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有关商贸流通企业:
为做好重庆市现代商贸流通体系试点省市建设准备工作,加快建设城乡融合的现代商贸流通体系,增强流通保供能力,持续发挥财政资金的引导作用,继续加强流通保供体系基础设施建设,按照《重庆市商务委员会关于调整更新2025年生活必需品流通保供项目库的通知》(渝商务委便函〔2025〕773号)、《重庆市商务委员会关于印发<重庆市生活必需品保供能力提升线下区县项目申报指南的通知>》(渝商务委发〔2023〕48号)要求,我委研究制定了《2025年南川区生活必需品流通保供项目申报指南》,现印发给你们。
一、支持方向
(一)公益性项目
1.市级应急物资中转站建设项目。在主城核心区与拓展区连接的区域,分南、西、北(东边方向已经布局)三个方向选择有基础场地、交通便捷、辐射能力强的市场、城郊大仓、专业场站、广场等,建设市级应急物资中转站。配置适用的供给设施、大型货车进出通道、公厕和污水分流设施、信息化办公设施,配套停车场、停机坪、充电设施等,可堆放货物或搭建遮盖设施,具备分拣和转运的功能,每一处每天满足200万人以上所需生活必需品的组合式分拣转运。平时由企业自行管理使用,应急时期由市商务主管部门管理和调配。
2.区县应急物资中转站建设项目。以尚未规划布局中转站的区县为单位,分别利用现有综合批发交易市场、物流园区和城市广场、公园、闲置商业设施等进行升级改造,基于信息化办公、用电、充电、网络、污水管网、冷藏、装卸等设施、设备的改建或采购,提升分拣和转运的功能。建成的区县级应急物资中转站,每一处每天满足20万人以上所需生活必需品组合式分拣转运。平时由企业自行管理使用,应急时期由区县商务主管部门管理和调配。
3.应急疏散场地末端投放点建设项目。支持条件良好的、有强烈意愿承接政府应急物资临时仓储、中转、分拣和末端配送任务的连锁商超门店、社区店、菜市场、生鲜电商(仓库)、团餐门店等进行信息化办公、自身防灾减灾能力提升、末端冷藏存储能力提升、分拣供应能力提升等改造,建成的应急疏散场地末端投放点,应急时每一处每天满足5万人以上所需生活必需品的分拣、储存和供应。平时由企业自行管理使用,应急时期由所在区县商务主管部门和属地镇街管理和调配。
(二)市场化项目
1.重要民生商品智能化储备库建设项目。加强生鲜蔬菜、猪肉、牛肉、禽肉、蛋品、食糖、方便食品、应急用品等重要民生商品储备库建设,按照有关规定保证储备规模,完善储备布局,改造升级储备库点,加强智能化储备库建设,配备冷冻冷藏等相关设施设备和防灾防汛防火设施,提高存储投放能力、储备物资信息化管理能力和储备库点防灾减灾能力,对接重庆市生活必需品保供数字化应用。
2.提升批发企业保供能力类项目。优化生鲜农产品、日用品、方便食品(预制菜、小包装食品)等生活必需品的批发市场布局,改造升级相关设施设备;优化市场内部结构,增强自身防灾防汛能力,鼓励建设公共冷库、中央厨房、配送中心等,提高批发市场储存、加工、分拣等配套服务能力,完善检测、检验、安全、卫生、防疫等设备,夯实专业(综合交易)批发企业辐射能力;支持生鲜农产品、肉食品(冻品)、日用品、方便食品(预制菜、小包装食品)、瓶装水、婴幼儿奶粉等重要生活物资批发企业进行仓储、冷链设施、加工、配送和信息化等方面建设和改造提升,对接重庆市生活必需品保供数字化应用。
3.提高骨干仓储加工配送能力和效率类项目。支持生活必需品连锁商超、物流配送中心、电商企业、中央厨房等商贸流通企业建设改造软硬件设施,集成长期仓储、区域分拨、集中加工、分拣包装、运输配送等功能,配备清洗、分拣、烘干、分级、包装、冷冻冷藏等设备和防灾防汛物资设施,增强商品储存、处理和投放能力,扩大保障辐射范围,强化跨区域调配。支持鼓励企业稳定上下游供应链,在满足日常经营基础上,适当增加商业库存,提高企业数字化管理水平,对接重庆市生活必需品保供数字化应用。
4.千店销售终端能力提升项目。支持生活超市、农贸市场菜市场、生鲜电商、餐饮等销售企业完善末端中转、供应设施设备,配备防灾防汛设施,提高供应和防灾减灾能力,对接重庆市生活必需品保供数字化应用。
5.万个小区保供配送末端质量提升行动项目。支持配备可共享的无人配送、自提货架、移动冷库(冷箱)等设备,提升生鲜产品、冻品、奶品、蛋品、快餐、快递等物资综合服务功能、末端配送效率和平急转换能力;支持社区按网络化规划,与市场经营企业或门店按“1+N”配对设置临时供应站,鼓励配置小区末端低温、冷冻设施,加强主要网点信息化建设和软硬件改造,补齐小区保供最后 100 米短板,对接重庆市生活必需品保供数字化应用。
