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政协经济委:
贵单位提出的《关于加快“绿色”认证推动我区建材产业转型发展的建议》(第231号)提案已收悉,经我委会同区住房城乡建委、区招商投资局、工业园区管委会等相关部门研究,现答复如下:
我区以工业园区南平、龙岩组团为载体,紧紧抓住绿色建筑、装配式建筑发展的契机,积极引进培育企业,基本形成以建筑材料、装配式建筑部品部件、墙体材料及家具制品为主导的绿色建材工业体系。截至2022年,全区共有建材企业135家,其中园区内70家、园区外65家,完成产值约82亿元、占工业的比重约27%,完成增加值19亿元、占工业的比重约17%。行业从业人员约6900人。
一、工作开展情况
(一)关于强化专业指导
一是初步建立政策体系。认真贯彻落实国家绿色建材认证、绿色建材绿色采购等政策,同时结合产业发展定位,出台《关于加快推进绿色发展的实施意见》等政策,为推广绿色建材产品推广应用提供有力政策支持。二是开展专项辅导。提前做好绿色工厂申报相关前期工作,建立区级绿色工厂培育库,帮助海塑南邦铝业等建材企业进入市区两级绿色工厂培育库进行重点培育;帮助实创钢构等企业通过两化融化贯标,充分发挥企业“战略-优势-能力”主线;组织新嘉南建材等企业接受市能源监察中心节能诊断服务,围绕生产工艺、技术装备等方面对其提出节能改造建议。三是利用数字技术助力发展。实施企业“上云用数赋智”行动,培育打造工业互联网平台,推动3家绿色建材企业“上云”;邀请吼吼科技服务商对玛谛家居等10家建材生产企业开展2023智能制造能力成熟度评估,开展技术帮扶,为其绿色化、数字化、智能化“三化”转型提供个性化服务支撑。
(二)关于强化集群培育
一是壮大产业规模。抢抓重庆市“33618”产业集群机遇,将绿色建材培育成为“332”主导产业之一,着力建设市级装配式建筑特色产业园、市级装配式建筑产业基地,形成良好工作局面。二是加快培育优质市场主体。培育搏双建材等创新型中小企业85家、豪瑞矿业等规上企业46家、众通南一等专精特新企业11家;建立区级绿色工厂培育库,海塑南邦铝业等5家企业已纳入培育库。三是延伸优化产业链。发展装配式部品部件、钢结构部件、绿色配套建材等主要门类产品,拓展UHPC超高性能混凝土产品。加大对桥梁、隧道、高层建筑等领域合作广度和深度,提升产品品质与竞争力。支持泰日建材、海峰水泥等企业综合利用石膏、赤泥等工业固废,推动真空玻璃、生态水泥和绿色装饰材料的发展,促进资源高效利用。支持铝材料产业向墙体材料、家具制品方向发展,培育发展西友幕墙、亮森套装门等墙体材料及家具制品企业37家。四是做大做强集群链。规划装配式建筑产业集群,以亲禾生态等装配式建筑PC企业、金鸿纬科技等钢结构企业为主体,配套引进装饰装修产品企业、防水材料企业,形成专业协作,共建产业生态,满足系统工程需求。
(三)关于强化招商引资
已引进规上绿色装配式建筑企业46家,技术产品包括预制混凝土部品部件、钢结构部件等;入驻智能化电子信息企业10家,机械装备制造企业近50家,水泥、碎石、砂等建筑企业20余家;建立南川商贸物流园,引进物流企业近30家;现有南川隆化职业中学校等职业培训学校;可逐步向装配式建筑产业转型,为发展智能化、装备制造、设计咨询与施工安装、技术研发及检测、教育培训及物流运输等装配式建筑全产业链创造了条件。
(四)关于强化市场扶持
一是推进重点行业领域绿色化改造。在电力设施、住房建设等重要行业和领域推广节材、节能、节水新技术,引导如飞建材等企业通过技术改造加强污染物排放治理,推动能源清洁低碳安全高效利用,构建绿色供应链推进绿色消费,实现建材行业绿色发展。二是加速推广绿色建材应用。全面执行绿色建筑标准,并在绿色建筑评价中逐步加大装配式建筑的权重,将绿色建材生产、装配式建筑部品部件生产、智能化产品生产等作为产业现代化发展的重点。三是强化政策扶持支撑。从财政补助、税收优惠、技改扶持等方面积极兑现落实中央、市、区相关惠企政策,为80余家小微建材企业缓缴水电气费用110万元,为10家企业申报专项补助资金140万元,充分发挥政策资金的支持作用。
