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按照区委、区政府工作安排,区审计局聚焦主责主业,立足经济监督定位,扎实做好常态化“经济体检”,强化审计监督,依法审计了2022年度区级预算执行和其他财政收支情况。审计结果表明:全区各部门(单位)始终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全面落实“疫情要防住、经济要稳住、发展要安全”的要求,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南川中展现新担当,实现新作为。
——高质量发展动能加快集聚。千方百计克服疫情、高温和干旱等超预期因素影响,提振市场信心,推动经济稳定恢复。投资量质齐升,培育新能源汽车配套、页岩气加工利用、中医药及装配式建筑全产业链。消费加速回暖,南川被纳入全市首批商文旅体融合发展试点。区农业农村基础稳定,扎实推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积极创建国家农业现代化示范区。
——同城化发展取得重大突破。积极融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一区两群”协调发展战略。聚焦同城化先行区精准抓、扎实干,加快融入“一日生活圈”“轨道上的都市区”。强力推动高新区创建,积极承接中心城区产业转移。正式与重庆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南川校区签约供地。
——财税体制改革稳步推进。围绕更好配置财政资源,健全预算管理制度,提升财政管理水平。全面实施预算绩效管理,不断提高资金效益,提升政策措施效能,增强财政可持续性,稳妥有序推进各项改革任务,推进财经秩序专项整治,进一步严肃财经纪律。
——财政统筹平衡兜牢三保。争取上级财政资金35.66亿元、新增债券资金14.90亿元,当年盘活存量资金3.42亿元,优先安排“三保”支出33.70亿元,其中保民生支出9.10亿元。
——审计监督效能稳步提升。出具审计报告19个,查处问题金额24.29亿元。审计决定收缴财政0.61亿元,审减工程价款0.32亿元,审减工程其他投资0.34亿元。对涉嫌违法违规的8起问题线索作了移送处理。
一、财政预算执行和决算(草案)编制审计情况
重点审计了区级预算编制及执行、防范化解财政风险、财政资金管理等情况。
2022年,全区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22.72亿元,为预算的91.9%,加上级补助收入34.84亿元、地方政府债券转贷收入7.24亿元、上年结转结余2.75亿元、调入预算稳定调节基金8.18亿元、调入资金2.10亿元,收入总计77.83亿元。全区支出完成63.16亿元,为预算的92%,加上解上级支出2.97亿元、债券还本支出4.37亿元、补充预算稳定调节基金1.83亿元、结转下年支出5.50亿元,支出总计77.83亿元。
2022年,全区政府性基金预算收入完成21.58亿元,为预算的63%,加上级补助收入0.81亿元、债券转贷收入13.28亿元、上年结余0.49亿元,收入总计36.16亿元。全区支出完成33.20亿元,为预算的98.8%,加上解上级支出1.26亿元、债务还本支出1.28亿元、调出资金0.03亿元、结转下年支出0.39亿元,支出总计36.16亿元。
2022年,全区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收入完成2.07亿元,为预算的99.3%,加上年结余0.0015亿元,收入总计2.07亿元。全区完成支出0.01亿元,为预算的100%,加调出资金2.06亿元,支出总计2.07亿元。
审计结果表明:2022年,南川区在经济下行和收支矛盾不断加大的情况下,加强财政资源统筹,着力稳住经济大盘,经济社会发展稳定向好。
审计发现的主要问题:
(一)防范化解财政风险有待加强
一是应收未收城市建设配套费40.94万元;二是非税收入349.50万元未及时入库;三是违规向3家企业兑现税收优惠政策1756.81万元。
(二)预算编制及执行还需规范
一是区沿塘小学校等3个单位未完整编制非税收入年初预算15.33万元;二是区机关事务中心等2个单位无预算采购407.45万元;三是东城街道办事处等2个单位公车运行维护费压缩不到位;四是区畜牧兽医渔业中心等3个单位的3125.57万元专项资金分配不及时;五是区德隆小学校等2个单位违规扩大225.37万元专项资金支出范围;六是项目建设进度滞后,黄淦河和凤嘴江污水管网更新改造工程等2个项目3834.33万元专项资金未及时使用;七是区生态环境局等2个单位专项资金777万元闲置。
