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专题专栏>法治政府建设>法治政府建设年度报告>区级有关单位>区人力社保局
2020年,我局根据《中共重庆市南川区委南川区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南川区法治政府建设实施方案的通知》(南川委发〔2017〕46号)、《2020年全区法治政府建设工作要点》(南川府办发〔2020〕19号)文件精神,开展法治政府建设工作,现按照《重庆市南川区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报送2020年度法治政府建设工作总结的通知》(工作通知〔2021〕3号)要求,现将我局开展法治政府建设工作的情况总结报告如下:
一、加强领导,健全工作体系。
我局按照市委、市政府《关于印发〈重庆市法治政府建设实施方案(2016--2020年)〉的通知》(渝委发〔2016〕27号)、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关于印发〈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法制建设实施纲要(2016--2020年)〉的通知》(人社部发〔2016〕82号)文件精神,按照《中共重庆市南川区委南川区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南川区法治政府建设实施方案的通知》(南川委发〔2017〕46号)文件要求,明确任务,合理分解,限时办结;成立了以局长为组长、分管副局长为副组长、各科室、直属事业单位负责人为成员的法治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并明确了工作领导小组及办公室职责,形成主要领导负责抓,分管领导具体抓,相关部门配合抓的工作局面,积极推动党政主要负责人履行推进法治政府建设第一责任人职责,切实履职尽责,做好依法行政表率。
二、深入开展普法宣传
根据人力社保系统“七五”普法规划,严格执行“谁执法谁普法”的普法责任制,编制实施年度普法计划。落实“谁主管谁负责”的普法责任,结合各自身特点和特定群体的法律需求,开展法治宣传教育。2020年,我局按照区司法局和市人力社保局的统一要求,结合疫情防控,开展了“三月法治宣传月”活动和“四法两条例”线上、线下宣传活动,向群众深入宣传劳动保障法律法规政策,共组织举办宣传活动6场(次),参予人数达35余人(次),印发口袋书、宣传折页等宣传资料31000余份,接受咨询2300余人。加大对疫情防控期间涉企政策的宣传力度,确保各项政策措施落实到位。通过网络宣传和电话对接,主动向企业宣传。按照全市“二十条”要求,对符合条件的企业,严格落实缓缴社会保险费、企业用工服务、疫期援企稳岗返还等措施。结合南川实际和“区十条”,适时为企业发布用工信息、提供定向招聘,并为符合条件的无担保、无抵押小微企业提供创业担保贷款,积极支持中小企业在抗击疫情中渡过难关。同时,更加优先保障贫困户和湖北返乡人员就业,对因疫情无法外出务工的贫困劳动力等就业困难人员给予公益性岗位兜底安置。
三、规范行政执法行为
一是深化“放管服”改革优化营商环境。根据市人社局和区行管办的要求,全面清理行政审批事项, 彻底取消非行政许可审批事项。推进协同放权、联动放权,直接面向企业和群众、量大面广、由基层实施更方便有效的行政审批事项,结合实际下放乡镇(街道)管理。全面推行一个窗口办理、并联办理、限时办理、规范办理、透明办理、网上办理,加强网上行政审批平台应用,提高行政效能,激发社会活力。全面清理规范行政审批中介服务,对保留的行政审批中介服务事项实行清单管理并向社会公布,确保各项改革措施落到实处。2020年,共办理劳务派遣经营业务2件,审批企业申报的特殊工时制50件,民办职业培训学校审批1件;全部按规定时限进行了许可,无超期许可现象。
二是推进“互联网+政务服务”。我局按照市局和行管办的要求,将涉及我局的政务事项和公共服务事项,按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和区行管办的要求,将制定的事项清单和办事指南全部在网审平台上进行了配置,并按规定对外进行了发布;健全行政权力清单和责任清单动态调整机制,完善与行政权力清单、行政责任清单相对应的配套管理制度;同时,进一步简化优化公共服务,继续加强基层就业和人才服务、社会保险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健全公共服务体系,将劳动保障监察、劳动争议仲裁、社会保险及就业服务的相关业务向基层延伸。进一步推动减环节、减时间、减材料、减跑动,优化业务办理流程,不断提升“网上办、马上办、就近办、一次办”事项比例。进一步推进工商注册登记制度便利化,全面实现工商营业执照、组织机构代码证、税务登记证、社会保险登记证和统计登记证“五证合一”“一照一码”。自2019年12月起,市场监管局将新登记、变更、注销的企业相关信息通过数据实时交互给我局,我局通过联网平台实时完成社保登记、变更、注销等,办理完成后由金保系统将相关信息提交市级共享的“一网服务”平台,并由市场监管局进行公示。2020提我局共办理公共服务事项162134件(次)(其中:网上办结39709件,线下办结122425件)。
