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政府网| 重庆市人民政府| 重庆市南川区人民政府 部门街镇

无障碍 适老版 登录| 注册 网站支持IPv6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区政府部门>重庆市南川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政务公开>政府信息公开目录>政策文件

[索引号]
11500384008682034F/2020-00142
[ 发文字号 ]
南川府发〔2020〕17号
[ 主题分类 ]
其他
[ 体裁分类 ]
其他公文
[ 发布机构 ]
南川区政府办公室
[ 成文日期 ]
2020-07-26
[ 发布日期 ]
2020-08-03
重庆市南川区人民政府关于新形势下推动服务业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

各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区政府各部门,有关单位:

推动新形势下服务业高质量发展是抢抓新冠肺炎疫情催生市场机遇的重要任务,是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是创造高品质生活的迫切需要,是加快融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率先实现与中心城区同城化发展的路径选择。为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和市委、市政府工作要求,更好立足特色化、面向同城化,不断助推产业转型升级和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现就新形势下推动服务业高质量发展提出如下实施意见。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全会精神,深化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重庆提出的“两点”定位、“两地”“两高”目标、发挥“三个作用”和营造良好政治生态的重要指示要求,加快融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率先实现与中心城区同城化发展,深化服务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结合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和复工复产经验启示,培育壮大新兴服务业,恢复发展传统服务业,提升服务业标准化、品牌化、智能化、国际化水平和防风险能力,提高服务效率和品质,构建优质高效、布局合理、融合共享的现代服务产业体系,形成各种业态“百花齐放”、各类企业“万马奔腾”的发展格局。

(二)发展目标。到2025年,服务业增加值规模不断扩大,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55%左右;服务业结构更加优化,现代服务业增加值占服务业增加值比重65%左右;吸纳就业能力持续提升,服务业从业人员占全区从业人员比重55%左右。围绕助推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加快融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率先实现与中心城区同城化发展,建设山清水秀旅游名城、大健康产业集聚区、先进制造业基地、主城都市区后花园、景城乡融合发展示范区,着力丰富服务业态、提升服务品质、塑造服务品牌,承接好中心城区外溢服务功能,发展好南川特色服务产业,打造全市特色服务产业高地。

二、发展路径

紧扣发展定位、突出区域特色、明确发展方向、聚焦重点任务,坚持创新引领、推动融合发展、优化功能布局、深化改革开放、强化标准品牌,大力推动服务业高质量发展。

(一)坚持创新引领,增强服务动能。以大数据智能化为引领,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培育发展新兴产业,推动产业数字化、数字产业化。依托新一代信息技术,坚持数字化、智能化发展方向,加快创新技术及场景在我区落地。培育发展服务业新业态,适应服务业内涵、形式及实现途径变化,抢抓疫情催生的线上购物、线上阅读、线上娱乐等市场机遇,积极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建设一批综合服务平台,高水平打造工业互联网、物流服务、信息服务等生产性服务平台和休闲娱乐、文化艺术、教育医疗等生活性服务平台。

(二)推动融合发展,拓展服务业态。深挖服务业跨界价值,推动一二三产业深度融合,发展服务型制造,构建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发挥多元化融合主体作用,强化产业链龙头企业引领作用,发挥行业骨干企业示范效应,激发专精特新中小微企业融合发展活力。抓好一批招商项目,加快引进一批产业带动好、市场竞争力强的项目。培育一批市场主体,推动市场主体规模壮大、品质提升。

(三)优化空间布局,推动协调发展。中心城区围绕建设服务业集聚示范区,加快推进新城凤嘴江河滨商业带、河滨商圈(名润广场)、西街商业中心(万达广场)等商务区提档升级,加快形成东街故城、商贸物流园区等特色鲜明的服务业集聚区。北部片区围绕休闲农业、乡村旅游、四季康养、特色民宿等产业,建设全国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先导区。南部片区聚焦“世遗净土•康养胜地”主题,大力发展康养产业,构建大金佛山旅游康养度假区。