二、项目支持标准
单个项目有效投资额不低于 100 万元,支持金额最高不超过 800 万元。
(一)公益性项目可全额补助支持,其中:市级应急物资中转站建设项目不超过 200 万元,区县应急物资中转站建设项目不超过 50 万元,应急疏散场地末端投放点建设项目不超过 10 万元。
(二)市场化项目支持比例不超过实际有效投资额的40%,其中:千店销售终端能力提升项目单个补贴金额最高不超过10万元;万个小区保供配送末端质量提升行动项目单个补贴金额最高不超过1万元。
三、申报流程
符合条件的企业或单位参照《企业申报指南模板》(附件1)、《项目分项》(附件2)向区商务委申报,区商务委组织审核、评审及对外公示,并按相关要求报市商务委申报备案。
四、企业申报条件
(一)基本条件
申报生活必需品流通保供体系建设项目的企业或单位均应满足以下条件:
1.项目主体须是注册地在南川区域内的独立法人,或注册地在重庆市内的独立法人但在南川有分公司(办事机构)且获得母公司的授权,母公司对其行为承担责任;
2.项目实施地在南川区;
3.申报单位具有生活必需品流通保供体系建设内容的相关经营范围;
4.实际投资额按照“补建设不补运营”的原则;
5.项目申报书应对项目的可行性、必要性、市场竞争情况、风险防范等进行详细的论述,并作为评审依据;
6.项目建设内容必须清楚具体,如实分类分项明确建设费用明细,制作项目申报书,评审及验收均以项目书为基本依据,企业建设内容原则上不变动。
(二)优先支持条件
符合以下条件的,在同等条件下可给予优先考虑:
1.对全区生活必需品流通保供具有辐射保障优势的项目;
2.在“平急两用”公共基础设施、重要物资储备保供、生活必需品保供应用互联互通中发挥引领或骨干作用的项目;
3.已经开始建设或在建设期内已建成投用的项目。
(三)经营状况要求
1.最近三年保持良好经营状态,无重大资产危机;
2.申报时无银行账户被冻结情况;
3.须提交人民银行信用报告,未被列入严重失信名录。
(四)信息化要求
1.申报的项目内容必须包括信息化或对已有信息化基础进行改造;
2.项目在验收前须完成信息系统建设和与重庆市生活必需品保供应用管理系统的数据对接;
3.申报单位必须在申报书中承诺建成后10年内持续向重庆市生活必需品保供应用管理系统报送保供所需数据。
(五)禁止重复申报要求
1.申报项目的建设内容必须是新建投资,项目的实施合同和发票应在2024年1月1日至2025年12月31日之间;
2.申报建设内容从未享受过中央财政补贴(包括县域商业建设行动资金、农产品供应链体系建设资金、农商互联供应链体系建设资金),禁止以同样建设内容重复申报。
(六)不予支持范围
1.房屋土地购置、租赁费用;
2.房屋建设相关的勘测、设计、评估等相关费用;
3.房屋基础建设费用;
4.道路建设费用(应急中转投放项目除外);
5.人员工资(不包含商贸企业经营管理数字化转型项目软件开发人员);
6.违反《重庆市商务委员会重点专项资金项目管理办法》(渝商务〔2022〕8号)第四十一条的企业。
五、项目建设期限
2024年1月—2025年12月。
六、申报时间
项目申报截止日期为2025年7月11日。
七、项目材料清单
申报材料一式3份(统一用A4纸双面打印,按序排列,编写目录和页码,一并交区商务委)。包括但不限于以下资料:
(一)项目申报表(详见附件1—1);
(二)专项资金项目申报信用承诺书(详见附件1—2);
(三)生活必需品流通保供体系建设工作承诺书(详见附件1—3);
(四)被检查单位廉洁自律承诺书(详见附件1—4);
(五)项目概述
1. 项目整体情况介绍
①申报单位基本信息情况(详见附件1—5)
②申报项目基本信息情况(详见附件1—6)
2. 项目实施背景
3. 项目可行性和必要性分析
4. 项目实施目标及规划等
(六)项目建设内容及实施进度(包含但不限于项目必须包括信息化内容、项目实施进度等);
(七)项目投资情况(包含但不限于投资资金来源及构成、投资资金明细等);
(八)项目亮点及效益分析;
(九)佐证资料等。
八、政策咨询和联系方式
项目申报具体政策请咨询区商务委市场流通科,联系人:任其平;联系电话:023-71422424。
附件:1.企业申报项目书模板
2.项目分项(供参考)
重庆市南川区商务委员会
2025年7月3日
(此件公开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