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政务公开>政策文件>其它文件

[索 引 号]
11500384008682034F/2020-00147
[ 主题分类 ]
工业
[ 体裁分类 ]
其他公文
[ 发布机构 ]
南川区政府办公室
[ 发字文号 ]
南川府办发〔2020〕21号
[ 标  题 ]
重庆市南川区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南川区推动消费品工业高质量发展行动计划(2020—2022年)的通知
[ 成文日期 ]
2020-08-12
[ 发布日期 ]
2020-08-17
[ 有 效 性 ]

重庆市南川区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南川区推动消费品工业高质量发展行动计划(2020—2022年)的通知

分享:
打印:
字号:

各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区政府各部门,有关单位:

《南川区推动消费品工业高质量发展行动计划(2020—2022年)》已经区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重庆市南川区人民政府办公室

2020年8月12日     

(此件公开发布)

南川区推动消费品工业高质量发展行动计划(2020—2022年)

消费品工业是我区传统优势产业,在促进增长、服务民生、繁荣市场和保障就业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根据《重庆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重庆市推动消费品工业高质量发展行动计划(2020—2022年)的通知》(渝府办发﹝2020﹞49号)精神,为推动我区消费品工业转型升级,实现高质量发展,结合我区实际,特制定本行动计划。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全会精神,深化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重庆提出的“两点”定位、“两地”“两高”目标、发挥“三个作用”和营造良好政治生态的重要指示要求,坚持新发展理念,抢抓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新机遇,深入实施以大数据智能化为引领的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行动计划,聚焦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主线,突出“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主攻方向,巩固提升优势产业链群,培育发展新兴消费品,增强与关联产业协作配套能力,促进消费品工业与农业、商贸、文旅融合发展,提升消费品工业对全区工业经济的助推作用,加快建设消费品工业高质量集聚区。

(二)基本原则。

1.市场主导与政府引导并举。充分发挥行业市场竞争充分、 中小企业为主体、创新要素活跃等产业特性,促进市场机制在原辅料供应、创新设计、市场营销等环节加速形成;更好发挥政策在产业布局、公共服务、公平竞争等方面的引导保障作用,营造良好产业发展环境。

2.存量提升与增量引育并举。依托资源禀赋和产业基础,强 化技术创新,做大、做强、做精传统优势产业。把握产业新趋势,适应市场新需求,突出模式创新,积极发展文创型、智能型及健康化、个性化新兴消费品产业。

3.优化供给与扩大需求并举。全面提升研发设计、智能制造 和绿色制造水平,提高供给侧对需求变化的主动适应性和灵活协调性。拓宽产品国际国内、线上线下营销渠道,扩大市场份额。

4.整体推进与重点突破并举。强化产业间、区域间统筹协同, 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聚焦重点方向、重点产品、重点领域,加快形成品种丰富、品质高端、品牌响亮的消费品工业发展新格局。

(三)发展目标。

到2022年,力争全区规模以上消费品工业企业总产值达到60亿元,年均增长30%左右,规模企业数量突破50户;力争引进培育10亿级消费品工业龙头企业2个以上,打造具有全市影响力的消费品工业品牌3-5个。

二、重点方向

整合利用区内外资源,增强协同创新能力,夯实智能制造能力基础,创新发展模式,提升壮大传统优势产业,加快培育新兴消费品产业,推动产业融合发展,打造特色消费品产业集群。

(一)提升壮大传统优势产业。

强化标准引领,提升智能化生产水平,突出品牌建设。立足我区生态良好、农产品丰富的独特优势,加快发展以笋竹、茶叶和大米等为原料的特色食品加工业;做精做特做响酒类、特色调味品品牌,积极发展以鲜肉、水果、蔬菜为主的冷链供应;改造提升塑料制品、玻璃、铝制用品等特色轻工业,推动传统优势产业规模化、高质化、集群化发展。

