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村(居)委、辖区各企(事)业单位:
现将《2025年南平镇安全生产、防灾减灾救灾和消防工作要点》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重庆市南川区南平镇人民政府
2025年3月25日
(此件公开发布)
(联系人:韦清涛,联系电话:19936155223)
2025年南平镇安全生产、防灾减灾救灾和消防工作要点
2025年南平镇安全生产、防灾减灾救灾和消防工作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认真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重庆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全面落实市委六届五次、六次全会、南川府发〔2025〕3号《重庆市南川区人民政府关于印发2025年全区安全生产、防灾减灾救灾和消防工作要点的通知》和区委十五届七次、八次全会精神,紧紧围绕全区“1343”总体思路,坚持统筹发展和安全,突出除险固安导向,以改革创新推动“11368”应急管理体系和能力建设,打好安全生产“保卫战”,以高水平安全保障高质量发展,为纵深推进渝东生态新城建设提供坚实的安全基础。全年安全生产坚决杜绝发生较大及以上生产安全事故,实现安全生产、防灾减灾救灾和消防形势持续稳定。
一、深化安全责任体系,提升综合统筹能力
(一)强化党政领导干部责任。落实中央、市委安全生产考核巡查工作要求,强化安全生产考核巡查规范性和权威性。坚持“党政同责、一岗双责、齐抓共管、失职追责”,以发现和解决问题为履职标准,制定党政领导干部安全生产、防灾减灾救灾工作职责清单和年度重点任务清单,落实定期述职报告制度,将安全生产、防灾减灾救灾和消防安全监督管理纳入党政领导干部培训内容。
(二)强化行业部门监管责任。将“三管三必须”责任落实到各行业部门,在行业规划、产业政策、法规标准、行政许可、业务管理等方面压实责任。开展行业消防安全“四个一”活动,建立更新行业领域基础台账、风险管控和隐患排查整治清单,动态厘清新兴业态安全监管职责和公路、铁路及库岸沿线灾害防治责任。明晰重点建设项目安全监管边界,健全协同监管机制。
(三)提升综合统筹协调能力。优化安全生产、防灾减灾救灾和消防工作议事协调机构组织架构及运行机制。坚持“多通报、多发督促函、多拍摄隐患场景”,完善警示约谈、挂牌督办等工作机制。用好“安全生产和自然灾害问题清单”,探索建立多方联动复盘机制,强化典型经验推广和反面典型案例警示教育。
(四)提升基层应急管理能力。结合辖区情况进一步提升村居应急处置能力,及时出台方案并贯彻落实。加强各村居应急处置能力,加强应急救援队伍建设,确保相关人员遇到突发情况第一时间到达现场,并对现场情况进行初步有效控制,积极配合相关部门进行现场处置,向镇指挥室报告现场情况。发挥网格治理和物业管理的作用,及时沟通相关企业进行断电、断气。
二、深化风险防范体系,提升防范化解能力
(五)加强安全生产治本攻坚。完成年度重点任务,落实一批“人防、物防、管理防、工程防”措施。完善重大事故隐患“自查自报自改”机制,加强重大事故隐患责任倒查追究,学好用好重大事故隐患判定标准,进行“专家进企业”指导帮扶,实现重大事故隐患按期整改率达到100%。
(六)加强防灾减灾救灾固本强基。加强对灾害信息员进行业务能力提升培训,对救灾物资进行查漏补缺。加强人防设施、文体场馆等“平急两用”公共基础设施资源整合,配合区编制全镇应急避难场所专项规划。
(七)加强安全韧性城市制度体系建设。贯彻落实安全韧性城市建设工作方案,建立完善“规、建、治”一体化机制,结合本辖区实际全面提升城镇运行本质安全水平和风险闭环管控能力,提高重大突发事故灾害应急处置保障能力。
(八)加强事故灾害风险源头管控。配合区启动应急管理“十五五”规划编制。严格落实建设项目安全“三同时”要求,配合制定危险化学品布局规划和烟花爆竹、非煤矿山、石油天然气开采安全专项规划。建成自然灾害综合风险基础数据库,并与国土空间规划有效衔接,强化建设项目灾害风险避让和灾害设防。
(九)加强城乡火灾防控基础建设。配合区启动消防救援事业发展“十五五”规划编制,落实好《重庆市高层建筑消防安全管理规定》《重庆市政府专职消防队伍建设管理办法》。加强消防站、消防装备救援力量,结合三年行动,逐年完善社区和物业小区消防设施。
