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政务公开 >政府信息公开目录 >政策文件

[ 索引号 ] 11500384736573856B/2022-00280 [ 发文字号 ] 南川农委发〔2022〕110号
[ 主题分类 ] 农业、林业、水利 [ 体裁分类 ] 其他
[ 发布机构 ] 南川区农业农村委
[ 成文日期 ] 2022-08-15 [ 发布日期 ] 2022-08-15

重庆市南川区农业农村委员会关于印发重庆市南川区农业生态环境保护 “十四五”规划(2021—2025年)的通知

各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委属各单位、机关各科室:

现将《重庆市南川区农业生态环境保护“十四五”规划2021—2025年)》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贯彻执行。

重庆市南川区农业农村委员会

20228月15

(此件公开发布)







重庆市南川区农业生态环境保护“十四五”规划

2021—2025年)


目录

第一章 现状与形势4

第一节“十三五”取得的主要成效 4

第二节“十四五”面临的发展环境 8

第二章 总体要求 10

第一节指导思想 10

第二节基本原则 11

第三节主要目标 12

第三章 主要任务 13

第一节持续优化农业产业布局 13

第二节合理开发农村可再生能源 14

第三节推进化肥农药减量使用 14

第四节强化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 15

第五节加强农用地土壤污染防治 17

第六节加强渔业资源环境养护与修复 18

第七节加强农业生物资源保护 19

第四章 重点工程 19

第一节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工程 19

第二节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工程 20

第三节废弃农膜回收体系建设工程 21

第四节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工程 21

第五节渔业资源养护和水产养殖尾水治理示范工程 21

第六节农业生物资源保护工程 22

第五章 保障措施 23

第一节强化领导责任 23

第二节加强政策落地 23

第三节加大资金投入 23

第四节强化监督考核 24

第五节加强宣传引导 24

十四五”是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新征程的起步期,也是我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细化落实山清水秀旅游名城、大健康产业集聚区、先进制造业基地、景城乡融合发展示范区、主城都市区后花园发展定位的关键时期为全面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深化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系统谋划“十四五”时期全区农业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根据《重庆市农业生态环境保护与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十四五”规划(20212025年)》《重庆市南川区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十四五”规划(20212025年)》《重庆市南川区生态环境保护十四五规划(2021—2025年)》,制定本规划。

第一章现状与形势

第一节“十三五”取得的主要成效

化肥减量增效显著。深入推进化肥减量使用,全区化肥使用量逐年下降,2020年,全区化肥使用量(纯量)32500吨,比2015年减少5.8%;主要农作物化肥利用率达到40.2%,比2015年提高7.7个百分点。重点围绕茶叶、蓝莓、蔬菜等高用量产业,以农业企业、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等高用量主体为重点,大力推广配方肥、有机肥、水肥一体化、秸秆还田、培植绿肥、肥料深施等化肥减量技术。深入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技术,2020年推广面积达到128万亩,技术覆盖率达到93.3%,比2015年提高3.3个百分点,农民盲目、过量施肥习惯正在逐步改变,化肥施用精准性不断提高。

农药减量成绩突出。推进农药减量使用,全区农药使用量持续下降,2020年,全区农药使用量373吨,比2015年减少4.4%;主要农作物农药利用率40%,比2015年提高4个百分点。大力推广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应用,因地制宜集成推广太阳能杀虫灯诱杀、色板诱杀、生物农药等绿色防控技术和无人机统防统治防控技术,不断提升农药施用精准度。2020年,全区实施绿色防控121.6万亩次,统防统治120.1万亩次,绿色防控覆盖率、统防统治覆盖率分别达到40.9%40.4%

畜禽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成效明显。优化调整养殖区域布局,规范划定畜禽养殖禁养区785.54平方公里,占全区总面积的30.33%2018以来,根据禁养区划定调整方案,对禁养区内的畜禽养殖场实施关闭搬迁工作,共依法关闭搬迁养殖场(户)248家。按照源头减量、过程控制、末端利用的治理路径,对存栏20头生猪当量以上的1244家养殖场(户)实行“一场一档”“一场一策”管理,推广种养循环、生态养殖、异位发酵床、立页增氧等畜禽养殖废弃物综合利用新技术。加快规模化畜禽养殖场(小区)配套建设废弃物处理设施,2019—2020年共投入财政资金4700万元,实施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整县推进项目,规模养殖场粪污处理设施装备配套实现全覆盖,共完成3.7万头生猪当量畜禽养殖污染治理。2020年,全区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率达到90.6%,比2015年提高30个百分点以上。

