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非常感谢你们,帮我们讨回了拖欠工资,事情也总算得到圆满解决。”近日,在南川区司法局鸣玉司法所,5名农民工前来致谢,他们已领到拖欠近2年的工资,脸上露出笑容。
一年多前,用工一方当事人因修建高速路隧道口,雇佣另一方5名当事人做彩钢棚,双方打了欠条,口头承诺完工后将完清工资等相关报酬,但工程完工1年多仍迟迟未兑现。今年3月,因拖欠工资,双方发生矛盾闹到了鸣玉司法所,并且5名当事人一道以一纸诉状将其用工方告上法庭。
负责调解的鸣玉司法所和鸣玉法庭考虑到情况复杂、查证难度大等,立即启动“一庭两所”调解机制,联系了辖区相关村的村干部共同到事发地处理该案。
调解现场,鸣玉司法所负责人了解案情后,给出了调解的相关建议;派出所负责人对调查的案件事实进行了说明;承办法官对相关法律法规及调解协议的法律效力进行了阐释。
调解人员通过摆事实、讲道理,最终双方就支付金额和支付方式达成一致意见,现场签订调解协议,并向鸣玉法庭申请了司法确认,于4月10日兑付了5名当事人拖欠工资25820元。
本次矛盾纠纷的及时化解是“一庭两所”联调机制的成功实践,它整合了司法所、派出所与法庭解决矛盾纠纷的力量,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及时将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化解在萌芽状态,共同筑牢基层社会治理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