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区政府各部门,有关单位:
经区政府同意,现将《南川区加快推进文旅融合发展实施方案》印发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
重庆市南川区人民政府办公室
2021年6月17日
(此件主动公开)
南川区加快推进文旅融合发展实施方案
为深入贯彻陈敏尔书记调研南川指示精神,进一步促进文化旅游深度融合,助推全域旅游发展,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快全域旅游发展的指导意见》(国办发〔2018〕15号)精神,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深学笃用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化和旅游工作的重要论述,牢固树立和践行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把握融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和重庆主城都市区的重大战略机遇,立足特色化、面向同城化,以文化、旅游产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挖掘核心文化内涵,整合文化旅游资源,深化文旅融合发展,促进生态人文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发展优势,不断延伸产业链、完善供应链、提升价值链,实现以文塑旅、以旅彰文,打造山清水秀旅游名城、大健康产业集聚区、景城乡融合发展示范区和重庆主城都市区后花园。
(二)主要目标。
到2023年,文旅融合发展的产品体系、产业体系、服务体系基本构建,文旅融合互促发展取得积极成效。建成4A及以上景区4个,建成国家级主题文化旅游街区,主要景区购票游客达到300万人次,文化旅游消费水平高于全市平均水平。
到2025年,全区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发展,文化旅游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在“十三五”基础上翻一番,旅游接待超过5000万人次,文化、旅游业产值突破500亿元。
二、主要任务
(一)构建景城乡文旅融合发展格局。以“城依景、景融乡、乡伴城”的空间形态,重点打造“一山一街一原点”,构建景城乡文旅融合发展格局。
以金佛山为核心,实施“金佛+春夏秋冬”四季产品提升行动,打造集自然颜值与文化内涵于一体的重庆最具吸引力一流5A景区,树立世遗品牌新形象,山王坪、金山湖、神龙峡、乐村等组团差异化发展,构建“一核多点”景区体系。
以东街为引擎,传承南川历史文脉,打造文旅精品典范,完善旅游服务功能,不断丰富和优化文创产品、文化演艺、特色美食、旅游购物、沉浸式体验等业态布局,将东街打造成为全区景城乡文旅融合发展的重要连接点、夜间文旅消费集聚区。
以大观原点为统揽,提升“十二金钗”大观园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高品质建设黎香湖、石溪盐井梯田、木凉汉场坝等乡村旅游重点景区,培育蓝莓、茶叶等现代农业观光基地,打造重庆主城近郊游、周末游首选地。
(二)打造特色鲜明的文旅产品体系。
加快开发特色旅游商品。保护利用好金佛山“动植物基因库”“金佛山五绝”,围绕杜鹃花、黑叶猴等创新开发一批文创产品;打好富氧、富硒、富锶“三富牌”,围绕“3+1”特色产业,提升庆酒、“金山红”古树茶、方竹笋、南川米等产品文化内涵,持续推动“双晒”成果转化,把消费者认可的一批产品推向市场;开发推出富锶矿泉水、蓝莓保健饮品、玄参凉茶等一批特色旅游商品。
着力培育特色文旅产品。实施“文化+”“旅游+”战略,着力培育壮大冰雪旅游、祈福旅游、山地运动、中医药养生、自驾露营、乡村度假、文化街区、主题乐园等八大新型旅游消费业态,建设古佛洞“光影剧场”、金佛山博物馆、山地运动公园、太平场军旅文化特色小镇等一批核心项目,打造一批摄影、书画、文学创作、影视拍摄基地。