(四)深化改革开放,优化服务环境。聚焦突出矛盾和关键环节,推进一批改革事项,构建一流营商环境。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破除制约服务业高质量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最大限度释放服务市场活力。把握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率先实现与中心城区同城化发展机遇,进一步深化服务领域改革开放,推动服务业在更大范围、更宽领域、更深层次参与国内、市内分工合作。

(五)提升标准化水平,塑造“南川服务”品牌。引导企业树立标准化、品牌化发展意识,完善服务标准,强化品牌引领。开展服务标准、服务认证示范,推动企业服务标准自我声明公开和监督制度全面实施。选择产业基础良好、市场化程度较高的行业,培育一批具有较强竞争力和地方特色的“南川服务”品牌。加大服务品牌保护力度,依法依规查处侵权假冒服务品牌行为。

三、重点任务

准确把握服务业发展新形势,创新服务业新供给,加快发展壮大文化旅游体育服务、康养服务、金融服务、现代物流服务等生产性和生活性服务业,推动生产性服务业向专业化和价值链高端延伸、生活性服务业向高品质和多样化升级。

(一)文化旅游体育服务。深入挖掘中医药文化、茶文化、竹文化、佛文化、三线文化、红色文化等南川文化故事,以文化为旅游赋能。推动“三不加”酱醋传统技艺、合香漆塑加快申报国家级非遗项目,打造非遗工坊、非遗文创产业园、东街非遗产品一条街。加强古树、古桥、古村落、碉楼和市、区级文物点保护利用,推进东街故城、尹子祠文化公园、金佛山书画院等项目建设。充分挖掘龙岩城历史文化底蕴,推进龙岩城与合川钓鱼城等川渝地区抗蒙山城防御体系打捆申报世界文化遗产,打造“双遗”名片。理顺金佛山经营管理体制,整体规划建设金佛山景区,实施智慧旅游建设,开展“金佛+春夏秋冬”产品提升行动,开发古佛洞“光影剧场”,改造金佛山北坡滑雪场。整体提升大观园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加快规划建设环大观园—黎香湖慢行体系,开发盐井梯田乡村旅游精品景点。加快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国家级旅游度假区等品牌创建,着力培育赏雪滑雪、禅修文化、中医药健康养生、避暑休闲、山地户外运动“五大特色”产品,开发科普研学、探秘探险、低空飞行等新业态新产品。到2025年,全区旅游综合收入达300亿元。

(二)康养服务。充分发挥生态环境、中医药等优势,着力增加康养服务和产品供给,加快建设大健康产业集聚区。大力发展中医药产业,积极开发中华蜜蜂等优质种源、动物药产品,培育壮大中药、保健品、生物医药等产业,加快实施国家中医药产教融合重庆示范区、中国生命健康科学城等重大项目,着力构建全产业链。大力发展康养产业,聚焦“世遗净土•康养胜地”主题,突出森林康养、文旅康养、运动康养、中医康养四种业态,塑造养生、养心、养老“三养品牌”,加快打造一批集健康旅游、健康旅居、健康养老等功能为一体的健康旅游综合体项目。积极申报创建国家森林康养基地,加快建设国家中医药健康旅游示范区,全力打造四季康养胜地。引进国内外社会资本兴办医疗、养老、健康管理、护理、康复、疗养等企业,大力发展健康评估、健康监测、医疗救护等个性化健康管理服务业,推动健康服务与旅游、养老跨界融合发展。加快人民医院渝南黔北区域医疗中心建设,大力发展“互联网+医疗服务”,推进与市级重点医疗机构远程诊断、远程培训等医疗服务互联互通,提升医疗卫生服务水平。加快建设以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支撑、信息为辅助,功能完善、服务优良、覆盖城乡的养老服务体系,引导各类投资主体进入养老服务领域,促进养老机构品牌化、规模化、连锁化运营。到2025年,全区康养业产值达到200亿元。

