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2月8日在重庆市南川区第十八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上
重庆市南川区财政局
各位代表:
受区人民政府委托,现将重庆市南川区2022年预算执行情况和2023年预算草案的报告提请大会审议,并请各位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2022年预算执行情况
2022年是极不平凡的一年,严峻的疫情、极端高温干旱天气和严重电力资源紧张等超预期因素交织影响,财政运行压力加重,税收收入下滑明显,政府债务还本付息进入高峰期,收支矛盾异常突出,平衡难度前所未有。区财政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迎接党的二十大和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为动力,按照市委市政府、区委区政府部署,坚决贯彻“疫情要防住、经济要稳住、发展要安全”的要求,统筹疫情防控和社会经济发展,取得了实际成效。坚持积极财政政策提升效能,更加注重精准可持续,以更大力度优化支出结构,加强财政资源统筹,为全区经济恢复回稳、民生政策及时兑现、社会大局保持稳定提供了财力支撑。
按照区十八届人大一次会议批准的2022年预算,以及区人大常委会审议批准的调整预算,2022年全区预算执行情况如下:
(一)一般公共预算执行情况
全区一般公共预算收入227215万元,完成预算的91.9%,下降6.3%,扣除留抵退税因素后增长7.0%。其中,税收收入119095万元,完成预算的90.1%,下降21.4%,扣除留抵退税因素后增长0.03%;非税收入108120万元,完成预算的94.0%,增长18.8%。加上上级补助收入348436万元、上年结转27492万元、调入资金34589万元、债务转贷收入72400万元、动用预算稳定调节基金81800万元,收入总计791932万元。
全区一般公共预算支出631592万元,完成预算的92.0%,下降2.1%。加上上解支出29706万元、结转下年55038万元、安排预算稳定调节基金18260万元、调出资金13645万元、债务还本支出43691万元,支出总计791932万元。
主要支出预算执行情况:一般公共服务支出65086万元,增长19.0%;公共安全支出26214万元,增长2.6%;教育支出117348万元,增长2.2%;科学技术支出6795万元,增长0.5%;文化旅游体育与传媒支出7127万元,下降51.2%;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85389万元,增长7.0%;卫生健康支出55187万元,下降2.7%;节能环保支出34933万元,下降19.8%;城乡社区支出29814万元,下降52.9%;农林水支出77622万元,下降6.9%;交通运输支出42078万元,增长122.7%;住房保障支出36406万元,增长56.7%。
(二)政府性基金预算执行情况
全区政府性基金预算收入215743万元,完成预算的63.0%,下降16.6%。其中,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收入183810万元。加上上级补助收入8129万元、上年结转4920万元、调入资金13645万元、债务转贷收入132800万元,收入总计375237万元。
全区政府性基金预算支出332015万元,完成预算的98.8%,增长19.2%。加上上解支出12565万元、调出资金13933万元、结转下年3924万元、债务还本支出12800万元,支出总计375237万元。
(三)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执行情况
全区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收入20714万元,完成预算的99.3%,下降25.2%。加上上年结转15万元,收入总计20729万元。
全区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支出73万元,完成预算的100.0%,下降76.5%。加上调出资金20656万元,支出总计20729万元。
(四)重点报告事项
1.直达资金使用情况。
全区直达资金及参照直达资金共计87532万元,其中,中央直达资金82546万元,市级直达资金3319万元,参照直达资金1667万元。主要用于教育、社会保障和就业、卫生健康、节能环保、农林水、住房保障、交通运输等领域。
2.“三保”支出情况。
全区“三保”预算资金325201万元,其中,保工资支出预算223383万元,占“三保”预算的68.7%;保运转支出预算22808万元,占“三保”预算的7.0%;保基本民生支出预算79010万元,占“三保”预算的24.3%。“三保”支出313486万元,其中,保工资支出223179万元,保运转支出22781万元,保基本民生支出67526万元,支出进度96.4%。财政供给单位人员工资津贴补贴、退休人员养老金及发放到个人的民生款项均已按时足额发放。