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水平稳步提升。坚持疏堵结合,以疏为主,扎实推进秸秆综合利用工作,秸秆综合利用取得显著成效。2020年,全区农作物播种面积137.8万亩,理论产生农作物秸秆33.56万吨,其中可收集秸秆量28.3万吨,实现秸秆肥料化利用22.1万吨、饲料化利用量1.2万吨,全区秸秆综合利用率达到85.5%,农作物秸秆以用促禁起到较好效果,有效减少了重点区域成片成规模焚烧秸秆的现象。

废弃农膜回收利用水平显著提高。区政府印发了《关于做好废弃农膜回收利用工作的通知》(南川府办〔201937号),明确全区废弃农膜回收工作的重点任务和工作职责。不断健全废弃农膜回收利用网络体系,2020年,全区建成1个贮运中心、49个网点的农膜回收网络,回收废弃农膜231.3吨,开展加厚和可降解地膜推广示范200亩。2020年,全区废弃农膜回收率达到81%

农产品产地环境保护不断深入。建设农产品产地土壤环境例行监测国控点36个,采集土壤、农产品样品进行监测。开展了全区农用地土壤污染状况详查、耕地土壤环境质量类别划分等工作。20172019年,在水江镇双河村选取原田坝煤矿涌水为农田灌溉水的污染地块开展农产品产地重金属(镉)污染修复技术筛选试验及示范,进行“边修复、边生产”的原位修复技术筛选,为全市农田土壤重金属污染安全利用提供了技术支撑。

强化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按照《重庆市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技术手册》的要求,编制《南川区2020年农用地安全利用实施方案》,将安全利用类地块、严格管控类地块落实到具体乡镇、村(居委),因地制宜选用品种替代、水分调控、土壤调理、叶面阻控等安全利用技术措施和种植结构调整、退耕还林还草等严格管控措施,2020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率达到93%以上。

渔业绿色发展水平大幅提升。2018年,编制完成了《南川区全区养殖水域滩涂规划(2018—2030)》,合理布局水产养殖生产禁养区、限养区。强化“三区”管理,大力推广水产绿色健康养殖模式,2020年稻田综合种养面积达到3.26万亩。开展生态健康养殖模式推广、养殖尾水治理模式推广、水产养殖用药减量、配合饲料替代冰鲜幼杂鱼、水产种业质量提升等水产绿色健康养殖“五大行动”,加强水产养殖污染防治,持续改善水产养殖生态环境。2020年,开展水产养殖尾水污染排查,对存在尾水直排现象的39家水产养殖场建立问题清单台帐,制定整改措施,当年治理养殖尾水40万吨。

农业生物资源养护持续推进。开展了增殖放流、禁渔等护渔措施,渔业资源养护得到加强。强化渔政执法,有序推进长江流域禁捕退捕工作。开展了农业部重点保护农业野生植物物种调查。加强农业外来入侵生物调查与综合防治,重点开展了水壶、马缨丹、空心莲籽草、福寿螺、桔小实蝇和苏门白酒草等外来生物调查工作,并积极开展灭除工作。

第二节“十四五”面临的发展环境

乡村振兴战略是新时代“三农”工作的总抓手,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对农业生态环境保护既是重要任务,也是重大机遇。“十四五”期间是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加快补齐乡村振兴的基础设施和社会民生短板的重要时期,我国农业进入绿色高质量发展新阶段,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深入推进,农业发展方式加快转变,农业发展结构不断优化,农业增长动力加快转换,为农业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指明了方向。

政策支持力度不断加大。重庆市政府印发《重庆市生态环境保护“十四五”规划(2021—2025年)》(渝府发〔202211号),重庆市农业农村委印发《重庆市农业生态环境保护与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十四五”规划2021—2025)年》渝农发〔2021140,强调要强化农业资源保护利用、加强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加强农业生态保护修复等。《农业农村部关于支持长江经济带农业农村绿色发展的实施意见》(农计发〔201823号)强调把修复长江生态环境摆在压倒性位置,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推动农业农村绿色发展,构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农业农村发展新格局,支持长江经济带探索生态优先和农业农村绿色发展协同推进的路子。同时,碳达峰、碳中和已纳入生态文明建设整体布局等,为农业生态环境保护与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提供了更有力的保障。

