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索引号 ] | 11500384008682034F/2022-00075 | [ 发文字号 ] | 南川府办函〔2022〕7号 |
[ 主题分类 ] | 教育 | [ 体裁分类 ] | 其他 |
[ 发布机构 ] | 南川区政府办公室 | ||
[ 成文日期 ] | 2022-11-09 | [ 发布日期 ] | 2022-11-09 |
重庆市南川区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2021年以来区政府履行教育职责情况自查自评的报告
市政府教育督导室:
根据《重庆市人民政府教育督导委员会关于印发2022年对区县人民政府履行教育职责评价方案的通知》(渝府教督发〔2022〕5号)精神,我区对照评价要求和重点逐项进行了自查自评,现将自查自评情况报告如下。
一、自查情况
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印发了《重庆市南川区人民政府教育督导委员会关于做好2022年对区政府履行教育职责自查自评工作的通知》(南川府教督发〔2022〕3号),分解工作任务,明确工作职责,区教委、区政府教育督导室统筹协调,各部门协同配合,对照评价要求和重点逐项逐条开展了自查自评。
二、履行教育职责情况
(一)加强党对教育工作全面领导情况。
1.建立健全教育领导体制、定期研究教育工作机制,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等情况。区委、区政府始终带着使命和感情抓教育,坚持教育优先发展,建立健全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部门各负其责的教育领导体制和定期研究教育工作机制。区委常委会、区政府常务会研究教育评价改革、教育事业发展“十四五”规划、“两个创建”等教育工作11次,党政主要负责同志带队向上对接汇报教育工作,区“四大家”联席会研究高等教育集群园区建设工作。严格落实党委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印发《南川区教育系统贯彻落实意识形态工作实施方案》,严格审批和管理论坛、讲坛、讲座、报告会、研讨会等活动和阵地,在守正创新中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
2.建立健全党政主要负责同志深入教育一线调研、为师生作形势报告、联系学校和年终述职必述教育工作制度等情况。区党政主要负责同志高度重视教育工作,把教育改革发展纳入议事日程,建立党政领导联系学校工作机制,每名区级领导干部对口联系1—2所学校,深入教育一线调研疫情防控、校园安全、高考等教育发展相关情况7次,把“规划建设高等教育集群园区”等教育工作纳入党政主要负责人年终述职。
3.实现各级各类学校党的组织、党的工作全覆盖,强化师生思想政治工作,党建带团(队)建和关心下一代工作等情况。全面落实党组织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全覆盖培训教育系统基层党组织书记、党务干部、统战干部300余人次。健全党组织144个,其中党委13个、党总支4个、党支部127个,表彰51名优秀共产党员、25名优秀党务工作者、15个先进基层党组织,培养入党积极分子及预备党员98名,实现各级各类学校党的组织、党的工作全覆盖。强化师生思想政治工作,研究部署党建带团(队)建和关心下一代工作3次,组建青年讲师团、红领巾讲师团、开展“中华说”“小萝卜头进校园”“鲜艳红领巾·鲜红成长路”等系列主题实践团(队)日活动200余次,广泛动员7万余名师生参与重庆市“少年向上·我和我的家乡”主题教育读书活动,272名师生获市级奖,区教委获优秀组织单位,引导广大师生坚守理想信念,坚持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入脑入心。
(二)落实教育优先发展情况。
4.坚持教育规划、教育资源配置优先情况。对标对表《重庆市城乡公共服务设施规划标准》,编制《重庆市南川区城市建设用地控规全覆盖暨控规“一张图”》,出台《南川城区义务教育学校和幼儿园规划用地建设管理暂行办法》,印发《重庆市南川区教育事业发展“十四五”规划(2021-2025)》等规划文件,力争在近五年内,落实城镇小区配套幼儿园治理“五同步”工作方案,扩建道南小学、隆化四小等小学,新建新城区小学、高架桥九义校、道南中学高中部等学校,补齐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发展、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普通高中(中职)教育特色发展资源配置短板。