3.地方政府债务限额及余额情况。
2022年政府债务限额为1152500万元,其中,一般债务限额645000万元,专项债务限额507500万元。政府债务余额1152472万元,其中,一般债务余额644972万元,专项债务余额507500万元,政府债务率为129.3%。全年向上争取新增政府债券资金149000万元,其中,一般债券资金29000万元,主要用于烈士陵园和农村公路建设;专项债券资金120000万元,主要用于城乡冷链物流设施、农林水利、医疗卫生机构基础设施、棚户区改造等领域。
按照偿债计划,将政府债务还本付息支出纳入预算安排。2022年偿还地方政府债务本金56491万元,其中,一般债务本金43691万元,专项债务本金12800万元。支付地方政府债务利息36059万元,其中,一般债务利息20225万元,专项债务利息15834万元。
二、2022年财政重点工作
(一)多措并举,激发市场主体活力
全面贯彻国务院《扎实稳住经济的一揽子政策措施》,发挥财政逆周期调节作用,加快支出进度,保持投入强度,推动各项惠企利民政策落地见效。支持民营和中小微企业发展,着力发挥财政资金引导撬动作用,持续做好商业价值信用贷、知识价值信用贷、中小制造企业抵押增值贷、深化民营和中小微企业金融服务综合改革试点工作,优化提升金融服务质量,完善政府性融资担保体系建设,执行担保优惠费率,解决企业融资难题,降低企业融资成本,2022年获贷企业1800余家,获贷资金77800万元。开展县域商业建设行动,完善供应链体系建设和应急物资保障体系,做好市场保供工作。落实助企纾困政策,兑付中小微企业及个体工商户国有房屋租金减免和水费气费补贴1382万元;扩大失业保险落实稳岗返还政策范围,拨付稳岗返还资金1038万元,涉及企业1442户,稳定岗位3.57万个;促进重点群体充分就业,拨付就业补助资金6201万元;强化创业政策扶持,发放创业担保贷款374户8778万元,支付创业担保贴息资金239万元。坚持以科技创新为主动力,以大数据智能化为主方向,重点围绕“专精特新”、“链主企业”培育,加快创建国家级、市级高新区,推动南川高质量发展,全年财政补助企业资金达21818万元,惠及企业225家。
(二)加大投入,着力保障改善民生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办好民生实事,解决好群众急难愁盼的问题。
——社会保障方面。实现惠民“一卡通”,发放各种补贴9668万元,惠及群众41.04万次。巩固社会救助兜底成果,安排15727万元切实做好困难群众基本生活保障。支持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安排政府债券资金8000万元推进区疾控中心新建工程、区中医院感染性疾病综合楼建设;安排7098万元继续实施基本药物制度补助,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财政补助标准每人提高5元;拨付3087万元提高城乡居民医疗保障水平,居民医保人均财政补助标准提高30元,对特殊困难群体参加居民医保个人缴费部分给予资助,实施医疗救助托底保障。全力保障疫情常态化防控,开通支出绿色通道,安排防控经费3952万元,支持落实流调溯源、核酸检测、隔离管控、应急保供等防疫措施。加强退役军人保障,稳步提高优抚抚恤等补助标准,确保退役安置政策有序落地。增强社保基金保障能力,及时对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进行调整,惠及退休人员7.24万人;强化医保基金监管,严厉打击欺诈骗保,守护人民群众“救命钱”;不断提升失业、工伤等保险管理水平,贯彻落实降费、缓缴政策,积极向上申请调剂金,确保保险待遇及时足额发放,维护社会稳定。
——文旅教育方面。推进城乡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一体化建设、实施文化惠民工程,保障公共图书馆、文化馆、乡镇综合文化站、体育场馆等公益性文体科普设施免费开放,提高公共文化服务效能。投入6444万元用于安排全域旅游、国际文化旅游博览会、文化和自然遗产日活动等,促进文旅深度融合;投入289万元加强文物保护修缮;支持媒体融合发展,构建全媒体传播格局,拨付新闻出版、广播经费1809万元。落实普惠性民办幼儿园财政补助,全年用于学前教育3420万元;足额保障义务教育阶段生均经费,巩固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经费保障机制,保障资金82193万元;按全市统一部署提高高中教育、职业教育生均公用经费,投入资金15906万元保障教学工作持续正常开展;继续深入推进职业教育保障机制改革,加快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促进高校项目签约落地,圆南川高校梦。
