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政务公开>政策解读>文字解读

《重庆市南川区生态环境保护“十四五”规划》政策解读

日期:2022-01-17

字号:
分享:
打印:

2022年1月,重庆市南川区人民政府印发《重庆市南川区生态环境保护“十四五”规划》(以下简称《规划》)为方便社会公众全面了解规划内容,现作如下解读。

一、规划出台背景及依据

“十四五”时期,是南川区以新发展理念协同推进经济高质量发展与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基本建成山清水秀旅游名城、大健康产业集聚区、先进制造业基地、消费品工业高质量集聚区、景城乡融合发展示范区,成为主城都市区后花园的关键时期,也是充分利用区位条件优越、生态环境优良、旅游资源优厚的“三优禀赋”,抢抓“同城化发展先行区”战略机遇的环境发展时期,生态环境保护机遇与挑战并存。为全面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深化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和指示批示精神,系统谋划“十四五”时期全区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根据《重庆市南川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和结合南川区实际情况,制定本规划。

二、出台目的意义

生态环境保护规划是法定的五年专项规划,是“十四五”期间全面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深化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和指示批示精神,系统落实南川区“十四五”规划纲要目标任务,统筹推进南川区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重要依据。

三、规划主要内容

规划由前言和十章内容组成,约4.4万余字。

前言部分明确规划编制目的、依据和时限。

第一章系统总结了“十三五”期间南川区生态环境保护所取得的成绩,分析了“十四五”期间生态环境保护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第二章明确了规划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确立了“十四五”期间生态环境保护目标和2035年远景目标,制定了18项控制指标(约束性15项、预期性3项)。

第三章至第八章明确了“十四五”期间南川区生态环境保护六项重点任务,一是深化资源型城市绿色转型,以减污降碳为抓手协同推进高质量发展;二是统筹环境污染治理,持续提升环境质量;三是着力生态保护修复,筑牢主城都市区生态屏障;四是着力防范环境风险,保障生态环境安全;五是着力区域协同保护,确保重大战略实施;六是着力保障重大改革举措落实,推进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第九章建立生态环境保护项目储备库,谋划了绿色发展促进工程、环境质量提升工程、生态保护修复工程、生态环境风险防范工程、区域生态环境协同保护工程、生态环境保护能力提升工程六大工程项目,明确了项目实施监管和绩效评价。

第十章建立起规划实施机制,明确分解落实规划任务,强化政策协同,加强规划考核评估和宣传引导。

四、专业名词解释

“三线一单”:生态保护红线、环境质量底线、资源利用上线和生态环境准入清单。

碳达峰与碳中和:碳达峰是某区域二氧化碳排放量由增转降的历史拐点,标志着碳排放与经济发展实现脱钩。碳中和是指某区域在一定时间内,直接或间接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总量,通过植树造林、节能减排等形式,抵消自身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实现二氧化碳的“零排放”。

碳汇:是指通过植树造林、植被恢复等措施,吸收大气中的二氧化碳,从而减少温室气体在大气中浓度的过程、活动或机制。

绿色转型:是指以生态文明建设为主导,以循环经济为基础,以绿色管理为保障,发展模式向可持续发展转变,实现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生态平衡,人、自然、社会和谐发展。

生态屏障:是指处于某一特定区域的生态系统,其结构与功能符合人类生存和发展的生态要求。



附件下载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展开菜单

南川慢直播

智能机器人

微信

我要留言

适老版

收起

网站地图 | 版权声明 | 联系我们 | 我要写信

主办单位:重庆市南川区人民政府办公室 版权所有:重庆市南川区人民政府网站

网站标识码:5001190010 ICP备案:渝ICP备11000302号-1 国际联网备案: 渝公网安备5001190200011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