农业科技支撑坚实有力。传统农业技术精华广泛传承,现代生物技术、信息技术、新材料和先进装备等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孕育兴起,生态农业、循环农业、数字农业等技术模式不断集成创新,为加强农业生态环境保护提供了不竭动力。农业农村部发布的《农业绿色发展技术导则(2018—2030年)》,推进了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与农业农村生态环境保护重点任务和技术需求对接,促进产业与环境科技问题一体化解决。一批优质安全、节本增效、绿色环保主推技术的推广应用,为加快推进农业生态环境保护提供了可推广的路径。

区域战略地位不断提升。“一带一路”建设,加快推进长江经济带和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以及“一区两群”协调发展等,为我区农业生态环境保护注入了强劲动力,创造了良好环境,提供了难得的机遇。成渝现代高效特色农业带的布局建设,为农业生态环境保护提出了新要求,带来了新机遇。

同时,农业生态环境保护也面临着系列挑战。

资源环境约束趋紧。我区处于长江上游生态敏感区,以山地和丘陵为主,人均耕地面积不足,人多地少。农用地污染时有发生,化肥农药等投入品不合理使用、畜禽粪污未有效处置、秸秆田间焚烧、水产养殖尾水直排等现象仍然存在,农业面源污染防控形势依然严峻。而农业绿色发展需要推进化肥农药减量使用,高基数上稳定粮食生产的难度越来越大,保障安全农产品充分供给压力较大。

发展基础仍然薄弱。我区目前仍以传统农业生产方式为主,农村发展基础仍较薄弱,对农业基础设施投入力度不够,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成本较高,农业基础设施短板亟需补齐。

体制机制有待完善。我区农业生态环境保护基础数据掌握不够全面;畜禽粪肥利用相关激励机制、秸秆综合利用长效机制、农业绿色循环发展等机制不完善。针对农业生态环境问题管理的相关政策和措施尚未形成合力,农业环境管理缺乏系统性,监测、监管能力有待加强。农业环保科技支撑能力不大,区、乡镇(街道)农业环保科技服务人才缺乏。

第二章总体要求

第一节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深入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对重庆提出的营造良好政治生态,坚持“两点”定位、“两地”“两高”目标,发挥“三个作用”和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等重要指示要求,紧扣率先实现与重庆中心城区同城化发展战略任务,面向2035年美丽南川建设目标,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准确把握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学好用好“两山论”、走深走实“两化路”,坚持山水林田湖草系统综合治理,以推动农业绿色高质量发展为主线,优化产业空间布局,转变发展方式,推进农业资源利用集约化、投入品减量化、废弃物资源化、产业模式生态化,全力构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农业高质量发展新格局,为建设美丽南川、山清水秀美丽重庆作出贡献。

第二节基本原则

科学布局,绿色发展。全面落实绿色发展理念,把生态环境保护观念融入农业产业发展全过程,优化农业产业布局,推动产业融合,加快种养循环农业发展,形成农业内部相关产业上下游配套,促进资源循环利用。

综合利用,突出实效。以资源化利用为重点方向,加强农业废弃物的回收和处理,实现就近就地处理利用;根据不同废弃物特性和当地的资源条件,合理选择处理利用技术和工程措施,突出实效。

完善机制、改革创新。强化科技支撑,创新体制机制,建立长效机制,发挥新型经营主体在绿色发展中的引领作用,落实以绿色生态为导向的农业补贴制度,强化法治保障,培育资源和环境保护新动能。

政策引导,多方参与。通过政策引导,调动各方积极性。强化公益类财政投入力度,引导受益群众投工投劳参与;强化经营类设施企业投入主体责任,通过财政引导带动业主参与的积极性。

第三节主要目标

2025年,农业废弃物基本实现资源化利用,畜禽水产养殖污染得到有效治理,农药化肥进一步减量增效,农业面源污染风险进一步降低,农业生态环境持续改善,农业产业布局更加合理,农业绿色循环发展模式更加优化。