促进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加强文物古迹、非物质文化遗产活化利用,规划建设龙岩城遗址公园,打造东街、尹子祠公园、金佛山书画院等城市文旅新地标,提升板凳龙舞、大有山歌、金山打闹等非遗文化,持续推介“味道南川”非遗美食,打造“非遗工坊”,丰富优质文旅产品供给。
(三)推进康养产业集聚高地建设。
厚植“五张牌”。聚焦“世遗净土·康养胜地”品牌,打好气候、森林、温泉、医养、运动“五张牌”,围绕八大康养组团,培育发展复合型康养文旅项目,打造康养产业集群;大力发展一批中医馆、慢病调理、中医理疗、美容护肤、药膳药浴等康养产品和体验门店,建设康养社区和康养小镇。
做优综合体。立足“三优禀赋”,突出生态优势和文化特色,围绕森林康养、文旅康养、医药康养、运动康养“四大业态”,加快康养综合体建设,推出一批主题各异、品质优良、配套完善的康养产品,创建一批康养品牌、康养基地、康养特色小镇,打造养生、养心、养老“三养”胜地。
(四)创建高品质文旅融合特色品牌。
创建国家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区。深挖“含金量”,持续推出“五好”产品,深化丰富“金佛山·福南川”品牌内涵和知名度,打造重庆文旅开放高地和西部文化旅游发展战略支点,建成国家旅游休闲城市。创建一批A级景区和旅游度假区,打造一批文化产业园区(基地)、文创街区,推动东街、神龙峡、山王坪喀斯特公园申报创评国家4A级景区,加快建设黎香湖、金山湖、山王坪旅游度假区,成功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国家级旅游度假区、国家中医药健康旅游示范区三块国家级“金字招牌”。
打造景城大道文旅经济示范带。围绕景城大道沿线统筹布局产城融合、设施一体的文旅经济带,规划建设酒店民宿集群,打造大型特色演艺项目,引进国内一流文旅企业、文旅品牌,建设商旅文综合体,开发文旅特色小镇。
全力推进龙岩城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加快龙岩城考古和抢救性修缮保护,积极申报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加强文化价值研究和学术研讨,建设龙岩城遗产公园,把南川打造成“双遗”之城,提升南川文化旅游品牌影响力。
(五)优化提升景城乡精品旅游线路。
补链成群、串点成线。以“链在项目上,游在线路上”为指引,盘活现有景区景点和旅游资源,将东街作为南川旅游的必游景点,串联金佛山、大观原点、黎香湖、金佛山、山王坪、神龙峡、金山湖、乐村等景区、度假区,优化组合民宿、酒店、村庄,结合季节时间、业态功能等特点,策划推出一至三日游、七至十日养、一至三月养等精品旅游线路,满足不同层次游客需求。
丰富业态,促进消费。培育一批文旅龙头企业,建成一批体验项目,发展一批后备箱基地,形成一批酒店民宿集群,依托城市商圈、文旅小镇等,丰富夜间文旅消费业态,打造3-5个文旅消费集聚地;常态化开展文化旅游惠民消费活动,推出文化旅游消费优惠卡,推行景区景点“一卡通”“一票通”服务,吸引市内外游客来南旅游消费。
(六)推进实施一体化宣传营销。
建立景城乡一体化营销机制。统筹旅游企业和区级相关部门力量,深入分析研判旅游市场,优化营销奖励政策,形成一体化营销合力,立足重庆中心城区和川渝市场,着眼长三角、京津冀、粤港澳大湾区,持续发力提升旅游人气。
深化“双城一区”交流协作。对接四川乐山(峨眉山)、都江堰、广元等友好城市,联动主城都市区热点景区,推动产品互进景区、政策同步互惠、游客互推互送,加强团队游、研学游、康养游、家庭亲子游等精准营销,全渠道引流重庆大都市、渝东南热点旅游线路成熟客群。
创新宣传营销模式。充分利用重庆网红效应,利用抖音、微信、短视频等不断宣传炒作,推出一批关注度高、可持续的景点、美食、文创等,发挥主流媒体和超级平台的引领作用,持续进行品牌形象宣传。持续举办博鳌国际康养文旅论坛金佛山峰会、金佛山国际绳索救援赛等国际国内有影响力的品牌节会赛事活动,提高南川文旅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七)完善文旅设施和监管服务体系。
加快旅游交通建设。围绕“从主城1小时上金佛山”的目标,实施旅游交通攻坚行动,建成内外交通路网,全面升级旅游通道,建设全域慢行系统,实现景城通、景景通无缝衔接,融入人文元素,规划建设旅游观景平台、自驾驿站、停车场、旅游厕所等配套设施,实现主要景区、度假区旅游公交化。