5.落实教育经费“两个只增不减”情况。一般公共财政预算教育支出情况:2019年一般公共财政预算教育支出1034345.430千元,2020年一般公共财政预算教育支出1120835.32千元,增长8.36%;2021年一般公共财政预算教育支出1097598.5千元,下降2.07%。生均一般公共财政预算教育情况:2020年生均一般公共预算支出比2019年增长5.38%;2021年生均一般公共预算支出比2020年下降0.94%。
6.教育预算安排情况。2021年教育预算安排1097598.5千元。
7.落实各级各类学校生均经费基本标准和生均财政拨款基本标准相关情况。我区各类学校生均财政拨款基本标准为:幼儿园565元或765元、小学765元、初中995元、高中1395元、职业高中1595元。建立健全动态调整机制,幼儿园、小学生均高于市级标准65元,初中、高中、职业高中生均高于市级标准95元,并建立健全“谁使用、谁负责”的教育经费使用管理责任体系,提高了教育经费使用效益。
(三)落实“五育并举”情况。
8.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情况。邀请市外专家开展《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生读本》集中培训,深入推进党的创新理论进课堂。开展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系列活动评比,举办“思政大讲堂”课程展示活动,开展“童心向党”“喜迎二十大·一起向未来”等主题实践活动,让广大师生深刻感悟党的思想伟力,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涌现出 “乐善天使在行动”等44个市、区级德育课程品牌,南川区获全国“立德树人落实机制实践示范区”。
9.落实国家课程方案,加强教材、教辅和课外读物使用监管情况。印发《南川区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过重作业负担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十项规定的通知》等文件,严格按照国家课程教学用书目录、市教委课程计划和市新闻出版局选用教学用书、教辅材料等文件要求,统一目录,统一教材,统一教辅,开齐开足课程。严格按照《中小学生课外读物进校园管理办法》规定,加强课外读物使用排查、监管,为全区师生营造积极向上,启智增慧的阅读环境。
10.加强学校体育、美育、劳动教育和学生安全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等情况。严格按照市教委课程计划要求开足开好体育、美育、劳动教育等课程,印发《南川区2021年学生体育竞赛艺术活动计划》,实施体育、艺术“两大全员”特色品牌活动,承办重庆市校园足球联赛总决赛初中女子甲组赛事,举办系列区级活动,均取得圆满成功。印发《进一步加强中小学劳动教育的通知》,严格落实《中小学学生劳动实践清单》要求,落实劳动课程计划和劳动周实践活动。通过微信、QQ、钉钉以及纸质告知家长书等形式对消防、交通、自然灾害等安全事项进行广泛宣传教育。开展“我为生命负责”主题活动,开展心理健康教育课程、防范校园欺凌等安全教育,切实增强师生珍爱生命意识,提高师生自我心理调节能力。将学生体质健康水平、美育水平、劳动实践、安全和心理健康教育等纳入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和学校综合考核的重要内容,积极推进素质教育。
11.强化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情况。区教委等8部门联合出台《重庆市南川区综合防控儿童青少年近视实施方案》,定期召开联席会议2次,统一部署加大近视防控干预力度。投入68万元专项用于学生近视筛查,全面启动“智慧医疗”官方云平台学生健康档案系统,2021年的近视率较2020年下降了0.93个百分点。
(四)统筹落实教育改革发展重点任务情况。