农药化肥进一步减量增效。完善科学施肥技术模式、病虫害统防统治和绿色防控技术模式,农药、化肥使用量5年期间下降1%,主要农作物化肥、农药利用率均达到43%

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达到更高水平。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率稳定在90%以上,农膜回收率达到90%以上,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稳定在90%以上。

农业生态环境持续改善。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率稳定在93%以上,产地环境更加安全。水产养殖尾水实现有效治理,优美养殖水域生态环境基本形成。

农业绿色循环发展模式得到全面推广。构建形成与乡村产业紧密结合的农业绿色循环技术体系,建设区域性农业绿色循环发展示范区,促进区域性农业废弃物循环利用、全值利用、梯次利用,实现“零排放”和“全消纳”。

农业生物资源得到有效保护。重要渔业水生生物资源、农业野生植物资源得到有效保护,主要农业外来入侵生物得到有效遏制。

1 “十四五”规划主要指标

指标名称

2020年实际值

2025年目标值

备注

主要农作物化肥利用率

40.2%

达到43%

预期性

主要农作物农药利用率

40%

达到43%

预期性

主要农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控覆盖率

40.9%

达到50%

预期性

主要农作物病虫害专业化统防统治覆盖率

40.4%

稳定在45%以上

预期性

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

90.6%

稳定在90%以上

约束性

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率

85.5%

稳定在90%以上

约束性

农膜回收率

81%

达到90%

约束性

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率

93%以上

稳定在93%以上

约束性

第三章主要任务

第一节持续优化农业产业布局

按照因地制宜、空间连续、突出特色和协调发展的原则,进一步优化农业发展布局,北部地区重点发展蓝莓、茶叶、精品果蔬、优质水稻等特色产业,中部地区重点发展粮油、商品蔬菜、花卉苗木产业,南部地区重点发展中药材、古树茶、方竹笋、中蜂、高山蔬菜、高山晚熟水果、冷水鱼等特色产业。基于畜禽粪污土地承载力,优化畜禽养殖产业布局,实行以地定畜、种养结合。严格畜禽养殖“三区”管理,根据环境承载能力和畜产品保障供给需求,科学确定畜禽养殖总量,大力发展畜禽标准化规模养殖,提高集约化、自动化、生态化养殖水平,到2025年,全区生猪出栏稳定在65万头左右、“南川鸡”500万只。落实养殖水域滩涂规划,加强《水域滩涂养殖证》发放管理,严格保护渔业生产空间,发展生态渔业,到2025年,生态渔业养殖面积稳定在2.9万亩。严格落实农业产业准入负面清单制度,明确种植业、畜牧业、渔业发展方向和开发强度,强化准入管理和底线约束,完善生态环保督察常态化机制。

推动农业种植养殖等产业之间协调发展,探索不同区域、不同农业产业的绿色生态循环农业发展多种模式。坚持“以地定畜、种养结合”发展策略,结合粮食、蔬菜、经果等重点区域,因地制宜,养殖规模与消纳地配套发展,完善现代农业生产内部循环链条,形成畜禽养殖粪污就地消纳、种植养殖产业循环发展的良好格局。

第二节合理开发农村可再生能源

因地制宜合理开发利用太阳能、秸秆生物质固化成型燃料或炭化等农村清洁可再生能源,解决广大农村居民生活用能问题,改善农村生产和生活条件。加强沼气安全生产和利用管理,以大中型沼气工程和现存农村户用沼气为重点,加强农村沼气安全管理,提高管理水平。

第三节推进化肥农药减量使用

持续推进化肥减量增效。以单位面积用量高的地区、作物和新型经营主体为重点,因地制宜推广配方施肥、有机肥、水肥一体化、秸秆还田、培植绿肥等化肥减量重点技术。持续加大化肥减量宣传培训,以果菜茶生产(示范)基地和优势(产)区为重点,开展有机肥示范推广。到2025年,主要农作物化肥利用率达到43%

持续推进农药减量增效。强化病虫害统防统治和绿色防控,加强农作物病虫监测,大力推广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应用,大力推广低用量高效低毒农药、杀虫灯、生物农药、减量助剂、无人机飞防等绿色防控和统防统治技术。加强农药安全使用监督检查,加大违规使用农药问题的查处力度。到2025年,主要农作物农药利用率达到43%以上。

