经理何泽说,利用先进的加工技术,公司将当地丰富的中药材资源转化为高附加值的产品,不仅提升了产品竞争力,也带动了当地农业的发展,给当地老百姓创造就业条件,为农民带来实实在在的经济效益。

这项新增的合作,离不开南川潮汐人才政策的支持。而这也绝非仅靠一纸政策,其背后是一套精心构建、持续优化的柔性生态系统。

为确保这一创新理念落地生根,我区经过了严谨的设计与论证。区委组织部牵头,比对学习了多个省市先进经验,深入40余家企事业单位摸底调研,两轮征集意见、两次市级论证答辩,研究出台了《南川区潮汐人才柔性引用工作办法(试行)》。

《办法》清晰界定了六类人才(产业战略型、科技创新型、资源整合型、技术支撑型、经营管理型及其他),规划了五类合作场景(技术攻关、平台共建、成果转化、人才培养、咨询服务),并配套了极具吸引力的“10条支持举措

在精准的供需匹配机制方面,我区通过渝才荟数字化平台和深入的企业调研,动态摸排产业真实需求,形成需求清单;同时面向高校、科研院所、企业联盟绘制人才图谱,最终通过校地交流会”“项目推介会实现精准的企才双选,确保来的都是最需要的人,干的都是最紧要的事

据区委组织部相关负责人表示,潮汐人才坚决摒弃挂名式”“走秀式引才。其支持政策的核心是以绩奖才,将奖励与用人单位的支付报酬和项目绩效评估系数直接挂钩,最高可奖励10万元。让企业和人才用成果说话,确保政府的每一分投入都用在刀刃上。

潮汐人才实践,是一次基于南川发展现实的理性创新,更是一次关于人才与城市如何共生共荣的深刻探索。它不再将人才视为必须永久拥有的固定资产,而是作为可以按需调配、共享共用的活力资本

潮汐奔涌,未来已来。这股智慧的潮汐,正以其柔性而强大的力量,冲刷着传统引才的壁垒,激活了南川产业发展的新动能,也为区县破解人才难题、培育新质生产力,提供了一个具有参考价值的实践路径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