12.建立“双减”工作专门协调机制,持续深入推动“双减”各项任务落实落地情况。严格落实“双减”政策,建立南川区“双减”工作专门协调机制,建立健全会议决策、专题研判、联合指导、报告通报、督查督办等制度,形成部门联动、上下联动的工作合力。强化督导检查,与区市场监管、公安、文旅执法、消防等单位开展联合检查8次,区教委组建执法队伍,配备执法记录仪3台,组织开展日常巡查检查46次。落实强化校外培训治理,学科类培训全部压减,落细校外培训机构风险排查,已审批校外培训机构58个,全部纳入平台监管。把中小学减负提质南川行动作为区教委主要领导“爬坡专项”,持续推动校内外减负落实落地。开展“基于标准的教学”实践案例征集评选、义务教育阶段学校作业设计评选及第二届校本课程设计大赛活动,提高教师作业设计能力,汇编精品作业设计,加以推广应用,不断推动校内减负提质增效,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13.深化教育评价改革、新时代教育督导体制机制改革推进情况。继续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印发《南川区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实施方案》,加大“十不得、一严禁”违规事项督查与整改力度,继续坚决推进破“五唯”,坚决扭转不科学的评价导向。印发《南川区教育系统综合考核办法》《南川区中小学减负提质实施办法》《南川区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发展质量评价实施方案(试行)》等文件,对学生、教师、学校开展综合评价,推动南川教育高质量发展。深入推进教育督导体制机制改革。印发《南川区深化新时代教育督导体制机制改革实施方案》,按照工作要求如期完成深化新时代教育督导体制机制改革任务。健全教育督导机构,调整充实区政府教育督导委员会,设立区教委总督学、副总督学,建成“一委一室一中心”的区级教育督导体制。深入推进责任督学挂牌督导工作,推动督导队伍专业化发展,大力推进教育督导信息化建设。深入贯彻落实《重庆市教育督导问责实施细则》,将督导结果作为学校领导班子考核、干部任用、表彰奖励、评职晋级的重要依据和乡镇(街道)教育实绩考核的重要依据。
14.规范民办义务教育发展情况。按照教育等八部委出台文件关于民办教育要求,区政府与北师大重新签订新的合作协议,成立转公工作专班,区领导定期研判、定期通报相关工作,依法依规、稳妥有序推进民办学校转型。
15.推进职业教育改革发展,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情况。牵头成立重庆市金佛山职业教育集团,建立职业教育工作区政府联席会议制度,深入推动职业教育改革发展。坚持产教深度融合,校企协同育人,创新“招募式”引企入校机制,校企共建隆职·远陆汽修、隆职·柏曼酒店、隆职·康侨服饰及附属实验幼儿园等产教融合生产性实训基地4个,建成京东电商、博西机电、凯高动漫等产业学院3个,6个专业学生在校内实现“轮岗式”真实生产环境实训实践。与市内外101家职业院校、科研院所、企业联合发展,与格力集团、博西家电、博赛集团等75家大中型企业开展校企合作,共建校外实训基地73个,与区内外企业合作践行现代学徒制、新型学徒制等培养模式改革,实现企业技术骨干驻校、校内教师驻企协同育人,已建成现代学徒制试点专业5个。现代制造专业群顺利通过重庆市中等职业学校校企合作示范项目终期验收。隆化职中已建成国家中职示范学校、重庆市高水平中职学校和A类“双优”中职学校。
16.推进教育信息化建设,推动教育数字化战略转型情况。
宽带网络实现校校通,“宽带网络校校通”建成率已达到100%。班班通设备全覆盖,交互式一体机或激光白板混合式教学硬件的装备完成100%。使用教育OA办公云平台、钉钉办公管理云桌面、学籍管理平台等便捷化、智能化管理,教育管理信息化水平有所提升。开展管理者和教师全员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2.0行动培训,全面提升广大教师的信息化能力水平。投入专项经费400余万元,搭建专递课堂、名师课堂、名校网络课堂专用平台,装备完成精品录播室6套和常态化录播室设施设备60余套,目前已有6所学校成功创建重庆市智慧校园建设示范学校,为区域内智慧教育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条件。
17.落实属地责任,统筹开展教育系统常态化疫情防控工作情况。对全区143所中小学幼儿园、57所类培训机构的103240名师生员工建立健康档案,实施每日排查,严格落实好门岗管理、出行管理、物资储备、环境消杀等常态化管理。教职员工新冠疫苗加强免疫接种8429人,接种率97.8%;3-11岁学生新冠疫苗全程接种48229人,接种率94.74%;12-17岁无禁忌学生已完成全接种。
(五)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情况。
