豇豆主要病虫害:蓟马、斑潜蝇、豆荚螟、粉虱、甜菜夜蛾、斜纹夜蛾、豆蚜、叶螨,枯萎病、根腐病、锈病、白粉病、炭疽病、轮纹病、病毒病、疫病等,掌握绿色防控主要技术,保障豇豆生产安全和质量安全。
一、防控策略
贯彻“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通过协调推广应用生态调控、健康栽培、生物防治、理化诱控、科学用药等技术措施,实现豇豆主要病虫害的有效控制,减少化学农药使用量,降低农药残留风险。
二、绿色防控主要技术措施
(一)生物防治
1.施用生物制剂
蓟马防治。直播或定植前,每亩使用金龟子绿僵菌颗粒剂5-10公斤兑细土均匀撒施后打湿垄面;苗期开始,根据虫情连续喷施绿僵菌、白僵菌、苦参碱、藜芦根茎提取物等,对于抗药性强的蓟马可以使用金龟子绿僵菌跟适宜的化学杀虫剂混配进行防治。
土传病害防治。播种或定植前,对土传病害较重的地块,选用木霉菌、芽孢杆菌等微生物菌剂进行土壤处理;发病初期,选用枯草芽孢杆菌、多粘类芽孢杆菌等微生物菌剂进行灌根。
2.释放天敌
在害虫低密度发生时,释放小花蝽、捕食螨等防治蓟马,释放丽蚜小蜂等防治粉虱,释放姬小蜂或潜蝇茧蜂等防治斑潜蝇,释放食蚜瘿蚊、食蚜蝇、瓢虫等防治蚜虫,释放草蛉、猎蝽等防治甜菜夜蛾等鳞翅目幼虫。
(二)免疫诱抗与生长调节
冬春季节,对豇豆叶部喷施氨基酸、腐殖酸等有机叶面肥防止低温冻害;初花期、初果期,喷施氨基寡糖素等免疫诱抗剂以及赤霉酸、芸苔素内酯等植物生长调节剂,起到保花保果、提高豇豆抗病性的作用。
(三)理化诱控
昆虫信息素诱杀。安装斜纹夜蛾、甜菜夜蛾、豇豆荚螟性诱剂诱杀成虫。
(四)科学用药
针对主要病虫害,选用不同作用方式和机制的药剂,通过药剂合理使用以及开展统一防治,提高防治效果。
1.虫害防治药剂
苗期至采收前:可选用金龟子绿僵菌、核型多角体病毒、苏云金杆菌、白僵菌、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氯虫苯甲酰胺、虱螨脲、螺虫乙酯、虫螨腈·唑虫酰胺、吡虫啉·虫螨腈、虫螨·噻虫嗪、灭蝇胺、阿维·灭蝇胺、阿维·杀虫单、灭胺·杀虫单、阿维菌素等药剂。
开花结荚至采收期:可选用金龟子绿僵菌、核型多角体病毒、苏云金杆菌、白僵菌、苦参碱、溴氰虫酰胺、乙基多杀菌素、噻虫嗪、啶虫脒、茚虫威、多杀霉素、双丙环虫酯等安全间隔期3天以内的药剂。
2.病害防治药剂
锈病、白粉病、炭疽病等病害:选用蛇床子素、硫磺·锰锌、苯甲·嘧菌酯、吡萘·嘧菌酯、氟菌·肟菌酯等药剂。
枯萎病、根腐病等病害:选用哈茨木霉菌、多粘类芽孢杆菌、多抗霉素、嘧啶核苷类抗菌素等药剂灌根。
细菌性病害:选用春雷霉素、中生菌素、大蒜素等药剂。
3.技术要点
以病虫监测为基础,在病害未发生或发生初期施药防治,在害虫发生初期以及卵(若虫)期、低龄幼虫期施药防治害虫;蓟马、豇豆荚螟是开花结荚期的重点防治对象,为提高蓟马防治效果,建议将杀卵作用药剂与杀(幼)成虫作用药剂进行混用、将绿僵菌与化学杀虫剂进行混用;施药时间以花瓣张开且蓟马较为活跃的上午9点以前为宜;注意周边杂草、地面、植株的上下部以及叶片的正反面都要喷到。
三、注意事项
每种药剂按农药标签规定的使用剂量、方法、次数,严格遵守农药安全使用间隔期。注意不同类型的药剂轮换使用。注意施药安全,保护人畜、水域、环境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