(三)金融服务。建立多层次、多形式的金融服务体系,引进一批股份制银行、城市商业银行及融资租赁、商业保理等金融业态落户。加强与市级政策性担保机构、基金平台对接,争取在我区设立分支机构。支持金融机构创新金融业态,积极发展新型金融组织,推动互联网金融规范有序发展。规范设立各类创业投资和股权投资基金,着力打造“基金小镇”。推进金融产品和服务模式创新,大力发展绿色金融、消费金融、科技金融、贸易金融、普惠金融等,引导金融机构强化线上服务能力和数字风控技术水平,提升网点服务线上化水平。加强与证券公司合作,加大对拟上市企业的培育辅导力度,大力支持企业利用主板、中小板、创业板、科创板、“新三板”、OTC等资本市场开展直接融资,提升经济证券化水平。多渠道搭建便捷高效的政银企对接机制,促进金融机构与企业之间的信息及时传递、深度交流,提升金融服务效率和质量。到2025年,全区实现金融业增加值50亿元。

(四)现代物流服务。抢抓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及与中心城区同城化发展等契机,建成昌达货运物流园、中国•金佛山中药材物流配送中心、大方向智慧物流园、渝南黔北农副产品物流集散配送中心等设施平台,依托银百高速、包茂高速、南两高速等大通道,布局建设汽车、果蔬等物流集散基地,完善提升重庆南向、东向开放通道货物组织和周转功能,打造绿色服务区,建设渝南黔北物流中心。加快引进知名网络化物流企业入驻我区,重点推进物流区域总部项目建设,不断壮大市场主体规模。开展快递进小区、进学校、进医院、进乡镇村社等“四进”提质便民行动,全面解决“最初一公里”和“最后一公里”问题。到2025年,全区社会物流总费用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下降至12.5%左右。

(五)高端商业。紧扣同城化发展先行区定位,承接中心城区转移商业功能,大力发展楼宇经济、总部经济,大力引进高端商业品牌,提高中心城区辐射渝东南及黔北地区的能力,建设重庆国际消费中心城市特色消费集聚区。统筹推进新城凤嘴江河滨商业带、河滨商圈(名润广场)、西街商业中心(万达广场)等商务区提档升级,引进一批国内外知名品牌入驻,拓展高端消费服务功能。培育东街故城、黎香湖瑞士风情小镇、良瑜•国际养生谷、乐村兴茂康养度假区等一批具有产业特色、经营特色、文化特色的商旅文体融合街区和商业小镇,打造凤嘴江沿岸、东街故城等主题精品夜市街区。到2025年,全区商业增加值达80亿元。

(六)批零住餐服务。承接中心城区传统大型商品交易市场外迁功能,大力培育汽车、建材、花卉苗木等产品批发业态,打造渝南黔北物资集散基地。培育风之彩等品牌连锁便利店,发展无人商店、智能商超等新零售,打造智慧商场、绿色商场。大力引进国际品牌酒店,加快建设漫居•有点田、映舍、佛云山居等精品民宿项目,鼓励发展星级农家乐,推进旅游接待服务标准化、品质化、特色化。鼓励具有南川特色的餐饮企业在全市范围内发展连锁经营,加快走出去步伐,做大做强本地特色餐饮品牌。加大餐饮住宿企业、平台服务企业的安全、卫生和服务标准监管,为消费者提供安心安全的线上线下消费环境。到2025年,全区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300亿元。

(七)检验检测服务。创建1家国家级检验检测机构、3家市级检验检测机构,提档升级区储备粮有限公司粮食规范化实验室以及现有10家检验检测机构。大力引进融合分析试验、标准研制、技术研发、培训咨询等多功能的国内外知名检验检测服务机构。推动相关企业扩容增项,鼓励建设公益性检验检测机构和平台,实现仪器设备共享。到2025年,全区检验检测机构达15家,营业收入1亿元以上。