——农林生态方面。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全年安排各级衔接资金12273万元,项目共计149个,开工率100%;支付12085万元,拨付率98.5%,拨付进度排名全市前列。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安排农田建设补助6366万元,耕地地力保护补贴资金5787万元,种粮农民一次性补贴1683万元,已全部支付到位,支持耕地保护和提升,保障农民种粮收益,增强农民种粮积极性。抓好农业保险工作,投入农业保险补贴3758万元,保证农险工作顺利开展。继续对全区特色险种进行深入探索,加大对蓝莓、大树茶、中药材投保力度,新增生猪收益险、蔬菜保险、大黄种植险、白芷种植险四个险种。强化农村水利建设,农田水利设施进一步完善,加大人饮工程、小型病险水库除险加固维修养护工程力度,推进水土保持工程建设进度;水保项目完成总投资868万元,完成水土流失治理面积20平方公里;完成后扶投资1709万元,发放移民直补资金411万元,共计6766人次。不断夯实南川绿色生态本底,组织完成15.7万亩国家储备林收储和14.8万亩营造林任务;兑现公益林生态效益补偿资金564万元、护林员报酬167万元、新一轮退耕还林直补资金3006万元。
(三)防患未然,健全风险防控机制
深入贯彻总体国家安全观,牢固树立安全发展理念,全力防风险、保安全、护稳定。坚持加强地方政府法定债务管理和防范化解隐性债务风险“两手抓”。坚决遏制债务增量,强化重大项目预算审核与投资决策管理,严格执行“无来源不核准,无预算不开工”,全面推行政府性投资项目立项要件制,杜绝项目与资金“两张皮”,构建起违规举债的“防火墙”。稳步缓释债务风险,策划包装符合政策要求的市场化项目,深入开展盘活“三资”、优化资源配置等重点工作,做优做强核心主业,引入社会资本,推进市场化法治化融资,增强平台公司转型动力。建立政府债务信息公开制度,严格按照规定向人大报告和向社会公开政府债务限额、余额、新增政府债券使用情况等。持续加强专项债券借、用、管、还全流程管理,充分发挥专项债券稳投资、扩内需、补短板作用。
(四)开拓创新,提升财政管理水平
围绕更好配置财政资源的目标,不断提高资金效益,提升政策效能,增强财政可持续性,持续推进财税体制改革,提升财政管理水平。完善预算制度,修订区级预算、基本支出、重点专项、预算调剂等预算管理制度。强化预算绩效管理,全区所有预算单位完成2021年度项目资金绩效自评,涉及项目1048个,资金747824万元,实现部门预算项目绩效自评全覆盖,选取6个项目开展重点绩效评价,涵盖农林水、民生、救灾等领域。完成建筑安装、公路工程、园林绿化、信息化建设、土地整理、地灾治理等政府投资项目评审135个,审减金额40614万元,审减率8.4%。扎实推进政府采购,完成政府采购98宗,实际成交25749万元,节约率5.6%。持续深化政府采购制度改革,强化行政事业单位内控制度建设,推进财会监督检查,维护财经纪律。安排基层政权建设资金612万元,改善基层办公条件,加强基层财政干部队伍建设,提升基层财务人员专业水平。严格落实人大决议决定,主动接受审计以及社会各方监督,认真办理人大代表建议、政协委员提案。在2023年区级预算编制过程中,邀请区人大、区审计局专家开展预算公开评审,进一步规范预算编制。自觉做好预决算公开工作,加强事前、事中、事后全过程监督,举一反三抓好相关问题的整改,持续加强和改进财政管理工作。
各位代表,2022年是充满挑战的一年,财政工作面临前所未有的压力。在区委区政府的坚强领导、区人大区政协的亲切关怀、各级各部门的共同努力下,全区财政工作迎难而上,主动作为,砥砺前行,凝心聚力,充分发挥稳定经济、配置资源、收入分配等职能作用,有力保障了全区“三保”和重点支出,交出了一份务实创新的答卷。但我们也清醒认识到,当前财政形势依然错综复杂,财政工作还面临不少的困难和挑战:一是财政收入形势前所未有的严峻。受疫情、留抵退税政策和行业景气度等因素影响,重点行业支撑不足、重点税种税收下滑,部分非税收入刚性减收。土地出让面临挑战,政府性基金收入大幅下降。二是财政运行风险不断加大。由于当前经济下行,财政收支矛盾日益凸显,还本付息压力持续上升。平台公司转型发展不足,经营水平和盈利能力较弱,化债面临巨大压力,进一步增加财政风险。三是全面预算管理还需纵深推进。部分单位收入预计准度不高、收入组织力度不强,预决算差异较大。部分项目绩效目标设定不科学,绩效自评不客观,资金使用效率有待提高。我们高度重视这些问题,并将认真汲取各位代表、委员的意见建议,积极采取有效措施加以解决。
三、2023年工作安排
2023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做好财政工作意义重大。区财政将继续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严格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市委市政府、区委区政府重大决策部署,按照“新时代、新征程、新南川”的宏伟蓝图,科学研判财政收支形势,合理编制财政预算,系统谋划财政工作,努力开创财政改革发展新局面,全力为建设新南川提供坚实的财力保障。
(一)2023年财政收支形势
财政收入方面,随着经济逐步恢复常态,新发展格局进一步构建,预计财政收入将与经济发展相协调,保持一定的增长态势。大规模留抵退税红利将持续释放,成为2023年税收收入的一大增长点,但受减税降费等政策因素、房地产等市场因素影响,财政收入还存在一定的不确定性。