第四节强化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

加快畜禽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强化养殖污染源头控制,大力发展绿色畜禽养殖。推动畜禽养殖场开展畜禽栏舍生态化自动化改造,推广应用节水控污设备工艺,实现养殖粪污源头减量、过程控量,建设必要的末端无害化处理利用设备设施,夯实全量化利用基础。强力推进畜禽养殖粪污处理,以减量化产生、无害化处理、资源化利用为重点,因地制宜采取生产有机肥、发展沼气和生物天然气等方式,积极推行水泡粪、异位发酵床、生物有机肥为重点的资源化利用模式,推广“粪尿全混、就地腐熟、就地贮存、机械作业、就近还田”,改进积肥方式、缩短工艺链条、减少处理环节、简化操作流程、实行机械作业,降低粪污资源化成本和粪肥还田难度。规模养殖场要严格履行环境保护主体责任,根据土地消纳能力,自行或委托第三方进行粪污处理和资源化利用;周边土地消纳量不足的,要对固液分离后的污水进行深度处理,实现达标排放或消毒回用。支持散养密集区实行畜禽粪污分户收集、集中处理。创新粪污资源化利用机制,培育粪肥处理利用经纪人队伍,提高粪肥商品化水平,通过市场化手段和经济机制促进粪肥合理利用和消纳。加强对畜禽粪污还田利用的指导,探索开展畜禽粪污还田利用对地力改善效果监测评价工作,探索开展施用粪肥对种植产品质量提升效果评估。加强养殖污染管理,指导畜禽养殖场(户)切实履行污染防治主体责任。到2025年,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稳定在90%以上。

强化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推动国家级秸秆综合利用重点区建设,引导秸秆综合利用社会化、产业化发展,支持采用秸秆直接还田、腐熟还田、秸秆有机肥、秸秆养畜等综合利用技术。因地制宜开展秸秆肥料化、饲料化、能源化、基料化、原料化利用,推动秸秆就地就近高值化综合利用与农村人居环境改善有机结合。鼓励村集体经济组织参与秸秆综合利用服务,培育专业化秸秆收储运机构及秸秆资源化利用产业化企业,开展专业化收储运及处理利用业务,推进秸秆综合利用产业化发展。严格禁烧管控,建立农作物秸秆资源利用台账,搭建市、区级秸秆资源数据共享平台。到2025年,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率稳定在90%以上。

开展废旧农膜回收。坚持源头控制、因地制宜、重点突破、综合施策,不断完善建立农膜回收利用体系,实施“谁生产、谁回收”的地膜生产者责任延伸制度。加大农用地膜国家标准宣传力度,全面推广使用0.01mm以上的地膜,从源头控制和减少“白色污染”。到2025年,农膜回收率达到90%

第五节加强农用地土壤污染防治

加强农用地土壤环境质量分类管理。对优先保护类耕地实行严格保护,确保其面积不减少、耕地污染程度不上升;优先保护类耕地集中区域现有可能造成土壤污染的相关行业企业应当按照有关规定采取措施,防止对耕地造成污染;同时谨防生产过程中带来二次污染。对安全利用类耕地因地制宜实施低积累品种替代、土壤酸度调节、水肥调控等安全利用技术措施,阻断或者减少污染物和其他有毒有害物质进入农作物可食部分,降低农产品超标风险。对严格管控类耕地实施种植结构调整或退耕还林还草等管控措施。到2025年,安全利用类耕地基本实现安全利用,严格管控类耕地得到全面管控。

强化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立足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目标任务,充分运用耕地土壤环境质量类别划分和日常监测成果,坚持政府引导、农民主体、市场参与的工作机制,建立以点带面、示范引领的运行机制,以集中连片污染耕地为重点区域,以水稻、玉米、蔬菜等大宗农产品产地污染土壤安全利用为核心目标,因地制宜落实石灰调节、优化施肥、调整品种、水分调控、叶面调控等技术措施;建立和完善工作台账制度,加强工作调度和督导,加强技术培训和指导,确保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技术措施落地落实,确保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工作取得实效。到2025年,全区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率稳定在93%以上。