(八)教育培训服务。以满足高品质教育培训需求为导向,发展多种形式的教育培训服务。开发“游学+旅游”、“游学+扶贫”等游学产品,建设研学户外营地、旅行基地。引进培育职业培训、技能培训、兴趣培训、幼儿教育等市场供给主体,持续推进南川区青少年示范性综合实践基地建设。提升重庆市金佛山职业教育集团在成渝地区影响力,积极推行“1+X”证书制度,引进一批高职院校和高等院校落户我区。加快推进教育培训信息化建设,发展远程教育、网络培训、线上授课等,探索线上教育智慧平台建设,促进数字资源共建共享。到2025年,建成现代职业教育和终身培训服务体系,基本实现教育培训信息化、现代化。

(九)科技研发与设计。创建重庆市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积极培育科技型企业和高新技术企业,引进科研及技术服务机构10家以上。推进金佛山特色中医药技术创新中心、氧化铝技术研发中心等建设,推动规上工业企业研发机构应建尽建,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搭建国内外科技合作平台,支持各类创新主体与科技发达城市共建一批联合实验室(研究中心)、技术转移中心等国内外科技创新合作平台。推动川渝共建重点实验室拓展研究领域,创建国家级重点实验室,建成3个市级重点实验室和技术创新中心等科技创新基地。推动建筑设计通用化发展,推行装配式建筑一体化集成设计,培育装配式建筑全产业链。到2025年,全区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营业收入达10亿元。  

(十)软件及信息技术服务。壮大软件产业规模,发展一批工业互联网平台,引进一批软件行业龙头企业,培育一批龙头型、成长型、创新型软件企业。打造示范软件企业,积极开发软件知名产品,推荐软件产品列入市级重点软件产品名单。依托智能产业园平台建设,积极发展基于大数据、人工智能、5G、工业互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的软件产品研发和应用,推动与社会各领域深度融合发展。到2025年,全区软件业务收入达5亿元。

(十一)电子商务。做大电子商务产业集群,做强南川电子商务产业园区。培育红耘科技公司、绿安电商等龙头企业,提升京东商城“中国特产•南川馆”“淘宝特色中国南川馆”“淘乡村”“土巴货”等电商销售平台运营能力。优化升级农村电子商务,发展农资农产品端到端配送供应新模式,实施“互联网+农产品”“互联网+农村民宿”出村进城工程,持续实施电子商务扶贫行动。引导零售业、餐饮住宿业、农业、养老、文化旅游业等实现“线上引流、线下消费”,推动直播带货和“网红经济”发展。到2025年,全区电子商务交易额达50亿元。

(十二)会展服务。建设集标准化、现代化、智能化于一体的多功能会展场馆,提升金佛山国际旅游文化节、金佛山冰雪节、“十二金钗”大观园重庆乡村旅游文化节、中医药产业创新发展大会等现有展会规模和层级,承办好“国际山地旅游日暨山地旅游(重庆)国际论坛”系列活动、“山水之城•美丽之地”国际论坛及博鳌康养产业论坛金佛山峰会,引进国际园艺博览会、世界自然遗产名山(金佛山)峰会等一批国际性、全国性和区域性展会活动,体现南川“会客厅”功能。到2025年,全区会展业直接收入达到10亿元。

(十三)服务外包。以金佛山为龙头,依托神龙峡、黎香湖、山王坪、大观园等景区,积极发展旅游服务外包。着力搭建第三方物流平台,积极承接物流信息系统维护、物流信息管理、物流整体解决方案等外包业务。鼓励博赛集团、超群轮毂等先进制造业企业主动承接国内外相关产品的研发、设计、测试、解决方案等的外包业务。依托京交会、西洽会等开展专题招商,引进国内外知名的服务外包全球服务商、区域服务商和离岸服务商到我区落户。到2025年,全区服务外包离岸执行额达200万美元以上。

