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广泛听取社会公众意见,进一步提高规划编制的科学性和可行性,现将《南川区林区森林防火及森林质量提升专项规划(2025—2035年)(征求意见稿)》解读如下:
一、编制背景和依据
2022年7—9月,由于持续高温干旱,全市发生多起森林草原火灾。反映出林区森林防火基础设施薄弱,林火阻隔带数量不足,以水灭火能力弱等问题。2022年11月,重庆市林业局创新开展了南川区全域、缙云山等4个林区规划编制试点。2023年12月,全市编制完成林区专项规划,初步构建林区规划体系,但仍存在现状识别不精准、规划落地难度大等问题。
为强化地方标准应用,迭代升级林区规划成果,依据《全国森林防火规划(2016―2025年)》《重庆市“十四五”林业和草原发展规划》《重庆市森林防火规划(2016—2025年)》《重庆市南川区国土空间分区规划(2021—2035年)》等规划,按照《林区森林防火及森林质量提升专项规划编制导则》(DB50/T1653—2024)要求,结合重庆市南川区森林防火工作实际,编制形成《南川区林区森林防火及森林质量提升专项规划(2025—2035年)(征求意见稿)》。
二、编制过程
在全面梳理全区森林防火现状与需求的基础上,形成规划初稿,同时区林业局组织相关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林场等单位召开专项规划修编推进会,经多轮研讨与修改后,最终形成了《南川区林区森林防火及森林质量提升专项规划(2025—2035年)(征求意见稿)》。
三、主要目标
主要目标任务是:计划到2035年规划期末,全区森林火灾受害率0.3‰以内,林业有害生物成灾率3%以内,林火阻隔带密度达到27米/公顷,重点工程主要造林树种良种使用率95%以上,林区视频监控覆盖率95%以上。
四、主要内容
规划主要包括了规划范围、防火分区结构、森林防火基础设施、森林质量提升、林区安全提升。
(一)规划范围
以大于1500亩集中连片的林地为识别原则,划定林区范围,总面积205171.11公顷,其中林地面积154171.73公顷。
(二)防火分区结构
参照《林火阻隔系统建设标准》(LY/T5007-2014)特殊防火区域中“高价值人工商品林、重点公益林、国营林(企)业局,林场经营林地林火阻隔网控制面积为<100公顷的标准”,结合现有及规划的阻隔系统(自然阻隔带、工程阻隔带、生物阻隔带、组合阻隔带),将规划范围网格化处理,便于林区管理,共划分1842个森林防火分区。
(三)森林防火基础设施
以“人防”为基础,以“技防”为支撑,以“物防”为保障,以早期火情处理能力提升为关键,在符合生态红线及自然保护地等生态敏感区的管控要求下,分类规划以下内容:一是建设火险预警设施,包括森林火险监测站;二是完善火情监测设施,包括林火视频监控;三是建设通信与指挥设施,包括防火通信站;四是加强宣传与火源管控设施建设,包括防火检查站、智能防火卡口、森林防火宣传牌及瞭望塔的建设;五是提升以水灭火保障系统,包括森林消防水池、森林消防水箱、消防管网及停机坪的建设;六是完善林火阻隔系统,包括防火公路、防火步道、生物阻隔带及组合阻隔带的建设;七是健全早期火情处理设施,重点建设区级专业森林消防队伍、乡镇级专业或半专业队伍、村级应急队伍及物资储备建设等。
(四)森林质量提升
以目标、问题为导向,遵循近自然、全周期森林经营理念,通过优化树种结构和群落结构,提高防火树种比例,提升生物防火等级,着力营造复层异龄混交林,提高森林生态系统稳定性。重点推进四大森林质量提升分区,一是人工造林区,主要在裸土地、林地中灌木林地、其他林地及火灾受损等区域;二是森林抚育区,主要是存在非目的树种、霸王树以及杂草等影响目的树种生长的幼中龄林;三是低效林改造区,包括林木生长衰退,无培育前途,生态效益或生物量显著低于同类立地条件经营水平的有林地,产量低下的经济林林分,林业有害生物发生较严重的林分;四是退化林修复区,主要是因外部环境变化、人为过度干扰等,林分提前或加速进入衰退阶段,出现枯死、濒死、生长不良等现象的区域。
(五)林区安全提升
重点以松材线虫病日常防控为主,包括诱捕器、临时检疫哨卡的布设和对全区大(古)松树开展常态管理等,编制林业低温雨雪冰冻等气象灾害应急处置预案,不断强化林业安全生产措施。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主办单位:重庆市南川区人民政府办公室 版权所有:重庆市南川区人民政府网站
网站标识码:5001190010 ICP备案:渝ICP备11000302号-1 国际联网备案: 渝公网安备5001190200011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