提升接待服务能力。构建中高端和大众需求相结合的多层次、高品质旅游住宿体系。建设“城区—片区—景区(点)”三级游客接待服务体系,建成全域智慧旅游大数据中心和一批智慧景区、智慧度假区,实现涉旅行业的智慧化管理。
强化行业监督管理。制定旅游景区、宾馆饭店、乡村旅游等服务质量标准,加强文化旅游市场执法和旅游安全监管,规范市场秩序,提升服务质量,文旅行业管理走在全市前列。
三、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在区文旅融合发展领导小组的领导下,加强统筹协调、整体推进、督促落实,建立每月调度、每季度分析研判的协调机制。区级各部门“一盘棋”推动文旅融合发展,部门主抓产业优先考虑“+文化旅游”,部门一把手亲自抓,落实专门科室、人员推进完成各项工作任务。
(二)加强支持引导。加大财政投入力度,推动银企合作加大金融支持,创新投融资机制,鼓励社会资本设立文化旅游发展基金。制定完善文旅发展支持政策,加大招商引资力度,推动文旅融合加快发展。各部门积极向上对接争取,整合项目资金实施文旅融合项目建设,对文旅融合重点项目开通审批“绿色通道”。鼓励支持符合条件的文化旅游企业挂牌上市和发行债券,多渠道筹集资金投入文化旅游业发展。
(三)加强人才培养。制定全区文化旅游人才发展规划,积极引进景区管理职业经理人、文化创意专业技术人才、文旅产业发展智库专家等高级人才,建立人才激励机制。将文化旅游人才培训纳入就业培训和职业教育计划,依托隆化职中、文旅龙头企业、社会机构,建设一批文化旅游培训基地,开展旅游管理和服务技能培训。支持文旅企业与市内外高校、职业院校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提升涉旅行业服务人员文化素养和文明礼仪。
(四)加强督查考核。建立文旅融合发展考核评价体系,把推动文旅融合发展工作纳入各乡镇(街道)、区级部门经济社会发展实绩考核。加强对文旅融合发展各项工作任务的专项督查,加大督办问责力度,发现问题限时整改。
附件:加快推进文旅融合发展重点任务分解表
加快推进文旅融合发展重点任务分解表
序号 |
类别 |
项目名称 |
任务内容 |
牵头单位 |
责任单位 |
完成 时限 |
备注 |
1 |
构建景城乡文旅融合发展格局 |
以金佛山为核心实施景区 提升行动 |
实施“金佛+春夏秋冬”四季产品提升行动,提升古佛洞、生态石林、古杜鹃公园、云端栈道等景点,重点打造拜佛台、金佛顶、金佛洞、南天门等景点,建设古佛洞“光影剧场”、金佛山博物馆。 |
金佛山管委会 |
惠农文旅集团 区文化旅游委 |
2022.12 |
|
2 |
以东街为引擎提升城市旅游服务功能 |
全面建成并高标准运营“南川东街”,创评国家级4A景区、国家级旅游休闲街区、国家级夜间文旅消费集聚区。 |
区文化旅游委 |
城投集团 区商务委 |
2022.12 |
||
3 |
以大观原点统揽乡村旅游 发展 |
提升“十二金钗”大观园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建设黎香湖、盐井梯田、汉场坝等乡村旅游精品景区,培育大观、兴隆、木凉蓝莓和茶叶产业等现代农业观光基地。 |
区农业农村委 中医药科技产业园区管委会 |
区文化旅游委 属地乡镇 |
2023.12 |
||
4 |
打造特色鲜明文旅产品体系 |
文创产品开发 |
开发“金佛山五绝”文创产品。 |
区文化旅游委 |
惠农文旅集团金佛山管委会 |
2021.12 |
|
5 |
旅游商品提升 |
提升庆酒、“金山红”古树茶、方竹笋、南川米等产品文化内涵,开发推出富锶矿泉水、蓝莓保健饮品、玄参凉茶等一批特色旅游商品10个以上 |
区文化旅游委 |
区商务委 区农业农村委 惠农文旅集团 |
2022.12 |
||
6 |
推动“双晒”成果转化 |
加大庆酒、特珍方竹笋、三不加酱醋、会峰老盐菜、中佳信化妆品、大树茶等产品线上线下推广,在景区特产店开设“双晒”产品专柜。 |
区文化旅游委 |
区商务委 |
2021.12 |
||
7 |
打造特色鲜明文旅产品体系 |
特色文旅产品开发 |
培育“八大”新型产品业态,建成金佛山山地户外运动公园、太平场军旅文化特色小镇。 |
区文化旅游委 |
金佛山管委会惠农文旅集团 |
2025.12 |
|
8 |
文物古迹 活化利用 |
建设龙岩城遗址公园,完成东街天主教堂修缮,融入东街旅游,完善尹子祠公园。 |
