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专题专栏>法治政府建设>法治政府建设年度报告>区级有关单位>区生态环境局
一、主要工作及成效
(一)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
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认真落实市委和区委各项部署。锚定目标,提升各项任务落实质效,为推动法治政府建设全方位系统性重塑性变革,努力构建整体智治的现代法治政府做好服务保障。局党组定期召开会议,研究部署法治政府建设工作,确保各项工作有序推进。
(二)加强宪法学习与实施
宣传宪法作为一项重要的政治任务,我局将宪法等多部法律法规纳入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党组织“三会一课”和全局干部职工会专题学习;邀请相关专家开展知识讲座,提高全部干部职工的法律意识;选派业务骨干参加生态环境部、市生态环境局的各项督查和交叉执法活动,切实提高全局干部职工运用法治思维的能力。2024年,组织在编在岗职工参加重庆市法治理论知识考试,参学参考率100%,平均分高达95.7分;组织行政执法人员参加全区行政执法人员网络教育培训,参学参考率100%,合格率100%。
(三)完善依法行政体制机制建设
深入贯彻落实法治政府建设实施方案,坚持依宪施政、依法行政、简政放权,认真谋划和落实法治政府建设的各项任务。我局全面推行行政执法“三项制度”、环境影响评价制度、生态损害赔偿等生态环境保护法律制度。2024年,共开展生态环境损害赔偿案件线索筛查4次,发现问题线索5件,其中4件已启动案件办理赔偿,涉案金额230.4068万元。“中石化某石油工程有限公司环保技术服务公司违法倾倒固体废物生态环境损害赔偿案”入选“重庆市第三批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十大典型案例”。强化重大行政决策程序,牢固树立依法决策意识,加强重大行政决策事项目录管理,严格遵循法定权限和程序作出生态环境保护决策。强化行政规范性文件管理,严格执行规范性文件合法性审查、公平竞争审查和“三统一”制度,按照行政规范性文件管理办法有关规定,加强规范性文件清理和审查工作力度,对符合备案条件的规范性文件,严格依法依规报备。
(四)强化生态环境保护与执法
切实履行生态环境保护职责,加强事中事后监管,印发《重庆市南川区进一步加强生态环境“双随机、一公开”监管工作实施方案》,编制并公示《2024年南川区生态环境随机抽查事项计划清单》,严格组织现场检查,及时发现和查处环境违法行为,完成“双随机、一公开”抽查企业198家,抽查计划完成率、抽查结果公开率均达到100%。同时,坚持严格规范公正文明廉洁执法,深入推进大气、水、土壤污染依法治理。一是开展联合执法。完善跨区域联防联控机制,针对环境噪声、违法垂钓、油烟扰民、秸秆焚烧及施工扬尘等问题开展专项整治,严厉打击违法行为,解决群众关切,提升环境质量。会同贵州省遵义市桐梓县生态环境局开展跨流域联合执法,联检企业2家,整改环境问题1个;派执法骨干参与河南安阳空气质量检查及合川、万州蓝天保卫战交叉执法,检查企业50余家,整改问题17个;2024年,共计劝阻噪声扰民等行为100余件,整改安全隐患90余件。二是开展大气污染专项执法。印发《南川区2024年秋冬季“治气”攻坚重点区域强化方案》,加强工业排污管控、降尘减噪措施及污染天气应急响应。2024年,累计出动执法人员1800余人次,排查建筑工地、汽修企业、餐饮商户等点位1000余个,发现并整改扬尘管控、油烟散排等问题100余个;空气预警期间,督促67家企业落实停产减排措施。三是开展汛期安全专项检查。联动水利、消防救援等部门,加强水环境监测,分析污染强度,监测水质。与区水利局及乡镇(街道)排查汛期环境风险隐患,督促管理单位巡查饮用水源地,防范化解风险,保障水源安全。四是开展水体污染专项治理。排查、溯源、监测全流域排污口,强化水源地及污水排放监管,推进“污水零直排园区”建设。