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况:南川地势南高北低,兼有四川盆地和云贵高原的特点。地层发育大体是东南部高山深谷切割强烈,海拔1400米以上,为深切中山地貌;西北属盆冻平行岭谷,为海拔500~1100米的浅切低山地貌。地质属新华夏构造体系,出露层为沉积岩。矿产煤、铁、铝等资源丰富。气候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区,四季分明,年均气温16.5℃。溪河纵横,多发源于金佛山,总流域面积2686.43平方千米。植被繁茂,森林覆盖率为48.5%。野生保护动物品种多。农耕面积69097.1公顷。境内山清水秀,物阜林荫,生态环境优美。
地理位置:南川位于北纬28°46′~29°30′、东经106°54′~107°27′。地处大娄山脉西北侧的重庆市南部边缘。东接武隆区和贵州省道真县,南界贵州省正安县、桐梓县,西邻巴南区、綦江区,北靠涪陵区。电话区号023,邮政编码408499。南川距重庆城区60千米。
地质地貌:南川地质构造单元大致以金佛山北麓一线为界,西北部属四川台拗川东陷褶束,为强烈地沉;东南部属上扬台褶皱川东南陷褶束,大部褶皱隆起。地质属新华夏构造体系,主要展布方向为北北东、南北、北北西及部分弧形构造线。地层从古生代寒武系至中生界白垩系均有出露,其中只有泥盆系、石炭系及白垩系的一部分失缺;新生界第四系沉积物零星分布于河谷、平坝洼地或漕谷底部;寒武系以白云岩和白云质灰岩为主;奥陶系为碎屑灰岩和龟裂纹灰岩;志留系以灰岩为主;二叠系为灰色至黑色铝土质页岩及炭质页岩;中生界三叠系为灰岩、砂岩夹粉砂岩;侏罗系为棕紫色砂岩和泥页岩;新生界第三系无相关地层;新生界第四系岩性系堆积层。
南川处于四川盆地与云贵高原过渡地带,地貌具有两者的特点,以山地为主。山脉多为由北向西南倾斜。东南由金佛山、柏枝山、箐顶山组成的金佛山区构成屏障,西北多绵延长岭。大体以川湘公路为界,东南部属大娄山褶皱地带,山势高,切割强烈,多陡岩和峡谷,地形层次性明显,多岩洞,海拔1400米以上,为深切中山地貌形态;西北部较低,具有川东“红层”地貌特征,一般为海拔500~1100米的浅切低山地貌形态;川湘公路沿线为低山槽坝,海拔500~800米,多溶蚀浅丘、阶地。东南部高,西北部较低,最高点金佛山风吹岭海拔2238米,最低点骑龙乡鱼跳岩海拔340米,相对高差1898米。地貌展布规律及特征:起伏较大,层次较发育,类型较复杂。中山占总面积的50.71%,低山占48.07%,丘陵占1.22%。
山脉:境内山脉属大娄山系,主要有金佛山、柏枝山、箐顶山和永隆山。
金佛山 由东北至西南走向,大部分在头渡、金山两镇境内,纵约40千米,横近20千米,分东西中三支脉。东脉,一支从穿鼻岩而下经三泉镇马脑山及尖子山、山王坪镇、青龙笋子山和土地垭、水江镇归望山及葫芦尖至武隆区界;一支从尖子山经三泉镇风吹岭和水井山、石墙镇鸡公山经拦猫岗和凉风垭入鸣玉镇境内。西脉,从金山镇烂坝箐经黄泥垭、箐顶、斗笠山入岭坝境内。中脉,一支从兰花村直下经香炉山、白金山盘绕文凤东南境;一支从狮子口直下,绵亘于三泉、城区东南境。
柏枝山 从顶箐山西北,经合溪镇、德隆乡至牛角岩,向东经水巷浸抵轿子山,再向北至朱家岩沿大有、头渡镇界北上直至金佛山穿鼻岩。东西长约20千米,主峰海拔2237米。
箐顶山 主峰海拔2067米,沿南川与桐梓县的西北界北上,经金山镇柯望门寨至黑山,又分一支入重庆市万盛区境,一支入岭坝境内。
永隆山 主峰海拔950米,以鹞子寺为中心,西至神童镇方顶山;西北经兴隆镇小寨山和西崇山、大观镇云雾山和福禄关、白沙梁子至太平镇茶店山;东经文凤石关门、主城来游关和高岩入沿塘境;又从石门关向北经大旗山、木凉乡轿子山和蜂桶岩、福寿乡马鬃岭和五里岗延至大观镇,再向北延入乾丰乡云台山;还从五里岗东经石垭至冷水关乡风凉山。
河流:境内有大小溪河176条,总流域面积2682平方千米,多年平均水资源总量为14.98亿立方米,人均水资源量为2303立方米。其中流域面积50平方千米及以上(含境外流域面积)的河流27条。河流水系多发源于金佛山,均属长江流域,多属乌江水系。区内最大河流是大溪河,其主要支流有石钟溪、木渡河、半溪河、龙岩江、龙川江、鱼泉河、黑溪河等,流域面积1424.7平方千米。在东南部汇入芙蓉江的支流有桐槽溪、元村河、合九溪、石梁河等;在东北部流入乌江的有乌杨溪、石梁河;流入綦江河的有柏枝溪、孝子河;北部直入长江的有黎香溪。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主办单位:重庆市南川区人民政府办公室 版权所有:重庆市南川区人民政府网站
网站标识码:5001190010 ICP备案:渝ICP备11000302号-1 国际联网备案: 渝公网安备5001190200011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