(十)加强重点行业领域专项整治。完成重点行业领域专项整治和“一件事”全链条安全治理年度工作。
三、深化救援救灾体系,提升应对处置能力
(十一)抓好应急预案修编和演练。修订《南平镇安全生产与自然灾害防治应急预案的通知》,规范编制村(居)应急预案和企业单位现场处置方案。村(居)每年至少组织1次应急演练,企业每年至少组织1次疏散逃生演练(高危行业领域每半年至少1次)。
(十二)抓好应急指挥部和队伍建设。配合区级部门加强镇应急指挥部体系建设。成立镇应急指挥部,各村分别组建民兵救援队,并定期进行巡查、演练,且按规定落实相关应急救援队伍的人员配备。建立“一中心四板块”联合指挥室值班值守机制。
(十三)抓好消防救援体系和力量建设。配合区级部门开展镇专职消防队评估,推进社区、消防安全重点单位微型消防站建设。
(十四)抓好会商研判和处置应对。坚持“1+7+N”会商研判机制,完善自然灾害分段分级分层分类预警响应规程。坚持汛期5-9月每月自然灾害防治研判分析机制,针对出现问题专题研究,提出可行性解决措施。优化完善森林防火、防汛抗旱、气象灾害各类预警响应机制,完善镇、村(居)两级响应指令体系,确保叫应机制直达村(居)。积极推广“十户联防”工作制度,建立共管联防机制。
(十五)抓好救灾救助和恢复重建。落实应急期、过渡期救助和冬春、旱灾生活救助以及因灾遇难人员家属抚慰、倒房重建和维修加固补助政策,及时足额发放到户到人。修编救灾物资管理办法,强化救灾物资全链条管理。
四、深化法规制度体系,提升监管执法能力
(十六)配好做好法律法规标准运用。配合做好《重庆市突发事件应对条例》《重庆市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办法》《重庆市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办法》立法工作,对标落实《重庆市地震预警信息发布规范》《重庆市企业自用加油设施运行安全生产技术规范》等行业领域地方标准。
(十七)深化行政执法改革。深化“大综合一体化”行政执法改革,厘清行业主管部门和综合行政执法机构安全生产监管执法职责,落实会商协作、线索处置、信息共享等管执协同机制。精准编制安全生产和消防安全执法事项清单。
(十八)严格规范精准执法。科学编制年度监督检查计划,将主要负责人履职、特种作业人员持证上岗和危险作业规范执行等方面的情况作为重要检查内容。严格规范涉企行政检查,配合区应急管理局,对企业严重违法违规行为依法落实“一案双罚”“行刑衔接”。坚持“一案双查、三责同追、四不放过”,严格查处各类生产安全事故。贯彻落实自然灾害调查评估办法实施意见,配合依法查处自然灾害责任事件。
五、深化社会共治体系,提升群防群治能力
(十九)提升全民安全素质。深化安全宣传“五进”,开展安全生产月、防灾减灾日、消防宣传月等主题活动,并依托安委会扩大会、广场集中宣传、院坝会、企业职工班前会、村宴等线下宣传活动进行安全生产理论宣讲。
(二十)提升社会公众监督质效。配合相关部门落实各行业领域安全生产举报制度,推动企业建立事故隐患内部报告奖励机制。通过“12350”安全生产有奖举报系统、“12345”民呼我为系统等数字化手段拓宽群众参与路径,推动社会监督提质增效,积极解答群众的问题,对提出举报的行为进行严厉打击。
(二十一)提升市场多元共治能力。推动完善安责险、巨灾保险作用,推动“事故预防和灾害救助+金融保险”模式创新。引导动员社会力量积极参与抢险救灾,加大灾害成功预警避险转移表彰奖励力度。
六、深化数字应急体系,提升整体智治能力
(二十二)承接数字应急智能化场景应用。推动安全生产智治、自然灾害智防、公共安全智探、应急救援智达、危化全链条监管、安全履职一本账、企业安全管家、安全隐患码上除、应急“百事通”等重点场景应用实战实效,实现应急管理风险管控、隐患治理、应急处置的“一体化闭环运行”。
(二十三)加强应急智慧指挥体系建设。配合相关部门搭建空天地一体化态势侦测和感知平台,强化前后方信息共享和协同作战能力。基于视联网建成“卫星+370MHZ+自组网”应急通信网络,利用配备的卫星、北斗和370MHZ通信终端设备,提升“断路、断网、断电”情况下应急指挥能力。
(二十四)加强科技基础支撑能力建设。配合相关部门推动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加快化工老旧装置更新改造,淘汰落后工艺及设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