加强农村污水治理与人居环境整治,治理历史矿山涌水问题,提升入河排污口监管能力。其中,5条考核断面水质均超过市级考核目标1个档次,48个城乡集中式饮用水源地达标率100%。实施农村黑臭水体整治,形成“一水一策”清单及《南川区农村黑臭水体清零创建工作实施方案》,现已完成整治42处,面积2.763万平方米。五是加快土壤治理修复及农村面源污染防治。加强固危废(医废)及电磁辐射监管。重点建设用地、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率100%、92%以上,土壤及辐射安全稳定可控。其中,市“无废办”在2024年下达我区建设任务30个,现已完成创建61个,超过市级年度目标103.3%。滨河公园入选重庆市精品“无废城市细胞”,获评市级“无废旅游休闲区”。区妇幼保健院获评市级“无废医院”。六是开展打击危险废物及排污数据造假违法犯罪专项行动。强化生态、公安、检察三部门协同执法,检查涉环评领域机构15家、涉环境监测领域机构5家、涉环保竣工验收领域机构4家。
(五)推进法治化营商环境建设
深入落实公平竞争审查制度,将涉及市场主体经济活动的规章、规范性文件等纳入审查范围,确保市场公平竞争。积极推行“首违不罚+轻微处罚”“非现场执法”等执法方式等柔性执法方式,制定轻微违法行为免予行政处罚清单和一般违法行为从轻行政处罚清单,优化了法治化营商环境。压缩审批时限,报告书、报告表(除法定公示期外)均实现1个工作日办结。主动上门服务企业50余家,帮扶水江组团、大观组团等园区基础设施建设、鸿庆达公司验收难题等50余件困难问题。实现37个项目环评、排污许可、入河排污口“三合一”办理有序推进“三线一单”分区管控调整及成果运用,服务招商及规划论证80余件,指导项目完成登记表备案93件,完成规划环评审查3件,助推60个总投资66.64亿元的项目环评快速办结加快落地。
(六)加强行政监督与公众参与
建立健全常态化行政监督机制,完善社会监督和舆论监督机制,充分利用新媒体拓宽互联网投诉渠道,及时掌握舆论动态,优化舆情处置流程。加强行政执法公示、全过程记录和重大执法决定法制审核制度,确保行政执法行为的合法性和规范性。2024年,共下达行政处罚32件,处罚金额达183.013万元。出动1800余人次,调处信访914起,群众满意度有力提升。加大氛围营造,积极开展普法宣传活动,提高公众参与度,2024年,我局在各类媒体上发布宣传信息300余条,利用城区道口LED屏播放宣传标语120万次,召开新闻发布会4场次。开展志愿服务活动15场次,六进活动6场次,制作展板40余块,发放宣传资料、环保用品20余万份。《南川区:解锁“两山”转化密码,筑牢渝东生态新城绿色本底》登上中国经济新闻网、光明地方网、中国环境报、重庆日报、第一眼TV华龙网、今日头条等媒体。公众生态环境满意度逐年提升。
二、存在的问题
一是环境执法人员的素质有待提高,基层执法能力建设需进一步加强。二是行政执法规范化仍需提升,案卷质量有待进一步提高。三是生态环境普法力度仍需加强,要充分运用各类新媒体手段,不断创新和丰富宣传形式,进一步提升法治的覆盖面和影响力。
三、下一步打算
在区委、区政府坚强领导下,我局将积极践行绿色发展理念,紧紧围绕全区“1343”总体思路,突出生态环境“115511”重点任务,以法治体系建设为基石,以改善环境质量为根本,不断强化环境法制人才培育,深入开展环境法治宣传教育活动,规范环境执法流程,增强环境监管执行力,严惩各类环境违法活动,切实担当起法治体系建设的重任,不断促进执法与服务的有机融合,不断提升生态环境治理能力和水平,奋力推动生态环境法治建设事业达到新高度,实现新突破,为加快美丽重庆建设,打造渝东生态新城生态环境贡献力量。
重庆市南川区生态环境局
2025年1月17日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主办单位:重庆市南川区人民政府办公室 版权所有:重庆市南川区人民政府网站
网站标识码:5001190010 ICP备案:渝ICP备11000302号-1 国际联网备案: 渝公网安备5001190200011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