(十四)社区及家政服务。围绕创造高品质生活,构建便利、规范的社区及家政服务体系。搭建智慧社区服务平台,打造集生活服务和社区治理于一体的社区生活管家。合理布局社区便民服务设施,丰富社区医疗、保洁、养老、看护、维修、美容美发等便民服务内容,提升物业管理、安保、快递配送等规范化、标准化水平。支持巴人劳务公司、四月天母婴护理公司等家政企业设置服务网点,建设实训基地,培育“金佛山巧媳妇”“最佳保洁员”“金牌月嫂”等家政服务品牌,支持企业向品牌化、专业化、职业化发展。对标重庆市家政服务体系,构建南川家政服务体系。建立健全企业诚信体系,探索建立家政服务领域信用“红名单”和“黑名单”制度,实施守信激励和失信惩戒。到2025年,全区实现消费者家政服务满意度评价达85%以上。

(十五)托育服务。大力发展公办幼儿园,引导扶持社会资本开办普惠性幼儿园,到2025年,城区发展公办幼儿园10个。鼓励通过市场化方式,采取公办民营、民办公助等多种形式,在就业人群密集的产业聚集区域和用人单位完善婴幼儿照护服务设施。支持用人单位在工作场所为职工提供福利性婴幼儿照护服务,鼓励支持有条件的幼儿园开设托班,支持各类婴幼儿照护服务机构提供多样化、多层次的婴幼儿照护服务。注重发挥城乡社区公共服务设施的婴幼儿照护服务功能,支持和引导社会力量依托社区提供婴幼儿照护服务。加强婴幼儿照护服务专业化、规范化建设,运用互联网等信息化手段对婴幼儿照护服务机构的服务过程加强监管,依法逐步实行工作人员职业资格准入制度。

(十六)专业中介服务。大力发展人力资源、会计、法律、审计、公证、咨询、信用、知识产权以及招商引资等与产业发展紧密相关的专业中介服务业,积极培育引进专业中介服务机构10家以上。引导、鼓励中介机构增强品牌意识,积极申请商标注册。规范管理中介服务业,建立信息沟通制度,逐步实现各部门监管信息的互联互通,提高监管效能。加快推行ISO9000质量体系认证制度,建立科学的管理体系,提高中介服务机构的标准化水平,增强中介服务机构市场化、国际化的适应能力。支持专业中介服务网络平台聚合专业人才和服务机构,提供“互联网+”定制化解决方案和管家式服务。加快发展线上人力资源服务,建立南川智能化专业中介市场。到2025年,专业中介服务体系更加完善,服务水平显著提升。

四、扶持政策

坚持政策支持优先倾斜、资金扶持优先安排、资源要素优先保障、工作谋划优先考虑,建立健全服务业高质量发展政策支撑体系,为服务业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一)优化政府服务。

1.加大政府购买公共服务力度。适合采取市场化方式提供、社会力量能够承担的公共服务和管理事项,可通过政府采购、特许经营、委托等方式向社会购买。扩大政府购买范围,优化政府购买服务指导目录,加强购买服务绩效评价。

2.破除社会资本参与政府公共服务的制度性障碍,支持民营企业、社会组织平等参与提供公共服务。健全公开遴选、评估体制机制,加强市场监管,建立健全公共服务市场化保障措施。

(二)加大财税和价格支持。

3.加大财税精准投入力度,用足用好各类中央专项资金和政府引导基金,支持发展服务业关键领域、重点行业和新兴产业。

4.凡符合条件的服务业企业,可享受西部大开发税收优惠政策减按15%缴纳企业所得税。

5.落实好生活性服务业增值税加计抵减政策,对符合条件的生活性服务业纳税人按照当期可抵扣进项税额加计15%,抵减增值税应纳税额。

6.落实好小微企业普惠性税收减免政策,对增值税小规模纳税人减按50%征收资源税、城市维护建设税、房产税、城镇土地使用税、印花税(不含证券交易印花税)、耕地占用税和教育费附加、地方教育附加。

7.落实提高企业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政策、股权激励递延纳税和技术成果投资入股选择性税收优惠等政策。

8.认真落实《财政部税务总局商务部海关总署关于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零售出口货物税收政策通知》(财税〔2018〕103号),对符合条件的电子商务出口企业货物实行增值税、消费税免税政策。