区文化旅游委 |
城投集团 金佛山管委会 属地乡镇(街道) |
2022.12 |
||
9 |
非遗活化利用 |
引进非遗项目30个以上,在东街打造非遗一条街;全区打造非遗工坊5个,推出非遗美食5个 |
区文化旅游委 |
区商务委 城投集团 |
2021.12 |
||
10 |
建设康养产业集聚高地 |
打造康养产业集群 |
招商引进实力企业,围绕八大组团开发康养旅游综合体,丰富康养业态,加快建设八大综合体项目,年推出康养度假地产20万方。 |
金佛山管委会 |
区文化旅游委惠农文旅集团城投集团 |
长期 |
|
11 |
康养产品开发 |
发展中医馆10个以上,引进慢病特色专科医院、中医理疗机构1-2家,开发美容护肤产品2—3个,发展体验门店10家;培育药膳体验店3家,开发药浴产品10款,发展体验门店15家。 |
区卫生健康委 区商务委 |
区科技局 中医药科技产业园区管委会 |
2023.12 |
||
12 |
康养品牌创建 |
创评国家级康养特色小镇1个、森林康养示范项目3个。 |
金佛山管委会 |
各文旅企业 |
2023.12 |
||
13 |
创建高品质文旅融合品牌 |
城市品牌创建 |
创建国家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区、国家旅游休闲城市。 |
区文化旅游委 |
各区级部门 各乡镇街道 |
2025.12 |
|
14 |
区域品牌创建 |
打造重庆文化旅游开放高地和西部文化旅游发展战略支点。 |
区文化旅游委 |
各文旅企业 |
2021.12 |
||
15 |
“三区”创建 |
成功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 |
区文化旅游委 |
金佛山管委会 区科技局 区卫生健康委 惠农文旅集团 |
2021.12 |
||
成功创建国家级旅游度假区、国家中医药健康旅游示范区 |
2025.12 | ||||||
16 |
创建高品质文旅融合品牌 |
A级景区、市级旅游度假区 创建 |
东街、神龙峡申报创评国家4A景区 |
区文化旅游委 |
城投集团 惠农文旅集团 中海公司 |
2021.12 |
|
黎香湖创评市级旅游度假区 |
2022.12 | ||||||
山王坪喀斯特公园、大观原点申报创评国家4A景区,山王坪、金山湖创评市级旅游度假区。 |
2025.12 | ||||||
17 |
打造景城大道文旅经济示范带 |
围绕景城大道沿线规划建设酒店民宿集群,打造一台具有金佛山特色的大型演艺节目,引进荣盛集团、奥特莱斯等国内一流企业、一流品牌,建设商旅文综合体和特色文旅小镇。 |
金佛山管委会 |
城投集团 惠农文旅集团 各文旅企业 |
2025.12 |
||
18 |
龙岩城申遗 |
全力推进龙岩城申报世界文化遗产。 |
区文化旅游委 |
城投集团 |
长期 |
||
19 |
优化景城乡精品旅游线路 |
精品线路 |
以东街为必游景点,串联各景区景点,优化组合民宿、酒店、村庄,推出一至三日游、七至十日养、一至三月养等精品旅游线路。 |
区文化旅游委 |
城投集团 惠农文旅集团 各文旅企业 |
持续 推进 |
|
20 |
线路提升 |
完善旅游标识标牌,建设金佛山环线自驾车服务点10个。 |
区文化旅游委 |
区交通局 区商务委 |
2022.12 |
||
21 |
丰富线路 产业集群 |
发展后备箱基地20个,引进品牌主题度假酒店10家以上,建成精品旅游民宿50家以上,引进知名餐饮品牌5个以上。 |
区农业农村委 金佛山管委会 区商务委 |
各属地乡镇 |
2023.12 |
||
22 |
促进文旅 惠民消费 |
开展文化旅游惠民消费活动,发行文化消费优惠卡和旅游景区“一卡通”、“一票通”。 |
区文化旅游委 |
各文旅企业 |
长期 |
||
23 |
实施一体化宣传营销 |
建立一体化 营销机制 |
优化营销奖励政策,立足重庆中心城区和成都市场,着眼长三角、京津冀、粤港澳大湾区,每年开展专场营销推介10场次以上 |
区文化旅游委 |
各文旅企业 |
长期 |
|
24 |
“双城一区”文旅合作营销 |
深化成渝地区热点景区互动合作,实现产品互进景区、政策同步互惠、游客互推互送 |
区文化旅游委 |
各文旅企业 |
长期 |
||
25 |
创新媒体宣传营销 |
利用抖音等持续宣传炒作,推出网红景点1-2个、网红美食2-3种、网红文创产品1-2款 |
区文化旅游委 |
各文旅企业 |