财政支出方面,进一步优化支出结构,坚决兜牢“三保”底线,全力压减一般性支出,加强区委区政府重大战略任务财力保障,支持产业发展、基础设施、污染防治、乡村振兴等重点项目,保障教育、卫生、科技、社保等重点支出,持续关注各领域刚性支出不断增长的态势。
总体上,2023年全区财政“紧平衡”状态将更加凸显,必须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强财政资源统筹,坚持有保有压,不断提高支出效率。
(二)2023年预算编制的指导思想
2023年预算编制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坚持稳字当头、稳中求进,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着力推进高质量发展,坚决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市委市政府决策部署和区委区政府的工作安排,大力优化支出结构,增强重大战略任务财力保障。坚决落实政府过“紧日子”要求,厉行节约办一切事业,严控一般性支出。深化预算管理制度改革,落实部门和单位预算管理主体责任,完善部门预算约束机制,加快支出标准体系建设,推动预算绩效管理提质增效。深化预算一体化改革,加快推进预算管理各环节、各层级系统集成、协同高效,推动预算管理全面规范透明、标准科学、约束有力。
(三)2023年财政重点工作
——大力培植财源,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强化税费优惠政策落实,激发市场主体活力,促进消费升级扩容。加强财税部门协同配合,跟踪重点行业和企业变化,结合助企纾困政策释放效应,提升财源转化成效。加强政策统筹,引导资金资源流向财源建设好的产业和领域,保障重点企业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兑现科技奖励政策,助推现代产业体系构建。
——加力优化支出,创造群众高品质生活。有保有压、有促有控,集中财力办大事,尽力而为、量力而行,支持惠民生补短板项目。坚持过“紧日子”,切实把握支出进度和收支平衡,注重资金使用效益发挥。兜牢“三保”底线,及时兑现就业、养老、医疗、困难群众救助等各项兜底民生政策,切实保障老百姓“米袋子”“菜篮子”“肉盘子”供应安全。加强生态环境治理,统筹财力推动乡村振兴和城市提升,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
——合力提质增效,推动财政现代化治理。紧跟现代财政制度建设要求,深化预算管理制度改革工作,进一步推进预算管理一体化建设。纵深推动绩效管理、政府采购、内控制度等改革,实现财政治理效能整体提升。积极与监督机关联动,健全财审信息互通机制,积极拓展专家有效参与途径,更好服务和保障人大监督。
——着力加强管理,防范化解系统性风险。统筹发展与安全,加强跨部门数据共享、流程再造和业务配合,实现财政与各机关部门协同高效运作。规范政府性投资项目决策和立项,坚决遏制新增隐性债务。加强国有企业举债融资管理和融资资金用途管控,防范偿债风险。强化财政运行监测预警,健全财政承受能力评估机制。
四、2023年收入预计和支出安排
(一)一般公共预算
全区一般公共预算收入预计318196万元,其中,税收收入预计160000万元,非税收入预计158196万元;加上上级补助收入240491万元、上年结转55038万元、调入资金167200万元、动用预算稳定调节基金10166万元,收入总计791091万元。一般公共预算支出安排762261万元,加上上解支出28830万元,支出总计791091万元。
(二)政府性基金预算
全区政府性基金预算收入预计367365万元,其中,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收入预计330501万元;加上上级补助收入3809万元、上年结转3924万元,收入总计375098万元。政府性基金预算支出安排211714万元,加上上解支出17953万元、调出资金145431万元,支出总计375098万元。
(三)国有资本经营预算
全区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收入预计21829万元。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支出安排60万元,加上调出资金21769万元,支出总计21829万元。
(四)重点支出安排情况
1.一般公共服务支出安排86895万元。主要用于:保障党政机关、人大、政协和民主党派、群团组织正常运转及履行职能,促进监察监督能力建设。
2.公共安全支出安排29832万元。主要用于:保障公安、司法等部门依法履职,保障政法部门执法办案、信息化建设、普法宣传,维护公共安全和社会公平正义。
3.教育支出安排123883万元。主要用于:保障教师工资待遇发放、确保学校日常运行,巩固义务教育校舍维修长效机制,推进校园安全视频监控汇聚接入云平台,扩大普惠性幼儿园学前教育资源供给,优化义务教育学校资源配置。实施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支持国家教育考试工作,进一步提高特殊教育普及水平。巩固和深化职业教育发展。保障北师大南川附属学校“民转公”平稳承接。