9.全面落实工商用电同价政策,加快推动落实服务业与工业用气、用水同价政策;支持服务业企业参与电力市场交易。

(三)强化金融要素支撑。

10.发挥产业引导股权投资和私募股权基金作用,加大对服务业支持力度。

11.支持发展动产融资,推动商业价值信用贷款试点扩容增效,发展知识产权质押、信用保险保单质押、股权质押、商业保理等轻资产交易市场。

12.引导有条件的服务业企业利用主板、中小板、创业板、科创板、“新三板”、私募股权和创业投资基金开展股权融资。

13.提高企业信用贷款和中长期贷款比重,更好满足中小企业融资需求。做大小微企业融资担保规模,建立完善政策性贷款风险补偿机制。

14.积极发挥银行作用,加大对新冠肺炎疫情后市场化融资有困难的企业和单位信贷支持力度。

(四)保障用地需求。

15.按照集约节约利用土地的原则,优化用地结构和土地供应调控机制,保障重大服务业功能性载体和重大项目建设用地。

16.对符合规定的工业企业利用存量房产、土地兴办生产性服务业的,经批准可在5年过渡期内继续按原用途和土地权利类型使用土地。加强历史建筑的活化利用,有效发挥建筑服务功能。

(五)提升消费能力。

17.加大电子产品、汽车等消费促进力度,严格落实国家新能源汽车购置补贴和免征车辆购置税政策。鼓励金融机构丰富消费信贷金融产品,根据个人消费者征信评估和消费能力,合理放宽消费信贷期限,降低消费信贷利率;鼓励银行合理延长个人信贷、信用卡等免息还款期限,进一步刺激消费增长。

18.探索制定发放实物消费和服务消费券政策,激发释放被抑制、被冻结的零售、旅游、娱乐、餐饮、住宿消费活力。适时制定并推出重点景区门票、减免等系列文旅消费优惠措施。

(六)扩大开放合作。

19.依托融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和率先与中心城区同城化机遇,加强资源共建共享,协同对接产业政策,实施一批服务业重大项目和事项,构建高效分工、错位发展、有序竞争、相互融合的现代服务产业体系。

20.依托中新(重庆)战略性互联互通示范项目,进一步拓展与新加坡教育、医疗、旅游等其他领域合作。

21.积极引进国内外优质服务资源,以共建“一带一路”为重点,引导有条件的企业在全球范围配置资源、拓展市场,增强服务业领域国际交流与合作。

22.稳步推动金融、电信、教育、医疗、文化等重点服务业领域扩大开放,扩大外资投资服务业的经营范围。

五、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将南川区生产性服务业工作联席会议制度更名为南川区服务业高质量发展工作联席会议制度,进一步完善联席会议职责和工作机制,加强对全区服务业高质量发展的统筹协调。联席会议成员单位各司其职、密切配合,形成推进服务业高质量发展合力。

(二)优化营商环境。全面实施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坚决查处垄断协议、滥用市场支配地位和滥用行政权力排除、限制竞争的行为。对服务业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实施包容审慎监管,在质量监控、消费维权、税收征管等方面实施线上线下一体化管理。推进服务市场诚信体系建设,推动守信联合激励和失信联合惩戒,构建以信用为基础的新型监管机制。强化服务业价格监管,及时查处消费侵权等问题。

(三)增强人才支撑。发挥行业主管部门和企业主体作用,建立完善服务业领域企业家、创新创业人才和高层次管理人才引进培育机制,发展高级人才寻访。以知识资本化为核心,通过技术入股、管理入股、股票期权激励等多种分配方式,吸引集聚领军人才。推动生产性服务人才专业化、生活性服务人才职业化发展,畅通非公经济组织人员和自由职业者职称申报渠道。强化匠心服务精神和职业素养。对接市内外高校、职业学校,完善服务业订单式人才培养机制。

(四)完善统计监测。以国民经济行业分类标准为基础,完善调查方法和指标体系,探索建立更加符合服务业高质量发展要求的服务业统计调查制度。建立服务业发展形势分析制度,完善服务业和重点企业运行监测分析。


重庆市南川区人民政府

2020年7月26日   

(此件公开发布)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