专栏1  传统优势产业发展重点

重点领域

重点方向

特色食品

方竹笋、茶叶和大米等产业。依托资源优势,发展方竹笋、茶叶和大米等为原料的特色有机食品加工业,打造“金佛山方竹”“古树茶”“南川米”等品牌。

方便及糕点类食品。依托轩瑞、特珍、味轩州等现有食品企业,发展开袋即食类食品;依托西苑、御邦、陈吉旺福等企业,发展烘焙糕点类食品。

酒类。依托庆酒、天之泉等白酒生产企业,强化品牌和文化带动,提升酿造工艺,发展特色洞藏白酒、中药材泡酒,打造西南地区特色白酒基地。

特色调味品。发展火锅底料、酱油等特色化调味品,做响做强“三不加”“银杉火锅”等特色品牌。创新深化“企业+合作社+农户”合作模式,提高本地农产品加工转化率。

特色轻工

塑料制品产业。依托鸿庆达二期PBS聚酯新材料循环经济项目,重点发展新型食品级包装、工业用薄膜、医用及日用塑料制品;依托诚坤科技等玩具企业,培育发展以儿童玩具为主的特色创意玩具。

玻璃制品。依托凤华玻璃、裕华玻璃等企业,巩固壮大日用玻璃制品规模,通过智能化改造和绿色生产,优化生产工艺,提升产品质量,扩大区域市场。

铝制用品。依托恒亚铝业、西友幕墙、玛蒂家居、九海铝业等企业,重点打造特色全铝家具、铝锅、装饰铝型材等家居生活用品。

冷链供应

依托南川资源及地理优势,发展鲜肉、水果、蔬菜为主的冷链供应,打造主城中心城区冷链食品供应基地。

(二)培育发展新兴消费品产业。

适应和引领新消费需求,围绕“特色、智能、健康、时尚、文创”等方向,加快承接两江新区万亿级智能产业的相关配套产品,着力引进培育新兴消费品产业,强化创意设计、技术研发、新营销赋能,创新全产业链协同发展模式,推动形成产业发展新的增长点。

专栏2  新兴消费品产业发展重点

重点领域

重点方向

特色消费品

以“保障安全、营养健康”为方向,挖掘利用特色农林资源,强化风味功能研究,推动薯类、火锅、小面、米粉等主食工业化、标准化发展,培育发展以功能性食品和美食工业品为代表的特色消费品。

智能消费品

引导家居行业与集成电路、智能终端、软件信息等智能产业开展技术合作,重点发展智能家居、智能家电、智慧照明、智慧环保、智能摄像头等智能终端消费品。

健康消费品

以“绿色环保、品质优良”为方向,以发展大健康产业为契机,依托重庆市药物科技研究所等科研机构,发展中药牙膏、中药香皂、中药保健品、中药护肤品为代表的健康消费品;围绕体育、旅游、健身等消费市场,培育发展以室内外健身器材、户外装备、运动休闲自行车和运动用品为代表的健康消费品。

时尚潮流消费品

以“科技时尚、个性鲜明”为方向,抢抓时尚消费市场机遇,培育发展以美妆为代表的时尚潮流消费品。

文创高端消费品

以“文化创意,工艺先进”为方向,兼顾弘扬本土化和市场需求,推进非遗活化利用,开发“金山五绝”、手工技艺(如金丝木)等一批富有地域特色和金佛山文化内涵的高端消费品。

(三)促进产业融合发展。

依托金佛山、神龙峡等独特旅游资源,开发适应旅游消费市场的消费类产品,鼓励发展科普型、体验型等消费品工业,促进消费品工业与旅游产业融合发展;引进国际、国内知名零售商在南建立供应链基地,扩大采购规模;深化与产业互联网龙头企业在食品、家居、电子、运动器材等领域的合作,提升产业整体竞争力;深化大数据、智能化技术在研发设计、生产制造、产品营销等环节应用,搭建产业互联网平台,推动中小企业“上云上平台”。