(三)财政资金管理存在漏洞
一是区交通局隐匿上级专项结转资金4917.58万元;二是区住房城乡建委违规多开设2个实有资金账户。
(四)以往年度审计发现部分问题整改不到位
受经济形势下行、房地产行业不景气等因素影响,南川区2021年度财政预算执行和决算草案编制审计中反映的应收未收2宗土地出让价款9099.47万元、应收未收昌达公司砂石转让费238.61万元等7个问题未整改到位,涉及金额14,312.57万元。
二、部门(单位)预算执行和其他财政财务收支审计情况
对区林业局、区就业和人才中心、区党史方志研究室、区妇联等4个部门(单位)2022年度预算执行和财政财务收支情况进行了审计。审计结果表明:各单位2022年预算执行基本符合相关财经法规规定,预算管理水平有所提升。
审计发现的主要问题:
(一)预、决算编制及执行不够到位。一是1个部门无预算列支0.30万元;二是1个部门决算草案编制不实5.20万元;三是专项资金管理使用不合规,4个部门(单位)存在挤占专项资金、扩大开支范围等问题,涉及金额13.30万元。
(二)资产和财务管理不够精准。一是2个部门(单位)未及时上缴资金13.75万元;二是1个单位未及时清理往来资金78.04万元;三是1个部门部分财务报销凭证不规范27.13万元;四是1个单位会计核算不准确0.17万元;五是1个部门会计和出纳由同一人兼任。
三、重大政策措施落实跟踪审计情况
重点围绕稳住经济大盘、助企纾困稳就业等2个方面涉及的9项政策措施落实情况进行了审计。共抽查部门22个、企事业单位59个、项目49个,涉及资金32,947.37万元。审计结果表明:各部门(单位)深入贯彻落实稳住经济大盘一揽子政策措施,持续优化营商环境,落实惠民助企措施,提振企业信心,推动经济恢复。
审计发现的主要问题:
(一)稳住经济大盘政策措施方面
1.政府采购支持中小企业政策落实不够到位。一是区交通局等2个单位政府采购项目未按规定向中小微企业预留份额;二是区疾控中心未支持中小微企业获得价格评审优惠;三是区中医院等2个单位支持对象不精准;四是区妇幼保健院等2个单位未及时支付供货的中小微企业账款。
2.财金联动助力企业纾困发展政策未有效发挥。一是未出台文旅企业贷款贴息办法;二是市级贷款贴息拨付和额度调整不及时,涉及资金31.78万元;三是区宏耀融资担保公司未按规定管理转贷应急周转金。
3.保产业链供应链稳定政策执行不够到位。一是区经济信息委等部门未严格落实降低市场主体用水用电用气成本政策;二是区隆化职业中学校等3个单位无依据收取工程质量保证金247.03万元。
4.保基本民生政策措施落实不够规范。一是头渡镇以工代赈项目劳务报酬发放不规范;二是黎香湖镇等3个乡镇以工代赈建设项目管理不规范;三是区人力社保局对就业见习基地审核把关不严;四是政府投资开发的2家创业载体未提供免费创业工位。
(二)助企纾困稳就业政策方面
1.新的组合式减税降费政策措施落实不够到位。一是区人力社保局对政策宣传不力、执行失业保险稳岗返还政策不到位;二是区博润资产经营管理有限公司违规减免租金3.04万元;三是未返还小微企业工会经费58.17万元;四是区城投集团等4个单位新增5笔民营中小企业欠款54.38万元。
2.金融扶持政策措施执行不够到位。一是宏耀担保公司多收取36家企业应急周转金使用费7.08万元;二是个别中小微企业未获融资担保费率政策支持。
3.职业技能提升政策措施作用未有效发挥。一是区乡村振兴局等3个部门组织的职业技能培训存在对象不精准、针对性不强、效果不佳等问题,涉及资金112.17万元;二是区清桥职业培训学校培训师资与培训规模不匹配,职业技能评价考评证书发放和考评管理不规范;三是6名公职人员违规获取授课费1.67万元;四是区清桥职业培训学校对教师授课费未履行代扣代缴个人所得税义务。
4.就业创业政策措施执行不够规范。区就业人才中心违规发放社会保险补贴2.31万元,对未被留用见习人员的跟踪帮扶不到位。
5.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权益保障政策执行不够。区人力社保局、区运管所等单位督促指导平台企业依法规范用工不到位,引导灵活就业人员根据自身情况参加社会保险不到位。
四、专项资金审计(调查)情况
(一)南川区2021年1月至2022年9月医疗保险基金审计
对区医保局医疗保险基金筹集使用、运行管理、政策措施落实情况进行了审计,重点延伸审计了2家公立医院、3家民营医院和3家基层卫生医疗机构。审计结果表明:2021年以来,区医保局强化医保基金运行管理,全区医疗保障服务能力不断提升。
审计发现的主要问题:
