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大气环境影响和环境保护措施:
施工期大气污染物主要为钻前施工扬尘、压裂燃油废气及测试放喷废气。钻前施工扬尘对施工区域周边一定范围内的环境空气质量造成影响,通过采取防尘洒水措施后,影响可得到有效控制,并且随着施工期的结束而结束,对周边环境影响小。钻井工程采用网电供电,压裂机组产生的燃油废气使用设备自带的排气设备排放;测试放喷时点燃放喷天然气,测试放喷管口高为1m,采用对空短火焰灼烧器,利用放喷池减低辐射影响,采取上述措施后,施工期大气污染物得到有效控制,对周边环境影响小。
运营期大气环境影响主要为非正常工况下的放空废气。放空废气发生的频率为2~3次/年,2~5Nm3/次,排放的放空废气量较小,持续时间短,项目区扩散条件好,对环境空气质量影响小。
综上分析本工程建设过程中,通过对各施工和生产工序采取有效的大气污染防治措施,环境空气影响可得到有效控制。
2、地表水环境影响和环境保护措施:
本项目施工期钻前工程产生的施工废水经沉淀处理后用于防尘洒水;钻井过程中剩余水基钻井液由井队全部回收,用于后续钻井工程;洗井废水经处理后用于配制压裂液;压裂返排液经处理后回用于本平台及其他平台;井队生活污水经旱厕收集处置后定期清掏农用,不外排。采出水等依托“阳春沟页岩气采出水处理站”或“南川区块页岩气采出水处理项目”处理达到《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一级标准后排放。
项目产生的污废水经妥善处理后,对地表水环境影响较小。
3、地下水环境影响和环境保护措施:
本项目钻井采用近平衡钻井技术,且采取随钻堵漏措施,钻井过程不会对地下水压力及水位产生影响。钻井达到各段预定深度后均进行固井作业,下入套管并注入水泥浆至水泥浆返至地面。钻井过程从开钻至二开直井段底部钻井液均使用纯清水。在对循环罐、储备罐,盐酸罐、柴油罐加强管理,地面铺设防渗膜,对柴油罐、盐酸罐等设置围堰,在做好相关防渗和防护工作后,可以将对地下水环境影响降低至最低,对地下水影响小。
4、声环境影响和环境保护措施:
施工期钻井、压裂试气噪声可能造成场界和周边一定范围居民噪声超标,但通过合理的施工安排和对受影响居民采取临时避让措施,施工噪声对居民影响可以得到控制,施工噪声将随施工的结束而消失。运营期间场界噪声达标。在采取相应减振、隔声措施后,本项目声环境影响可以接受。
5、固体废物环境影响及环境保护措施:
本项目施工期间清水岩屑主要作为井场铺垫或修建井间道路使用;水基岩屑经不落地系统收集、压滤脱水后,用于制砖等资源化利用;油基岩屑交由有相应处置资质的单位收运处置;废防渗材料有相应处置资质的单位收运处置;钻井过程中产生的废油由井队综合利用或交由有相应处置资质的单位进行处置;絮凝沉淀污泥进行资源化利用或交由一般工业固废场处置;废包装材料由厂家或有资质的单位回收;生活垃圾定点收集后交环卫部门处置;运营期废油交由有相应处置资质的单位处置;废分子筛及废砂石交由一般固废处理场处置,经妥善处置后,对周边环境无影响。
6、土壤环境影响及环境保护措施:
本项目钻井工程中,化工药品堆存区设置遮雨棚及围堰,地面铺设有防渗膜;柴油罐、盐酸罐均设置围堰及防渗膜;水基岩屑采用岩屑不落地装置进行处理,保证废水、水基岩屑不落;井场内池体均采取防渗处理,在严格执行各项环保措施,可有效防止土壤污染。
7、生态环境环境影响及环境保护措施:
由于井场面积较小,项目工矿景观的加入对项目区现有景观格局影响轻微,除人工建筑景观外其它景观的多样性指数等没有太大变化,各景观内部景观要素的组成稳定。项目针对建设及自然恢复期可能产生的水土流失,设置完善的截排水沟,并对井场部分占地进行硬化,施工结束后,按照土地复垦要求对井场、施工作业带进行土地复垦和生态恢复。在采取上述措施后,项目将进一步减少水土流失量,项目对生态环境影响较小。
8、环境风险评价结论:
严格按照应急预案进行环境风险防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