4.科学技术支出安排7174万元。主要用于:推动新能源企业配套产业、中医药产业发展,落实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兑现创新激励政策,加大创新主体引育,加速科技成果转化,深入促进创新创业,保障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创建。
5.文化旅游体育与传媒支出安排7295万元。主要用于:保障图书馆、体育馆等公共文化体育设施有序开放,提高公共文化服务水平。加大文化旅游宣传,推动文物保护和龙岩城申世遗工作,建设金佛山生态系统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加强金佛山世界自然遗产地保护。支持媒体融合发展,实施数字应急广播体系建设及运行维护,构建全媒体传播格局,讲好南川故事,传播好南川声音。
6.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安排108014万元。主要用于:支持社会救助体系建设,开展困难群众救助工作,落实最低生活保障制度。落实退役士兵安置政策,确保优抚对象各项补助及时足额发放。落实国家普惠性就业政策,重点支持就业困难群体就业。健全残疾人权益保障制度,推进扶残助残服务体系建设。
7.卫生健康支出安排53740万元。主要用于:调整新冠病毒防控措施,强化医疗资源配置,稳妥有序实施新冠病毒感染“乙类乙管”,最大程度保护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发挥政府投入保障和激励作用,提升公立医院综合能力,加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服务能力建设,继续实施基本药物制度,促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完善多层次医疗保障制度体系,推进医保支付方式改革。
8.节能环保支出安排18983万元。主要用于:废弃农膜回收,开展次级河流清漂作业,落实流域横向生态保护补偿奖励,不断完善河流水环境治理措施。建立林业生态保护恢复机制,推动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实现生态损害赔偿制度常态化运行。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绿色发展理念,全力打赢“蓝天、碧水、净土”三大污染防治攻坚战。
9.城乡社区支出安排69676万元。主要用于:实施城市排水管网运维和排水防涝、棚户区改造等基础设施建设及维护工作,保障城市基本运转。开展全区违法建设治理工作,全面遏制新增违法建设。推进南川数字城管系统建设,提升城市治理效率。持续进行市街绿化,确保城区环境干净整洁。支持城乡垃圾收运处置,确保垃圾收运覆盖率、及时率、无害化处理率均达到100%。完善设施,加强全区垃圾分类建设及运营管理。
10.农林水支出安排94042万元。主要用于: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切实保障衔接资金投入稳定。开展动物防疫,及时发放生猪、水稻等农业保险保费补贴。加快推进长江上游重要生态屏障建设,加强森林资源管护,认真组织实施林业生态保护恢复工程,积极推进松材线虫病等林业有害生物防控工作。支持水利设施建设、水利工程维护、水质监测、水文管理等工作,完成水电站生态流量在线监测监控设施及平台建设,持续推进节水与水资源保护工作,保障城市供水及农村供水安全。
11.交通运输支出安排28504万元。主要用于:支持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日常维护全区国省县乡村公路,加强交通建设评审及质量检测工作,确保公路安全畅通。发放城市公交、农村客运等公共交通补贴,继续实施特殊群体免费及优惠乘坐城市公交车,改善群众出行条件。
12.自然资源海洋气象等支出安排11947万元。主要用于:支持土地和房屋征收信访维稳及司法诉讼工作,进行不动产确权登记。有效开展国土空间与自然资源利用开发工作,推进自然资源调查及测绘管理,保持自然资源调查数据的现势性和准确性。加强矿政管理,促进矿产资源合理开发利用。支持气象业务,加强气象监测和灾害预警。
13.住房保障支出安排32269万元。主要用于:支持农村危旧房改造,开展经营性自建房隐患房屋安全鉴定,保障住房安全。实施城镇老旧小区改造,改善居民生活环境。
14.灾害防治及应急管理支出安排7751万元。主要用于:支持应急管理体系建设,加强安全生产监管执法,开展地质灾害防治、自然灾害救灾工作,提升应急救援能力。
15.预备费安排15000万元。主要用于:自然灾害等突发事件增加的支出及其他难以预见的开支。
按照《预算法》有关规定,在区人代会批准2023年预算草案前,为保障基本民生政策及时兑现、机构正常运转和工资按时发放,截至2月1日已安排基本支出247966万元、项目支出251170万元。其他支出严格按照《预算法》规定,经区人代会批准后执行。