1.医保基金运行管理不规范。一是183家医疗机构(含个人)违反医保报销规定,以重复收费、分解或串换项目、冒用他人身份就医等方式多报销医保基金333.98万元;二是5名困难群众应获未获参保资助0.14万元;三是53家定点医疗机构违规支付限制使用药品和诊疗项目10.54万元;四是区医保局执行医保基金预付等政策措施有偏差,存在少计医保基金存款利息、未按时拨付医保基金预付金、未按时支付3家医疗机构费用等问题,涉及资金9120.23万元。
2.药品耗材集中采购政策执行不到位。一是19家公立医疗机构未完成集中带量采购药品采购任务;二是19家医疗机构未按规定申报药品采购量;三是39家医疗机构未及时支付集中带量采购药品耗材款905.70万元;四是区医保局未按时拨付药品结余留用资金1.79万元;五是1家公立医院违规线下采购耗材19,619万元;六是区医保局未按规定预付药品带量采购预付金。
(二)南川区2019—2021年度耕地保护和项目建设情况审计
重点关注了区规划自然资源局、区农业农村委2个主管部门,抽审了南城街道、南平镇等19个乡镇(街道)。审计结果表明:各部门(单位)认真落实耕地保护和农田建设决策部署,压实耕地保护主体责任,在耕地保数量、提质量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
审计发现的主要问题:
1.耕地保护责任落实有差距和部分目标任务未完成。一是非农建设项目违法占用耕地0.05万亩;二是2.09万亩耕地撂荒;三是14.19万亩区农业农村委;四是粮食生产功能区和重要农产品生产保护区划定不实;五是1.53万亩存量土地未得到有效盘活;六是土地整理项目未有效新增可耕作耕地面积;七是4.96万亩高标准农田建设任务完成不实。
2.部分耕地保护政策措施执行不够严格。一是未严格制止耕地“非农化”;二是未采取有力举措防止耕地“非粮化”;三是部分农村宅基地建设未落实占补平衡;四是未落实耕地耕作层剥离再利用要求。
3.耕地保护监督管理不够到位。一是未严格执行临时用地监管要求;二是未有效监管农村乱占耕地建房行为;三是对违法乱占耕地查处整改不到位;四是未严格落实设施农业用地监管责任。
4.耕地保护项目建设管理不够规范。一是土地整理项目和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存在选址不当、实施后管护不力、建设管理不合规等问题;二是德隆镇马安村等3个土地整理项目验收不实,虚增水田面积0.05万亩。
5.耕地保护资金管理使用不够规范。一是未足额收取南川西环高速公路项目耕地开垦费6009.66万元;二是峰岩乡、古花镇政府挪用土地整治等项目建设资金38.11万元;三是区农业农村委多发放耕地地力保护补贴130.50万元。
五、国有企业财务收支审计情况
2022年,对区禹光水务投资有限公司2021年度财务收支情况进行了审计。审计结果表明:区禹光公司围绕全年工作目标,抓实重点项目,践行民生实事,按时完成了各项工作。审计发现的主要问题:
一是少计收入及往来44.58万元;二是财务管理方面存在虚列资产35.27万元、往来账款长期挂账150.15万元等问题;三是合同签订不规范。
六、政府投资项目审计情况
共审计政府投资项目8个,送审金额34.83亿元,审减工程价款0.66亿元(其中工程价款0.32亿元,工程其他投资0.34亿元),管理不规范金额0.35亿元。审计结果表明:上述政府投资项目对我区教育办学条件、工业园区供水、群众出行体验等起到了改善作用,各项目建设单位也基本能够履行工程管理主体责任。审计发现的主要问题:
一是九鼎山小学校建设等6个项目执行合同不到位;二是沿塘水库工程等2个项目超进度支付工程费用;三是硫磺安置还房扩建工程等3个项目多计工程待摊投资;四是庆元镇下场口至马井公路油化改建工程等3个项目未及时支付工程费用;五是上江雅筑安置小区等8个项目建设管理不规范;六是沿塘水库工程落实环保政策措施不到位。
七、国有资产管理审计情况
2022年,在各项审计中重点关注了企业、行政事业、自然资源等3类国有资产管理使用情况。
(一)企业国有资产审计情况。审计了1家区属国有企业及下属4个全资子公司、3个参股企业。2021年末,企业账面合并资产总额66.96亿元,负债总额22.85亿元,所有者权益总额44.11亿元,资产负债率34.1%。审计发现的主要问题:资产不实,禹光公司少计应收股利1081.74万元。
(二)行政事业性国有资产审计情况。在区级部门预算执行审计项目中,对相关行政事业性资产管理使用情况进行了审计。审计发现的主要问题:4个部门(单位)固定资产、无形资产账实不符,涉及金额203.29万元。
