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是深化危废信息化监管。以“巴渝治废”行动为契机,全面排查辖区企业危险废物产废、转移处置情况。将辖区140家私人诊所纳入监管范畴,着力实现危险废物从产生、转移、处置全过程可追溯。同时,严格执行危废转移电子联单制度,指导8家重点产废单位执行危废精细化管理,督促企业据实填报产废年报523份,管理计划443份。
二是加强危废管理指导帮扶。对辖区21家危险废物产废单位、经营单位开展规范化管理评估打分,评估结果将作为企业申报诚信经营企业、退税等优惠政策的重要凭证。同时,将评估检查时现场发现的问题登记在册,建立问题整改销号制度,形成闭环,督促企业限期整改。截至目前,12家存在问题的企业已全部整改完毕。
三是提升危废转运效率。大力开展危险废物处置能力建设,累计建成危险废物经营单位6家。有效解决了辖区废铅蓄电池、废机油、废三元催化剂、油基岩屑等危险废物处置难问题。同时,积极将吉鑫公司、爱于微公司、再兴贵金属公司等纳入危险废物跨省转移“白名单”,减少危废跨省转移审批流程和时间。
四是严格危废检查执法。2025年以来,结合“双随机一公开”工作,积极开展汽修行业、铝制品行业、页岩气开采行业专项检查执法行动3次,总计派出检查人数60余人次。有效遏制辖区涉危废相关违法行为发生。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