18.加强师德师风建设情况落实师德教育新要求,增强师德教育实效性。坚持把师德师风作为评价教师队伍素质的第一标准,组织广大教师认真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新时代中小学和幼儿园教师职业行为十项准则等教育法规、文件,签订师德师风承诺书,开展师德师风宣誓等活动,委托第三方机构开展家长、社会、各类代表评教的“师德师风民意调查”,设立师德师风24小时监督电话18315111222。指导学校开展师德表现学年度综合评价,评议结果记入师德师风档案,增强师德教育实效性。教师节表彰师德标兵9名、师德先进个人114名、师德先进集体14个,大力弘扬尊师重教、爱岗敬业的良好风尚。
19.落实学前教育阶段教师工资待遇情况。我区公办幼儿园教师工资(含绩效等)与义务教育教师的工资一并纳入财政预算,同等保障管理。编外幼儿园教师工资按重庆市人力社保局发布的当地最低工资标准执行,并缴纳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生育保险。
20.落实义务教育教师工资待遇,建立健全中小学教师工资长效联动机制情况。我区义务教育教师年均工资收入130219元,约高于当地公务员年均工资收入。建立健全中小学教师工资按年度考核结果正常增加薪级工资、实施乡镇工作补贴、给予乡村教师岗位生活补助长效联动机制,并全额纳入财政预算,按时足额发放到位。
21.减轻中小学教师负担情况。区委、区政府出台《南川区贯彻落实重庆市中小学教师减负清单责任分工方案》,结合南川区机关事业单位科级及以下干部管理办法,从严控制从教育系统事业单位调离工作人员,严格执行中小学教师减负工作。统筹规范督查检查评比考核事项,较上年减少11项,入校综合考核减至每学年1次,合并撤销减少的各类工作群数量10个。统筹规范社会事务进校园,本年度各类进校园活动数量5项,较上年度减少1项。本年抽调借用教师人数5人,较上年减少3人,且有2人已经回到教育系统。
22.落实教师职称晋升制度情况。根据相关部门核准的教职工编制及时调整学校岗位结构比例,有序开展教师职称晋升工作。任国君、朱洵2人被评为正高级教师,孙保辉等4人被评为中职高级讲师,韦纯美等58人被评为副高级教师,卓小梅等146人被评为一级教师,完成202名新教师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初次确定工作。
23.推进教师评价改革、素质提升情况。加强全区教师专业发展支持服务体系建设,加大教师的考核评价力度,开展好师德师风和年度考核考评,嘉奖年度考核优秀教师573名。整合电大进修校和教科所,实现“研训一体”,推进“互联网+教师专业发展”建设,开展2021年乡村教师提升培训暨名师名校长工作室成员展示活动。张健等6人入选“金山英才”B类紧缺急需人才,梁勇被评为重庆市教书育人楷模,推选6名“最美教师”、1名“最美校长”到重庆参评,赵志章等17人被评为重庆市第八批中等职业学校“双师型”教师。
24.财政按照不低于本地区教师工资总额(含基本工资和绩效工资)的1.5%预算教师继续教育经常性经费情况。2021年按照标准预算教师继续教育经常性经费1121.34万元。
(六)保障和促进教育公平情况。
25.完善普惠性学前教育和特殊教育保障机制,推进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区县创建工作情况。区政府印发《南川区创建国家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区工作方案》,着力推动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发展。拨付普惠性幼儿园公用经费补助资金974.59万元、民办学前教育奖补资金46万元,用于117所普惠性幼儿园、民办园维持正常运转、设备设施的添置及办园条件改善、园舍租金、教师培训、教师社会保险等支出。投入900万元,完成改造南川区西南大学实验幼儿园凤江晓月分园、南川区隆化实验幼儿园龙济分园园舍3785平方米、活动场地4284平方米,新增公办幼儿学位360个。截止2021年,全区共有幼儿园125所,在园幼儿16484人,公办在园幼儿8950人,公办在园幼儿占比54.3%,学前教育三年毛入园率96.25%,普惠性幼儿园在园幼儿14908人,普惠率90.4%。