加强农产品产地土壤环境质量监测。完善农产品产地土壤环境质量监测体系建设,加强36个农产品产地土壤环境例行监测国控点,建立一批市控点,根据国家和市级安排采集土壤、农产品样品进行监测。加大主要粮食产区和特色作物产区的农用地土壤环境质量监测力度,为科学保护和使用农用地土壤提供指导。

第六节加强渔业资源环境养护与修复

加强水生生物资源养护。强化渔业资源及环保相关知识的宣传教育。开展南川境内长江干支流鱼类资源现状调查,推动建立渔业资源数据库;科学规范渔业资源增殖放流工作。全面落实长江“十年禁渔”,严格执行禁捕有关规定,常态长效严厉打击非法捕捞行为。加强水生态保护修复,对电鱼、毒鱼、炸鱼严格追究生态环境损害赔偿责任。

开展水产养殖尾水综合治理。落实养殖水域滩涂规划,强化水产养殖禁养区、限养区、适养区“三区”管理。发展生态健康养殖,推广循环高效、立体综合种养等节能减排养殖技术,提升水产养殖精准化、机械化和智能化生产水平,提高养殖水体自净能力。深入探索水产养殖尾水治理模式,因地制宜推广多级沉淀池、多级人工湿地、资源化利用、池塘底排污、生态沟渠净水等模式。

第七节加强农业生物资源保护

加强农业野生植物资源保护。继续开展农业野生植物资源系统调查,推动完善农业资源保护信息数据库。开展农业野生植物资源调查与抢救性收集。对南川古树茶、古树野生杨梅等农作物种质资源、畜牧遗传资源、中药遗传资源等加强遗传资源多样性保护,推动与动植物种质资源收集、保存、引种回归等有关的设施建设,建立完善南川物种资源数据库。

加强农业外来入侵生物防控。开展外来入侵生物防治宣传,提高广大群众防治意识。以国家重点管理外来入侵生物为防治对象,开展外来入侵生物全面普查和综合防控。建立农业外来入侵生物风险评估、预警及应急响应制度。探索推进外来入侵物种防治技术体系建设,推广生物防治、人工和机械防治、化学防治等防治技术,有效遏制重大外来入侵生物的扩散和蔓延。

第四章重点工程

第一节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工程

支持规模以下养殖专业户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配套设施建设。巩固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整区推进工程建设成果,总结推广种养循环技术模式,构建市场运行机制,推动粪肥就地就近资源化利用。

专栏1 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项目

南川区病死动物及畜禽粪污集中处理中心提升项目:完善运行机制,扩大病死动物及畜禽粪污集中处理能力,提高粪污资源化利用水平。

第二节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工程

围绕秸秆肥料化、饲料化、燃料化、基料化、原料化,大力推广秸秆用量大、技术成熟和附加值高的综合利用技术,因地制宜地实施秸秆综合利用试点示范工程。全面开展秸秆粉碎还田利用工程,积极布局建设秸秆还田示范点(示范片)和有机肥生产工程,建设秸秆还田示范乡镇。在具备条件的地方,集中收储秸秆等农业有机废弃物原料进行有机肥生产,达到种养结合、循环利用、生态环保的目的。积极探索,因地制宜在适宜区域建设秸秆饲料化利用工程、食用菌和基质产品生产基地、秸秆能源化示范工程。鼓励社会化服务组织发挥作用,加快培育发展秸秆收储运等农村社会化服务组织,并将农机购置补贴、粮食适度规模经营、农业生产全程社会化服务、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等扶持措施与秸秆综合利用有机结合,形成政策合力,做大做强秸秆综合利用的基础平台。

专栏2 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项目

秸秆有机肥增效工程:建成以秸秆为主要原料的有机肥加工厂1个,推广一批以秸秆为垫料的异位发酵床试点。

秸秆固化成型拓展工程:在大有镇建设以秸秆、木材废料等为原料的固体成型燃料项目。

秸秆收储运体系培育工程:争取建成2个以村集体经济组织为依托的村级秸秆收运组织,2个专业化合作社收运服务组织、秸秆经纪人队伍。

第三节废弃农膜回收体系建设工程

完善废弃农膜回收网络,形成“户收集-镇街、村网点回收-区集中转运分拣整理贮运-区域性加工处置”的网络体系模式,全区行政村(涉农居委)回收网点覆盖率达到90%以上。