专栏3  融合发展重点

重点领域

重点方向

工旅融合

开发适应旅游消费市场的消费类产品,推动地域特色消费品进旅游景点、大型酒店实体专柜销售;推动三不加、特珍食品、庆酒等企业积极开辟工业旅游市场。

工商融合

定期开展产销对接活动,推动区内大型商超、连锁超市、便利店开设南川消费品工业品牌产品专区(专柜);利用节会展会,对南川消费品工业品牌产品进行推广。

两化融合

深化与产业互联网龙头企业在食品、家具等领域的合作,推动建立服务产业发展的产业互联网平台,提升产业整体竞争力。

三、主要任务

(一)加强产业规划引领。

坚持特色化、差异化、集群化发展理念,分类分区明确发展重点方向。工业园区龙岩组团重点发展智能家电、智能家居、智能终端等智能消费品产业;大观组团重点发展食品、化妆品、保健品等消费品产业;其他组团因地制宜巩固发展特色消费品工业。商贸物流园区、金佛山景区、农业园区等要结合实际,围绕推动消费品工业高质量发展,为消费品工业物流运输、品牌建设、市场营销提供支持,推动消费品工业融合发展。(责任单位:区经济信息委、区农业农村委、区商务委、工业园区管委会、农业园区管委会、商贸物流园区管委会、金佛山管委会)

(二)发挥创新赋能作用。

支持企业创建国家级、市级工业设计中心,提升产品设计、品牌策划及推广能力。支持企业加大研发投入,深化与科研院所合作,推动建设一批多元化投资、企业化运作的产业技术创新联盟。促进行业与金融、文创、融媒体营销、大数据智能化相融合,推动网络直播基地等平台经济新业态发展。(责任单位:区经济信息委、区科技局、区农业农村委、区市场监管局、工业园区管委会、农业园区管委会,有关乡镇、街道)

(三)强化标准引领作用。

强化企业主体责任,鼓励企业制定并自主公开高于国际、国家、行业标准的先进企业标准,推进专利转化为标准。强化知识产权创造、保护、运用。鼓励企业采用国际先进质量管理方法,完善质量认证体系,增强质量管理能力。(责任单位:区经济信息委、区市场监管局、区农业农村委、区卫生健康委、工业园区管委会、农业园区管委会,有关乡镇、街道)

(四)打造龙头企业拳头产品。

支持企业通过上市挂牌、兼并收购、合资合作等方式做大做强。支持产业链龙头企业发挥技术和品牌优势,培育产业链群,释放形成集群效应。支持资源型加工企业延伸产业链,丰富产品线,在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中发挥示范带动作用。支持服务型制造企业深耕个性化定制市场,发展成为细分行业的“隐形冠军”。加快培育一批制造业龙头企业,扩大本地配套规模。做深做强主导产品,提升产品精细化程度,打造一批富有地域特色、品质保障度高、品牌影响力强的优势拳头产品(责任单位:区经济信息委、区发展改革委、区农业农村委、区商务委、区国资金融发展中心、工业园区管委会、农业园区管委会,有关乡镇、街道)

(五)开展品牌建设专项行动。

建立消费品工业重点培育品牌项目库,遴选试点示范项目,催生个性化精品品牌、塑造集合品牌、壮大特色品牌,推动形成至少有两个主打品牌发展态势。支持品牌优势企业,拓展周边关联产品,开展品牌推广关联活动。支持行业协会等第三方机构整合资源,推进统一品牌形象、统一质量标准、统一追溯机制、统一包装标识建设,打造行业性集合品牌。(责任单位:区经济信息委、区市场监管局、区农业农村委、区商务委、区文化旅游委、工业园区管委会、农业园区管委会,有关乡镇、街道)

(六)提升智能化绿色化发展水平。

加大技术改造和智能化改造力度,支持食品、家居、日用玻璃等行业企业开展数字化车间和智能工厂建设。支持食品、造纸、日用玻璃、塑料等行业企业加大节能降耗、减排治污改造和废弃物资源再利用力度,创建国家级、市级绿色工厂,培育一批示范标杆企业。支持第三方专业机构和龙头企业搭建消费品工业产业互联网平台,为产业链上下游企业“上云上平台”提供技术支撑和集成服务。(责任单位:区经济信息委、区商务委、区卫生健康委、区市场监管局、工业园区管委会、农业园区管委会,有关乡镇、街道)