26.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和城乡一体化发展,推进义务教育薄弱环节改善与能力提升,推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区县创建工作情况。区政府印发《南川区创建国家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区工作方案》,着力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和城乡一体化发展,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97.89%,残疾儿童少年义务教育入学率达98.29%,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实现100%就近入学。持续推进“两类”学校治理,投入义务教育校舍维修专项资金300余万元建设农村小规模和寄宿制学校,维修改造校舍8000余平方米,投入87万元完成5所学校食堂油烟治理。切实做好义务教育薄弱环节改善与能力提升工作,投入专项资金1243万元启动水江镇中心校、南川一中、南川三中等3所学校校舍及运动场建设,投入871万元配置隆化五小等21所学校“三个课堂”等装备,待校舍工程完工投用后,将新增校舍10958平方米、运动场4000平方米。不断扩大城区学位供给,积极争取债券资金1亿元,续建南川中学初中分部,新增校舍7万余平方米,新增标准学位2000个。
27.加强县域普通高中建设情况。2021年,投入657万元,完成南川中学三用会场、南川一中食堂建设1700余平方米,南川三中食堂屋顶治漏2500平方米。投入72万元,完成南川中学、道南中学等5个高完中新高考标准化考点设备升级维护。
28.改善职业教育办学条件情况。投入995万元改善学生宿舍条件,投入1585万元建设产教融合项目,投入290万元完善基础能力建设。目前待选址扩建实训基地,为升格高职院校做好准备。
29.落实学生资助情况。学前教育阶段资助幼儿2528人次272.9万元,义务教育阶段资助学生14259人次730.3万元,普通高中阶段资助学生7088人次998万元,中职教育阶段资助学生9156人次1249.6万元,五年救助计划资助已脱贫户子女13352人次302.4万元,建卡贫困大学生学费资助1240人次848.5万元。生源地助学贷款共办理4386笔3488.3万元,贴息76.6万元。
(七)校园安全维稳工作情况。
30.安全责任落实情况。坚持“党政同责,一岗双责,齐抓共管”,坚持每季度召开季度安全稳定工作扩大会议1次,每月研判会1次,对全区教育系统可能存在的风险进行分析、研究。各学校、单位落实安全主体责任,推动牢固树立安全发展理念。
31.未成年人学校保护、防范校园欺凌和预防学生非正常死亡工作情况。贯彻落实《侵害未成年人案件强制报告制度实施办法(试行)》,统筹开展“未成年人保护工作”宣传月、“关爱明天、普法先行”法治进校园等活动。印发《南川区预防学生非正常死亡工作方案》,协同各部门、街道、学校成立预防学生非正常死亡、防范校园欺凌专项行动工作领导小组,建立协同工作机制,切实增强师生珍爱生命意识和自我心理调节能力。
32.安全事故、重大舆情、群体性事件应急处置情况。制定突发事件报告实施方案,各级各类学校出现突发事件第一时间报区教委及属地政府。成立处突应急领导小组,分设信息收集、舆情处置、现场处理等工作组,严防安全事故进一步扩大,确保教育系统安全稳定。
33.校园安防设备设施配备情况。校园“三防”实现三个100%。升级改造学校技防设施,主要通道和重点部位视频监控覆盖率100%,一键报警器配备率100%。封闭式管理学校,配齐专职保安及专兼职安全保卫人员,严格佩戴单兵装备(黑色6件套),防卫性器械和通讯设备配备率100%。
34.防范化解意识形态风险情况。出台《南川区教育系统贯彻落实意识形态工作实施方案》,实施论坛、讲坛、讲座、报告会、研讨会等阵地审批管理制度,加强展览展陈管理工作,深化拓展党史学习教育、革命教育、廉政教育,持续开展“小萝卜头”进校园和参观红色教育基地等活动,掌握意识形态工作控制力,牢固树立抓意识形态工作主体责任,确保了意识形态安全。
(八)规范学校办学行为情况。
35.加强教育收费管理情况。严格按照市教委《关于进一步加强教育收费管理的通知》要求,明确了区教委牵头,区发改委、区财政局、区市场监管局、区纪监委等部门配合,采取自查自纠和“双随机”抽查相结合的方式做好教育乱收费治理工作。责令整改单位8家,责令改正问题14件,保证了我区教育事业的健康发展。
36.消除义务教育和普通高中大班额情况。义务教育大班额基本消除,普通高中大班额占比3.35%,比2021年下降34.44%。
37.规范学校招生工作情况。严格落实义务教育免试就近入学总体要求,切实保障入学机会公平,营造促进学生健康成长的良好生态。2021年全区小学、初中总计招生12117名,其中进城务工人员子女312名,残疾儿童138名,未发生一例违规招生行为。
38.规范职业学校学生实习情况。我区职业教育秉承“精百工技行天下·兼德才名达四海”的培养理念,认真落实《教育部等八部门关于印发<职业学校学生实习管理规定>的通知》精神,全面加强学生实习管理,严格规范中职学校实习备案及安全预案管理工作。《基于“三权分置”的校企合作共建生产性实习实训基地建设创新实践》《多元协同:网格化联动式中职生实习管理模式的实践》成为重庆市优秀典型案例,学生实习管理工作水平不断提升。