长期 |
||
26 |
品牌节会赛事 |
办好2021“国际山地旅游日”暨世界自然遗产名山峰会,持续举办好金佛山国际旅游文化节、博鳌康养文旅论坛金佛山峰会、金佛山绳索救援大赛等品牌赛事节会 |
区文化旅游委 金佛山管委会 |
惠农文旅集团 |
长期 |
||
27 |
完善文旅设施和监管服务体系
|
旅游交通设施提升 |
围绕“从主城一小时上金佛山”目标,实施环金佛山国省道、景区连接道改造升级150公里以上,新(改)建旅游干线公路沿线健康步道100公里、观光平台10个、自驾车服务站5个,配套建设加油站点或充电设施,提升公共汽车招呼站文化品位 |
区交通局 |
金佛山管委会 区商务委 区发展改革委 惠农文旅集团 |
2022.12 |
|
28 |
旅游通道环境景观整治 |
提升改造金佛山西、金佛山北、山王坪、神龙峡、乐村片区等旅游通道沿线民居风貌,主要节点增设景观小品、文化墙、主题雕塑等不少于10处 |
区文化旅游委 |
区农业农村委区住房城乡建委 城投集团 惠农文旅集团 各有关乡镇 |
2022.12 |
||
29 |
慢行系统建设 |
建设环金佛山160公里、环大观园健身步道、慢行绿道50公里 |
惠农文旅集团 |
各有关乡镇 |
2022.12 |
||
30 |
完善文旅设施和监管服务体系 |
导览标识标牌提升 |
规范提升完善全区景区景点、公路沿线旅游导览标识标牌;规范设置城区旅游导览标识标牌 |
区文化旅游委 |
区交通局 区城市管理局 各文旅企业 |
2021.12 |
|
31 |
游客接待服务体系 |
新建金佛山南门、北门游客服务中心,提升金佛山西门游客服务中心,提升停车场、旅游厕所 |
金佛山管委会 |
区文化旅游委惠农文旅集团 |
2021.12 |
||
32 |
旅游住宿体系 |
引进地中海俱乐部、Thomas Cook、施华洛世奇、悦榕庄、安曼、安纳塔拉、PVCP等国际知名度假酒店5家,新建成星级酒店15家、自驾车旅居车营地5个,发展农家乐、森林人家等100家以上,旅游接待床位数达到50000个、自驾营地车位1000个 |
金佛山管委会 |
区文化旅游委各文旅企业 |
2025.12 |
||
33 |
智慧旅游建设 |
建成投用全域智慧旅游大数据中心和“智游南川”小程序 |
区文化旅游委 |
惠农文旅集团各景区景点经营企业 |
2021.06 |
||
建成金佛山、神龙峡、山王坪、大观原点、南川东街、黎香湖、乐村等智慧景区、智慧度假区,实现涉旅行业智慧化管理 |
2022.12 | ||||||
34 |
提升旅游服务 |
制定景区、饭店、乡村旅游等服务质量标准,规范旅游市场秩序 |
区文化旅游委 |
金佛山管委会区农业农村委涉旅经营企业 |
2022.12 |
||
35 |
制定支持政策 |
制定《南川区文化旅游产业发展奖励扶持办法》、《南川区文化旅游招商引资政策指引》、《南川区组团营销奖励办法》等政策措施 |
区文化旅游委 金佛山管委会 |
2021.12 |
|||
36 |
保障措施 |
加强组织领导 |
建立文旅融合发展领导小组每月调度、季度分析研判的协调机制 |
区文化旅游委 |
2021.05 |
||
37 |
加强财政金融支持 |
设立文化旅游产业发展专项资金,建立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的增长机制,引导设立文化旅游发展基金,支持文旅企业挂牌上市和发行债券 |
区财政局 |
区国资金融服务中心 |
长期 |
||
38 |
加强人才培养 |
引进文化旅游专业人才,开展管理和服务技能培训,与高校和机构合作办学,培养文化旅游人才 |
区人力社保局 |
区文化旅游委 区教委 |
长期 |
||
39 |
服务行业从业人员素质提升 |
提升营运车辆驾乘人员及涉旅行业服务人员文化素养和文明礼仪 |
区精神文明办公室 |
区交通局 |
长期 |
||
40 |
加强督查考核 |
建立文旅融合考核评价体系,纳入经济社会发展实绩考核 |
区考核办 |
区委办公室 区政府办公室 区文化旅游委 |
2021.12 |
||
开展日常督查考核 |
长期 |
主办单位:重庆市南川区人民政府办公室 版权所有:重庆市南川区人民政府网站
网站标识码:5001190010 ICP备案:渝ICP备11000302号-1 国际联网备案: 渝公网安备5001190200011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