(七)优化拓宽市场渠道。

支持企业参加面向“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的产销对接系列活动。支持企业设立用户体验中心进行产品展示和营销,建设工业旅游示范基地,拓展旅游消费市场。支持企业扩大电商营销比重,拓展线上消费市场,推动线上线下协调发展。支持企业参与“重庆火锅节”“啤酒节”“不夜重庆生活节”等消费类活动。鼓励大型商超、交通枢纽和景区设立本地产消费品专销区,建设一批特色产品专营店、旗舰店,增强本地产消费品商贸流通活力。(责任单位:区经济信息委、区商务委、区农业农村委、区交通局、区文化旅游委、工业园区管委会、农业园区管委会,有关乡镇、街道)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区经济信息委牵头建立部门联动机制,区级有关部门和有关乡镇、街道根据行动计划重点任务分工,细化工作措施,研究支持消费品工业高质量发展相关举措,形成支持消费品工业高质量发展的合力。(责任单位:区级有关部门和单位,有关乡镇、街道)

(二)实施精准招商。围绕优势产业和发展方向,策划一批带动性强、链群效应明显的重大项目、“园中园”项目。加快引进强链扩链型、集群配套型、龙头基地型项目,高水平高标准承接产业转移。坚持招商引资和稳商增资并重互促,支持鼓励现有企业再投资并加强对外合作,营造以商招商良好氛围。(责任单位:区招商投资局、区经济信息委、区农业农村委、工业园区管委会、农业园区管委会,有关乡镇、街道)

(三)加大政策支持。区级相关专项资金加大对消费品工业科技创新、创意设计、农产品采购、品牌培育、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市场开拓、赛会展会举办的支持力度。支持消费品工业产品纳入《重庆市重点鼓励采购产品指导目录》。鼓励银行、金融机构对有订单有市场的消费品工业企业倾斜配置信贷资源。强化用地保障,探索功能适度混合的产业用地模式。(责任单位:区经济信息委、区发展改革委、区科技局、区财政局、区规划自然资源局、区农业农村委、区商务委、区文化旅游委、区国资金融发展中心、工业园区管委会、农业园区管委会)

(四)强化人才支撑。支持园区、企业与大专院校、科研院所在科技研发、人才培养、成果产业化等领域深入合作,大力发展职业技术教育,培养研发、生产、营销、管理优秀人才。支持行业协会等社会组织加强人才队伍建设,丰富服务内容,在政策研究、标准制定、人才培训、宣传推广、展览展示、行业交流、技能竞赛等方面发挥更大作用。优化人才引育,对引进行业紧缺型人才和核心骨干在子女入学等方面给予支持。着力提升行业企业家素质,培育新时代企业家精神。(责任单位:区经济信息委、区教委、区人力社保局、工业园区管委会、农业园区管委会、区工商联)

(五)营造良好环境。深化“放管服”改革,构建科学、便捷、高效的审批和管理体系,对服务产业发展的新业态、新模式实施包容审慎监管,全面落实减税降费、困难企业帮扶各项政策。加强舆论宣传引导,倡导诚信经营。强化监管执法,对假冒仿制、不正当竞争等违法行为,快速响应、严厉打击,保护企业劳动成果和合法权益不受侵犯。(责任单位:区发展改革委、区经济信息委、区公安局、区财政局、区生态环境局、区市场监管局、区科技局、区政务服务办、工业园区管委会、农业园区管委会)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展开菜单

南川慢直播

智能机器人

微信

我要留言

适老版

收起

网站地图 | 版权声明 | 联系我们 | 我要写信

主办单位:重庆市南川区人民政府办公室 版权所有:重庆市南川区人民政府网站

网站标识码:5001190010 ICP备案:渝ICP备11000302号-1 国际联网备案: 渝公网安备5001190200011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