二、下一步工作思路及措施
(一)坚持提倡推广环保创新理念
一是强化顶层设计。进一步加强对绿色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政策解读,完善装配式建筑产业发展扶持政策、产业招商引资优惠政策等,为传统建材行业的绿色化转型升级工作作出详情规划和实施路径。二是加强引导宣传。积极鼓励引导建材企业、园区组团加大绿色低碳技术改造和基础建设,踊跃申报绿色工厂、绿色园区,争当绿色示范单位;鼓励企业参与国内外举办的相关展会、研讨会等,展示优秀建材产品,开展集中营销、定向拓展市场,吸收行业发展的前端理念。三是拓宽产品推广渠道。打造绿色建材线上线下展示平台,定期展示绿色建材发展的最新科研成果;开展新型绿色建材下乡活动,在新农村建设和绿色农房建设中重点推广应用绿色建材产品。
(二)加大绿色化转型的指导监督力度
一是提升绿色认证率。按照国家绿色建材认证标准,通过专班跟进、专家指导、专门培育等方式,对区内建材企业从提升改造、申报认证等方面开展专项辅导,提升全区建材产业绿色认证率。二是开展技术帮扶。组织行内专家,对企业管理人员、技术人员等开展装配式建筑专业知识及技能培训,熟悉其技术标准及要点,壮大建筑产业工人队伍,培育高技能人才团队。三是实行严格监督。强调绿色、智能产业转型升级工作的执行必要性,颁布出台一系列的传统建材行业企业生产经营调整规定,定期检查,就检查审核细则进行公示执行,坚决杜绝新增落后产能,持续做好利用综合标准依法依规推动落后产能退出工作,巩固“散乱污”企业处置成果。
(三)准确把握业态转型
一是重构产业价值链。重点助推鸿路钢构等企业扩产放量,帮助宏日建材等项目尽快落地开工,支持青禾建科等企业通过技改实现扩能增效,推动新嘉南等传统企业实现绿色环保转型。二是推动绿色技术突破。落实碳达峰、碳中和要求,积极支持指导金鸿纬等企业实施绿色化智能化改造,建立企业技术研发中心,推动企业加快绿色建材关键核心技术突破,实现传统建材向新型绿色建材转变。三是加强招商引资。遵从弥补短缺、突出重点的原则,重点引进新型绿色建材、装配式建筑部品部件、智能建造装备等生产企业,着眼具有辨识度的绿色产品,逐步延长产业链条,向产业链的终端和价值链的高端发展,推动产业集聚和做大做强。四是促进市场主体活跃繁荣。依托交通运输优势加大南川区装配式建筑产业的对外贸易输出,扩大市场需求,以市场驱动产业发展壮大。
(四)强化产业服务保障
一是加大绿色建材采购力度。协调区属国企平台公司,联动全区房地产开发市场,积极引导区内企业同等条件下优先采购鸿路钢构、金癸陶瓷等区内企业产品;引导各类投资建设项目鼓励智能家居产业发展,不断丰富个性化定制、绿色环保的现代家居产品。二是搭建成渝地区合作平台。策划并实施绿色建材关联产业在两地的形象宣传和产品推介,帮助企业拓展市场,提振行业信心。三是持续优化营商环境。强化水、电、气、讯的要素保障服务,确保企业生产平稳。
此答复函已经唐军主任审签。对以上答复有什么意见,请您填写在回执上寄给我们,以便我们进一步改进工作。
重庆市南川区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
2023年10月26日
(此件公开发布)
(联系人:陈云霞,联系电话:023-71422725)
主办单位:重庆市南川区人民政府办公室 版权所有:重庆市南川区人民政府网站
网站标识码:5001190010 ICP备案:渝ICP备11000302号-1 国际联网备案: 渝公网安备5001190200011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