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生态修复提质。坚持“治山+增绿”系统推进,实施乌江流域石漠化综合治理及水源涵养修复9.09万亩、国土绿化4.2万亩,推进国家储备林建设,收储林地31万亩,改培抚育和人工造林10万亩,全域森林覆盖率稳定在56%以上;完成历史遗留及关闭矿山生态修复29.01公顷,金泉铝矿修复项目入选一季度“生态环保督察问题清单”市级子示范榜。
(2)净土固废提效。坚持“治土+治废”同步发力,重点建设用地安全利用率100%、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率98.46%,土壤环境安全可控;深化固废污染防治,年规范处置危废3.01万吨、页岩气水(油)基岩屑4.23万吨,医疗废物589.12吨;提质“无废城市”建设,累计建成“无废城市细胞”66个,滨河公园入选市级精品案例。
(3)生物保护提能。坚持“保护+繁育”工作模式,抓实长江十年禁渔,开展“清风行动”2025联合执法;完成金佛山保护区生态评估,建成杜鹃花繁育基地,推进林麝繁育代养,开展特有植物拯救保护及核心区高等植物普查。全区生态质量指数67.29,高于全市0.33,现保存有全国约1/6的种子植物和1/5的野生动物种类。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