专栏3 废弃农膜回收利用项目

农膜回收利用体系建设项目:建立行政村(涉农居委)回收网点累计达到200个。

第四节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工程

构建农产品产地土壤环境质量监测体系,掌握重点区域的农用地土壤环境质量和农产品安全状况。以水稻、玉米、蔬菜等大宗农产品产地污染土壤安全利用为目标,选择集中连片污染耕地,争取建立市级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集中推进区,建设一批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示范片,因地制宜示范推广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技术模式,加强技术应用和示范。

专栏4 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项目

土壤重金属污染监测项目:建立农产品产地土壤环境例行监测市控点164个,协助开展市控点例行监测。

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集中推进区和示范片建设项目:依据土壤污染类型和程度,争取建设3000—5000亩的市级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集中推进区1个;建设一批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示范片,面积不低于全区受污染耕地总面积的10%,集中展示和宣传污染耕地治理和安全利用技术。

第五节渔业资源养护和水产养殖尾水治理示范工程

加快发展生态渔业,开展生态健康养殖示范创建,推广稻渔综合种养等技术。开展养殖尾水监测和养殖场全面普查,加强池塘工程化循环水养殖、生态沟渠、多级沉淀池、其他资源化利用方式等水产养殖尾水综合治理技术示范与推广,促进养殖尾水达标排放或循环利用。

专栏5 渔业资源养护和水产养殖尾水治理示范项目

“稻渔”综合种养项目:在兴隆、木凉、福寿、鸣玉、石莲、白沙、大有等乡镇建设稻渔、稻虾、稻鳅综合种养基地50个以上,面积1万亩。

池塘养殖尾水治理示范项目:建设养殖尾水综合治理区级示范点4个、监测点4个,累计示范面积200亩以上,推动渔业节水和养殖废弃营养物资源化循环利用。

第六节农业生物资源保护工程

开展农业野生植物资源系统调查工作,完善农业野生植物资源数据库。开展外来入侵生物现状普查,建立农业外来入侵生物预警监测、风险评估和应急反应制度,对造成重大危害的外来入侵生物开展集中灭除。

专栏6 农业生物资源保护项目

农业野生植物原生境保护区建设:积极申报,争取建立1处农业野生植物原生境保护区。

外来入侵生物普查:按照市级统一部署,在全区范围内开展系统性、全面性外来入侵生物普查工作,全面摸清我区外来入侵生物入侵现状,为外来入侵生物防控夯实基础。

外来入侵生物市控点监测项目:争取选择典型地区设立入侵生物定位市控监测点,及时掌控入侵发生及扩散情况,按照相关制度开展风险评估和预警。

第五章保障措施

第一节强化领导责任

切实提高各级各有关部门生态环保责任意识和担当意识,深刻认识重要性和紧迫性,推动中央关于生态文明建设重大部署和市委、市政府、区委、区政府工作要求在农业农村领域的落地见效。加强组织领导和统筹协调,把加快农业生态环保工作作为推进农业绿色发展的重要抓手,列入议事日程,牢固树立“三化”意识(即农业投入品减量化、生产过程清洁化、农业废弃物资源化),落实环保“三个必须”,主动沟通协调,完善工作机制,加大工作力度,形成推进农业农村生态环保建设的强大合力。

第二节加强政策落地

严格落实农业农村环保工作相关扶持政策,如人才、税收、补助、激励机制、奖惩机制等。统筹解决用地用电问题,如落实畜禽规模养殖用地、落实规模养殖场内养殖相关活动农业用电政策等。积极探索耕地重金属污染、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农业面源污染等突出问题治理的长效支持政策。将农业绿色发展理念贯穿农业产业发展,资金优先支持有种养结合相关内容的农业产业项目,将农业环保设施纳入农业产业项目申报的前置条件,农业环保相关设施与产业发展同步建设、同步使用。

第三节加大资金投入

积极拓宽资金渠道,建立农业环保多渠道、多元化投入机制。对公益性项目,通过政府购买服务、以奖代补等方式,形成长效投资机制;对经营性项目,通过财政引导社会投资,充分调动各类农业经营主体、社会化服务组织和专业化企业等社会力量参与,逐步培育市场化主体,形成可持续的发展模式。加大财政的引导投入力度。进一步整合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相关专项资金,合理安排,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重点解决当前群众反映强烈、影响大的农业生态环境突出问题。