各位代表,做好2023年财政工作任重道远,我们将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自觉接受区人大和区政协监督指导,认真落实本次会议审议意见,强力推进各项任务落地落实,携手书写新时代新征程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南川的精彩华章。
名 词 解 释
预算:遵循统筹兼顾、勤俭节约、量力而行、讲求绩效和收支平衡的原则编制,经法定程序审核批准的国家年度集中性财政收支计划。政府的全部收入和支出都应当纳入预算。地方各级政府财政部门具体编制本级预算草案,各部门编制本部门预算草案。预算包括一般公共预算、政府性基金预算、国有资本经营预算、社会保险基金预算。
调整预算:根据《预算法》规定,各级人民代表大会批准预算后,在执行中因形势发生变化需要增加或者减少支出等情况的,由各级政府报请同级人大常委会审议批准,对原定预算收支进行调整,形成调整预算数。
一般公共预算:对以税收为主体的财政收入,安排用于保障和改善民生、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维护国家安全、维持国家机构正常运转等方面的收支预算。
政府性基金预算:对依照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在一定期限内向特定对象征收、收取或者以其他方式筹集的资金,专项用于特定公共事业发展的收支预算。
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对国有资本收益作出安排的收支预算。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应当按照收支平衡的原则编制,不列赤字,并安排资金调入一般公共预算。
社会保险基金预算:对社会保险缴款、一般公共预算安排和其他方式筹集的资金,专项用于社会保险的收支预算。社会保险基金预算应当按照统筹层次和社会保险项目分别编制,做到收支平衡。社会保险基金实行全市统筹,因此我区不单独编制社会保险基金预算。
预算稳定调节基金:财政通过超收收入和支出预算结余安排的具有储备性质的基金,视预算平衡情况,在安排下年度预算时调入并安排使用,或用于弥补短收年份预算执行的收支缺口。预算稳定调节基金的安排使用接受本级人大及其常委会监督。
预备费:在编制预算中按照一般公共预算支出额的1%—3%设置预备费,用于当年预算执行中的自然灾害等突发事件处理增加的支出及其他难以预见的开支。
上解支出:下级政府按照有关法律法规及财政体制规定,按照一定标准和计算方法测算,上交上级政府,并由上级政府统筹安排的资金。
部门预算:与财政部门直接发生预算缴、拨款关系的国家机关、社会团体和其他单位,依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规定及其履行职能需要编制的本部门年度收支计划。
政府一般债务:为没有收益的公益性事业发展举借,主要以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偿还的政府债务,由地方政府发行一般债券融资,债务资金纳入一般公共预算管理。
政府专项债务:为有一定收益的公益性事业发展举借,以对应的政府性基金或专项收入偿还的政府债务,由地方政府发行专项债券融资,债务资金纳入政府性基金预算管理。
“三公”经费:因公出国(境)费、公务用车购置及运行维护费、公务接待费。其中,因公出国(境)费反映单位公务出国(境)的国际旅费、国外城市间交通费、住宿费、伙食费、培训费、公杂费等支出;公务用车购置及运行维护费反映单位公务用车购置费及燃油费、维修费、过路过桥费、保险费等支出;公务接待费反映单位按规定开支的各类公务接待费用。
“三保”:保基本民生、保工资、保运转。“三保”是维护经济运行秩序和社会大局稳定的“压舱石”。
预算绩效管理:在预算管理中融入绩效理念,将绩效管理深度融入决策、预算编制、预算执行、决算、预算监督全过程,以提高预算的经济、社会效益为目的的管理活动。预算绩效管理是一种以资金使用绩效为导向的预算管理模式,要求政府部门不断提升服务水平和质量,有效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并成为实施行政问责制和加强政府效能建设的重要抓手,是政府绩效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
紧平衡:短期内供需大体平衡,但剩余不多,并不能保证时时刻刻都供应充足。
直达资金:按照国务院部署纳入直达机制管理实行特殊转移支付的财政资金。直达机制是指财政资金直达基层。
参照直达资金:参照直达资金管理的其他惠企利民资金。
主办单位:重庆市南川区人民政府办公室 版权所有:重庆市南川区人民政府网站
网站标识码:5001190010 ICP备案:渝ICP备11000302号-1 国际联网备案: 渝公网安备5001190200011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