三、主要问题
(一)“两个只增不减”略有降低。
2021年,一般公共财政预算教育支出比2020年下降2.07%,生均一般公共预算支出比2020年下降0.94%。
(二)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发展有短板。
1.大班额现象还一定程度存在。全区总班数671个,大班额数259个,占比38.6%。城区幼儿园大班额现象依然存在。
2.城区幼儿园办园条件存在差距。一是2017年后规划设计的幼儿园19所,符合《幼儿园建设标准》的仅占32%。二是2017年前规划设计的幼儿园110所,符合《幼儿园建设标准》38所,仅占35%。三是部分小规模民办幼儿园校园环境较差。
3.小区配套幼儿园治理仍需加强。全区现有18所小区配套幼儿园办成了公办园或委托办成了普惠性民办园,但仍有明润广场、同邦国际、中央花园等6个规模较大的小区未按照现行标准规范配建幼儿园,存在规划和治理不足问题。
(三)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有差距。
1.城区学校存在大校额现象。随着城镇化进程加快,大量随迁子女入读城区学校,“乡镇空、城镇挤”,城区入学需求增大、学位容量不足,城区中小学“大校额”现象较为突出,隆化一小、隆化二小、隆化五小、隆化六小、隆化七小等5所小学,南川中学、道南中学、书院中学等3所初中和北师大南川附校1所九义校为大校额学校。
2.城区义务教育学校校舍场地不足。对照义务教育优质均衡标准,城区学校生均教学及辅助用房面积不足,尤其是运动场地受地理环境限制存在较大差距。
3.干部队伍建设仍需加强。部分城区学校学生数、班级数持续增多,导致缺编缺员,部分乡镇学校学生数虽少但班级数未减,且“麻雀虽小,五脏俱全”,无法完全按照编制标准来核减编制,导致超编超员、结构性缺员和年龄结构不合理。从校长组成结构上看,现任女校长比例仅8%,组成结构还需进一步优化。
四、改进措施
(一)加强领导,进一步保障教育优先发展。
一是进一步建立健全区委、区政府领导,部门协同的联席会议制度,充分发挥区级部门、乡镇(街道)职能作用。二是切实做到经济社会发展规划优先安排教育发展、财政资金优先保障教育投入、公共资源优先满足教育和人力资源开发需要。三是进一步加强教育系统党对教育工作的全面领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全面保障校园安全稳定,全面提升教育质量。
(二)补足短板,促进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发展。
一是着力加强队伍建设。优化编制管理,合理调整区内在编幼儿教师配置,配齐配足公办园幼儿教师。完善园长、教师提升培训和全员轮训制度,力争全员持证上岗。落实公办园教师尤其是编外教师待遇保障政策,加强学前教育师德师风建设,提高保教质量。二是全面改善办园条件。严格落实城镇小区配套幼儿园治理工作实施方案,优化幼儿园布局,着力化解城区幼儿园大班额。三是扎实推进创建工作。按照我区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区创建工作方案,进一步明确时间表、路线图,补短板,强弱项,做到政策配套、措施有力、工作到位。
(三)优化布局,推动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
一是进一步优化中小学校布局。围绕服务同城化发展先行区战略,满足城区发展需求,结合城区教育资源实际,坚持“规模、质量、效益”相协调,科学规划、合理整合,预留预控好全区中小学教育用地,尽量满足《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标准》有关学校布局要求,加快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二是全面提升师资队伍整体水平。严格实施区内教师编制标准统一,统筹分配各校教职工编制数量和岗位数量,杜绝长期聘用编外教师情况。三是着力内涵发展提高教育质量。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坚持五育并举,持续提升校园文化内涵品质,推进“集团化”办学改革,开齐开足开好课程,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重庆市南川区人民政府办公室
2022年11月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