三是推进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我局将“双随机、一公开”应用于人力社保各执法领域,全面梳理人力社保领域执法行为,建立执法事项目录,明确各项执法行业主体、步骤、环节和时限等,统一规范人力社保领域随机抽查事项清单;推进“双随机、一公开”与“互联网+监管”相结合,逐步建立完善行政执法信息平台,实现全市人力社保领域行政执法信息共享,建立完善网上执法办案及信息查询系统,提升执法信息化水平,2020年,我局主动监察用人单位122 余户,涉及劳动者3.1万人,督促企业与员工补签了劳动合同 730 人份;接待了咨询来信来访达4300 余人次。同时我局还以易发、频发违法问题的行业和企业为重点,组织开展了清理整顿人力资源市场秩序专项行动、用人单位遵守劳动用工和社会保险法律法规情况专项检查、农民工工资支付情况专项检查等执法活动,加大拖欠劳动者特别是农民工工资等违法问题的整治力度,建立从源头上治理拖欠工资问题的长效机制。组织开展各类专项执法检查行动,深入开展“欠薪”整治行动,大力推进在建工程建设项目按月足额支付、劳动合同管理、实名制管理、工资专户、银行代发工资、施工现场维权公示等“六项制度”;2020年,已建立专用账户的项目 66 个,实名制管理的项目 66个,已经通过银行代发的项目66个,代发总金额约 4.83 亿元,代发人数达 2.6 万人。同时还组织开展“大培训、大检查、大抓落实”活动、“无欠薪”建设交叉检查等行动,联合区建委等行业主管部门开展督查检查,督促属地及行业主管部门切实履职尽责,共同做好保障农民工工资支付工作。2020年,参与处理并成功化解突发群体性农民工工资案件34 件,为1750 名劳动者追回工资及经济补偿金 2700 万元。。
四是加大劳动人事争议处理力度,确保劳动人事关系和谐稳定。以提升调解仲裁质量和效率为中心,坚持多办案、快办案、办好案。扎实有序完成了各项工作任务,有效维护了我区劳动人事关系的和谐稳定。2020年,共处理劳动人事争议案件597件,其中立案受理案件521件,不予受理案件76件,涉及经济标的额6459.2万元。仲裁调解率为33.83%,终局裁决率为32.15%,仲裁结案率达到97.75%,法定期限结案率100%。圆满完成了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攻坚战(平安建设)中涉及劳动人事争议案件处理的市级指标任务。
五是加强执法人员队伍管理。严格执行行政执法人员持证上岗和资格管理制度,未取得执法证件的不得从事执法活动。今年以来,对我局行政执法人员资格的进行了清理,对未取得执法资格证以及执法证到期限的人员,有计划、有步骤地参加由区法制办组织的专业法律知识及执法资格培训。
六是实施行政执法“三项制度”。我局在开展行政执法过程中,实施执法公示制度,加大了对执法的公示力度;实施执法全过程记录制度,充分利用先进技术手段,执法行为全过程实时记录,实现了行政执法全过程留痕和可回溯管理。实施重大执法决定法制审核制度,对重大的执法决定,提交局党组进行审核并研究决定后,方可实施。
四、加强行政复议和行政应诉工作。
我局在开展行政复议和行政应诉工作中,建立健全了以法制工作机构为主,相关业务部门参与配合的行政复议共同办案制度。按照“谁主办、谁应诉”原则,健全法制工作机构牵头协调、涉诉业务机构具体承办、法律顾问配合参与的行政争议出庭应诉机制,我局在办理行政复议和应诉案件过程中,对案件的接收、提交答辩状和证据全部通过行政复议系统与涪陵区人民法院和市人力社保局进行数据交互。2020年共处理行政复议案件5,行政诉讼案件29件(其中:一审23件,二审6件)。
五、提升法治保障水平
一是推进“互联网+法治”建设。在行政复议应诉信息系统基础上进行提档升级后,我局行政审批、行政复议及行政诉讼工作全部纳入系统管理,并在系统中运行。
二是加强法制工作机构和队伍建设。切实加强法制工作机构建设,使机构设置、人员配备与“法治人社”建设任务相适应,我局专门设立了政策法规科,配备专门的工作人员具体从事法治工作,同时还加大对法制工作人员的培养、使用和交流力度,把优秀干部选配到法制岗位。为了适应依法行政新需要,我局将通过了司法考试的工作人员聘为公职律师,处理行政复议和行政应诉案件。同时还加强法制工作机构的办公设施设备和经费保障力度,为复议应诉案件办理、听证、调查取证等提供必要的设施设备,为开展法治宣传教育、行政执法、行政复议和行政应诉案件办理等提供必要的经费保障。
六、存在的问题
一是干部职工对法治政府建设工作还有待进一步加强。学法用法的自觉性不强,工作人员的法律素质与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要求相比,还有差距。二是对法制宣传教育所采取的形式、方法不多,创新性不够,还存在盲点、死角。
七、下一步的工作措施
(一)健全法治政府建设工作机制。我局要进一步加强对法治政府建设工作的领导,健全完善法治政府建设工作的协调协作机制,发挥在法治政府建设工作中的职能作用,形成齐抓共管的工作合力。把法治政府建设工作纳入精神文明创建内容,建立相应的考评指标体系。
(二)落实法治政府建设工作责任。严格执行“谁执法谁普法”的普法责任制,编制实施年度普法计划。落实“谁主管谁负责”的普法责任,我局要结合自身特点和特定群体的法律需求,开展法治宣传教育。
(三)创新法治政府建设工作。创新工作理念,增强法治宣传教育工作实效。坚持集中法治宣传教育与经常性法治宣传教育相结合,创新方式方法,深化 “法律八进”主题活动,完善工作标准,建立长效机制。创新普法载体阵地,加强行业窗口、服务大厅等公共场所法治宣传固定设施建设,积极运用公共场所电子显示屏、服务窗口触摸屏、楼宇视频等推送法治宣传教育内容。全面推进 “互联网+法治宣传”行动,加强普法网站建设,积极运用微博、微信、客户端等新媒体开展普法服务。
重庆市南川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2021年1月11日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主办单位:重庆市南川区人民政府办公室 版权所有:重庆市南川区人民政府网站
网站标识码:5001190010 ICP备案:渝ICP备11000302号-1 国际联网备案: 渝公网安备5001190200011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