(三)国有自然资源资产审计情况。对区水利局2名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任中)进行了审计。审计结果表明:相关领导干部能够认真落实党中央关于生态文明建设决策部署,认真履行水资源管理和水环境保护责任。审计发现的主要问题:
1.贯彻执行上级决策部署和资源环境相关决策、履行部门监管职能不够到位。一是未按要求开展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考核工作;二是部分重大经济事项未经“三重一大”决策程序集体决策;三是在行政执法方面存在部分执法不严格、监督管理缺位、对违规取水行为执法不到位等问题。
2.部分水资源环境目标任务未完成。一是未完成综合目标考核及全面落实河长制工作;二是未完成水利发展“十三五”规划重点任务。
3.自然资源开发利用与生态保护修复存在漏洞。一是水资源管理方面存在督促安装维护计量设施不到位、水资源在线监控系统运行效果不佳等问题;二是水土流失治理工作存在上报治理面积数据不实、148个水土保持项目“未批先建”等问题;三是小水电整改目标任务完成效果不佳;四是对部分涉河项目监管不到位;五是对占用河道行为整治不到位。
4.资源环境相关资金项目管理绩效有待提升。一是未及时征收、未按标准征收、应收未收水资源费,应收未收水土保持补偿费,涉及金额35.50万元;二是大中型水库移民后期扶持专项资金管理存在挤占、未及时分解下达、重复安排、结余资金未及时收回等问题,涉及金额3640.23万元;三是水土保持重点工程建设项目管理存在水土流失治理项目措施不当、竣工验收不及时等问题。
八、围绕清廉南川建设,审计移送的涉嫌违法违规问题线索情况
上述审计项目共发现并移送违法违规问题线索8起,涉及单位46个、人员11人、资金827.21万元。已分别移送至区纪委监委、区公安局、区住房城乡建委、区税务局调查处理。
九、审计建议
(一)进一步加强财政管理统筹。一是科学编制预算,严格执行预算。强化预算绩效管理,规范编报决算。二是严格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及实施细则精神和过“紧日子”要求。从严控制党政机关一般性支出,强化三公经费管理。坚决纠正挤占挪用、损失浪费等行为。三是加强政府债务管控。推动清理盘活沉淀资金资产,严防财政运行风险。
(二)进一步推动各项重大政策措施贯彻落实。一是完善重大决策部署落实机制。在成渝双城经济圈建设、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数字化经济等关键领域,采取有效措施,助力重大政策落实落细,向纵深推进。二是持续优化营商环境。把各类市场主体保护好、发展好,促进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三是坚持惠民有感。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实施好乡村振兴、义务教育、社会保障等民生领域建设,确保各项惠民政策落实到位。
(三)进一步规范国有资源资产和项目建设管理。一是持续推进国企优化和结构调整,推动聚焦主责主业,增强国企核心竞争力和抗风险能力。二是加强自然资源资产管理,促进自然资源节约集约利用。三是严格规范项目建设程序,加强工程施工管理,强化成本和投资控制,严格执行合同约定条款。四是深化工程建设领域改革,切实发挥建设项目效益,确保公共投资达到预期成效,充分发挥财政资金投资效益。
(四)进一步加大审计发现问题整改力度。一是以“审计问题清单”为抓手,加大审计发现问题强度和审计整改督促力度。二是坚持举一反三,形成整改长效机制,更好发挥审计“治已病”“防未病”功能。三是推进审计整改“下半篇文章”,对重大政策措施落实、重大项目建设、区县财政管理、保障和改善民生、生态环境保护、国有资产管理等重点领域揭示出的问题查深查透,确保整改到位、处理到位、问责到位,做到举一反三。
尊敬的友明主任、各位副主任、各位委员,本报告反映的区级财政预算执行和其他财政收支审计发现的主要问题,区审计局依照有关法律法规进行了处理处罚,出具了审计报告、下达了审计决定,对审计发现的问题线索依法依规移交有关部门进一步查处。区政府高度重视审计整改工作,正推动各部门和单位积极整改。下一步,区审计局将认真跟踪督促,区政府将在11月向区人大常委会专题报告审计整改情况。
主办单位:重庆市南川区人民政府办公室 版权所有:重庆市南川区人民政府网站
网站标识码:5001190010 ICP备案:渝ICP备11000302号-1 国际联网备案: 渝公网安备5001190200011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