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政务公开>政策解读>文字解读

《重庆市南川区“十四五”时期“无废城市” 建设实施方案》政策解读

日期:2023-09-01

字号:
分享:
打印:

近日,重庆市南川区人民政府印发《重庆市南川区“十四五”时期“无废城市”建设实施方案》(以下简称《实施方案》),现作如下解读:

一、编制背景

为深入贯彻落实《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的意见》《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规划建设纲要》《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生态环境保护规划》《“十四五”时期“无废城市”建设工作方案》(环固体〔2021〕)114号)、《四川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重庆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推进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无废城市”共建的指导意见》(川办发〔202252号)等要求,结合重庆市主城都市区中心城区“无废城市”建设试点基础和南川区“十四五”时期固体废物管理形势,推进全区固体废物源头减量、资源化利用和无害化处置,特制定《重庆市南川区“十四五”时期“无废城市”建设实施方案》(以下简称《实施方案》)。

二、建设目标

以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为引领,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充分结合南川区域特色、产业特点与发展趋势,推动基础设施完善、城乡有机融合,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持续推进固体废物源头减量和资源化利用,最大限度减少填埋量,将固体废物环境影响降至最低,最终实现全区固体废物产生量最小、资源化利用充分、处置安全的目标,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需要。为保障2025年建设目标达成,《实施方案》设置指标38项、主要任务111项、重点工程19项。

三、主要任务

(一)立足南川发展机遇,强化顶层设计引领。贯彻落实《关于推进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无废城市”共建的指导意见》等要求,进一步加强加深固体废物利用处置信息共享共建,优化配置产生、处置资源,为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加强同重庆市“十四五”时期“无废城市”建设实施方案的衔接,将“无废城市”建设纳入南川区各类“十四五”规划,统筹谋划、整体布局、一体推进。建立完善“无废城市”建设工作机制,建立健全固体废物环境管理制度体系,逐步实现固体废物的全过程监管。

(二)持续优化产业结构,促进工业循环发展。落实“三线一单”要求,实施生态环境分区管控,强化环评审批。以绿色、低碳、循环为理念优化工业生产布局,持续优化工业结构,重点推动南川工业园区水江组团循环化改造。拓宽大宗工业固废利用渠道,推进综合利用历史遗留的磷石膏。进一步推进矿山资源整合,优化矿山布局,采取科学的矿山开采方法和选矿工艺,逐步推进绿色矿山创建。加大强制性和自愿清洁生产审核力度,推广清洁生产工艺。

(三)推动农业农村建设,促进绿色循环发展。推进农业投入品减量使用,全面推广减量施肥技术,大力推广有机肥替代化肥,强化病虫害统防统治和绿色防控融合,推进科学用药,提高农药利用率,构建农作物病虫害监测预警体系。优化农业产业布局,推动产业融合,加快种养循环农业发展,促进资源循环利用,推广厌氧发酵和生物发酵等技术,促进畜禽粪污无害化处理和综合利用。加大农村地区秸秆禁烧巡查力度,构建规模化秸秆收储运体系,支持秸秆“五料化”综合利用。合理应用地膜覆盖技术,推进减量替代,加快推进农膜回收村级网点建设,健全废弃农膜回收网络。鼓励农业生产服务组织、供销合作社、再生资源企业等开展农药(肥料)包装废弃物回收,完善肥料包装标识内容和要求,鼓励和支持组织开展集中连片施肥作业服务,减少小包装农药(肥料)废弃物数量。

(四)践行绿色生活方式,推进无废社会共建。深入贯彻“无废”理念,推动构建绿色生活方式和消费模式。推进城市生活垃圾分类深度覆盖,修缮农村老化生活垃圾治理收集转运设施,增强农村生活垃圾收集转运能力,积极推广行之有效的分类投放模式,开展生活垃圾分类科普和宣传活动,引导居民生活垃圾分类。完善再生资源回收体系建设,推进生活垃圾分类与再生资源回收“两网融合”,规范再生资源回收网点设置,培育再生资源回收利用企业,建设大件垃圾回收拆解设施。加强生活垃圾处置设施建设和管理,提高城乡生活垃圾转运和利用处置能力。积极应用市政污水处理厂污泥减量化技术,减少污泥产生量,加快推进生活污泥处置项目,规范市政污水处置污泥管理,鼓励污泥能量资源回收利用,提高污泥资源化利用率。

(五)推广绿色设计理念,加强建筑垃圾管理。推广绿色建筑设计,优先选用绿色建材,逐步推进全装修交付,减少施工现场建筑垃圾的产生,大力发展装配式建筑,有序提高绿色建筑占新建建筑的比例,在建设项目规划设计阶段将建筑垃圾产量及处置预案纳入项目方案审批。拓宽建筑垃圾利用处置方式,合理规划布局建筑垃圾综合利用设施,提高资源利用水平。加强施工单位建筑垃圾管理,工业园区管委会及水江、南平、大观镇政府应在各自辖区范围内规划1处建筑垃圾消纳场。开展装修垃圾专项整治行动,开展存量建筑垃圾治理。

(六)加强危废能力建设,预防控制环境风险。提升危险废物集中处置能力,科学引导危险废物利用处置产业发展,规范现有危险废物经营单位管理,推进危险废物集中收集贮存及废铅蓄电池收集能力建设。加强危险废物风险防范能力,建立危险废物部门联防联控联治机制,建设区级危险废物应急处置管理队伍及专家团队,推进危险废物应急处置能力建设,开展危险废物专项整治行动,定期排查环境风险。提升危险废物规范化管理能力,建立危险废物“五个清单”,加强页岩气开发、化工、表面处理等重点行业危险废物规范化管理,将重点产废单位及危险废物经营单位纳入精细化管理,对危险废物产生单位和经营单位进行规范化管理抽查考核评估,强化页岩气勘探开发油基岩屑收集、运输、贮存、处置管理。加强医疗废物分类管理能力,落实医疗机构医疗废物管理制度,促进医疗废物源头分类,规范医疗卫生机构可回收物收集利用,提升医疗废物监管水平,进行电子化系统对接,实现医疗废物全过程监管。加大社会源危险废物摸底和分类,建立社会源危险废物产废清单,提升社会源危险废物收集能力。

(七)加强管理体系建设,全面提升保障能力。建立健全固体废物环境管理制度体系,进一步明确各环节的部门职责边界,推进固体废物分级分类管理,提升综合管理效能。建立健全固体废物环境管理市场体系,鼓励各类市场主体参与“无废城市”建设工作。建立健全固体废物环境管理监管体系,实施“双随机、一公开”环境监管模式,建立健全环境污染问题举报机制,加大监管执法力度,开展固体废物专项整治工作,进一步扩大企业环境信用评价范围,依据评价结果分级分类监管。建立健全全民共建体系,营造社会共同参与“无废城市”建设的浓厚氛围,充分发挥社会组织和公众监督作用,积极引导开展“无废城市细胞”的建设。

附件下载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展开菜单

南川慢直播

智能机器人

微信

我要留言

适老版

收起

网站地图 | 版权声明 | 联系我们 | 我要写信

主办单位:重庆市南川区人民政府办公室 版权所有:重庆市南川区人民政府网站

网站标识码:5001190010 ICP备案:渝ICP备11000302号-1 国际联网备案: 渝公网安备5001190200011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