第四节强化监督考核

农业生态环境保护是农业绿色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农业生态环保技术指导和监督检查,着力建立职责明确、制度规范、源头管控、全程监管、绩效跟踪、责任可究的项目监管机制。认真贯彻落实农业环境保护相关法律、法规、条例及政策措施,严格执行农业生态环境保护、农业资源利用、农业投入品管理、畜禽养殖场污染防治等规章和标准,依法开展农业环境保护执法检查,对破坏、浪费农业资源和污染农业环境的行为,会同有关部门,依法严肃查处。强化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畜禽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的考核与督查,考核结果实时公开。

第五节加强宣传引导

充分发挥新闻媒体的宣传作用,及时发布信息,提高社会各界的关注度。加强舆论监督,广泛动员社会公众、非政府组织参与农业生态环境的保护与监督。加强技术培训,提高农业生产者、经营者的技术水平,调动广大农民发展清洁生产、爱护环境卫生、建设美丽家园的主动性、积极性。加强农业投入品源头整治及使用宣传,严厉查处生产经营违禁农药、生产重金属超标的有机肥等违法行为,引导种植养殖大户科学合理使用农业投入品。加强农业环保法规宣传,全面提高全民法治意识,杜绝农业生产过程中的环境违法行为。增强农业企业环保担当意识和责任意识,督促农业企业加大对环保设施的投入。鼓励公众对污染农业农村环境的行为进行监督举报,及时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环境问题。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南川慢直播

微信

智能机器人

无障碍

适老版

我要留言

国务院部门网站

地方政府网站

市政府部门网站

区(县)政府网站

部门街镇网站

重庆市南川区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重庆市南川区教育委员会 重庆市南川区科学技术局 重庆市南川区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 重庆市南川区公安局 重庆市南川区民政局 重庆市南川区城市管理局 重庆市南川区司法局 重庆市南川区财政局 重庆市南川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重庆市南川区生态环境局 重庆市南川区住房和城乡建设委员会 重庆市南川区交通局 重庆市南川区水利局 重庆市南川区农业农村委员会 重庆市南川区商务委员会 重庆市南川区文化和旅游发展委员会 重庆市南川区卫生健康委员会 重庆市南川区退役军人事务局 重庆市南川区应急管理局 重庆市南川区审计局 重庆市南川区统计局 重庆市南川区医疗保障局 重庆市南川区林业局 重庆市南川区乡村振兴局 重庆市南川区信访办公室 重庆市南川区招商投资促进局 重庆市南川区政务服务管理办公室 重庆市南川区东城街道办事处 重庆市南川区南城街道办事处 重庆市南川区西城街道办事处 重庆市南川区南平镇人民政府 重庆市南川区水江镇人民政府 重庆市南川区大观镇人民政府 重庆市南川区兴隆镇人民政府 重庆市南川区太平场镇人民政府 重庆市南川区白沙镇人民政府 重庆市南川区黎香湖镇人民政府 重庆市南川区乾丰镇人民政府 重庆市南川区河图镇人民政府 重庆市南川区木凉镇人民政府 重庆市南川区神童镇人民政府 重庆市南川区石莲镇人民政府 重庆市南川区鸣玉镇人民政府 重庆市南川区石溪镇人民政府 重庆市南川区福寿镇人民政府 重庆市南川区冷水关镇人民政府 重庆市南川区民主镇人民政府 重庆市南川区峰岩乡人民政府 重庆市南川区骑龙镇人民政府 重庆市南川区中桥乡人民政府 重庆市南川区石墙镇人民政府 重庆市南川区楠竹山镇人民政府 重庆市南川区金山镇人民政府 重庆市南川区头渡镇人民政府 重庆市南川区德隆镇人民政府 重庆市南川区合溪镇人民政府 重庆市南川区古花镇人民政府 重庆市南川区庆元镇人民政府 重庆市南川区大有镇人民政府 重庆市南川区三泉镇人民政府 重庆市南川区山王坪镇人民政府 重庆市南川区规划和自然资源局 重庆市南川区市场监督管理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