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出台背景
为推动我区消费品工业转型升级,实现高质量发展,结合我区实际,特制定本行动计划。现予以解读。
二、主要内容
(一)提升壮大传统优势产业。
强化标准引领,提升智能化生产水平,突出品牌建设。立足我区生态良好、农产品丰富的独特优势,加快发展以笋竹、茶叶和大米等为原料的特色食品加工业;做精做特做响酒类、特色调味品品牌,积极发展以鲜肉、水果、蔬菜为主的冷链供应;改造提升塑料制品、玻璃、铝制用品等特色轻工业,推动传统优势产业规模化、高质化、集群化发展。
(二)培育发展新兴消费品产业。
适应和引领新消费需求,围绕“特色、智能、健康、时尚、文创”等方向,加快承接两江新区万亿级智能产业的相关配套产品,着力引进培育新兴消费品产业,强化创意设计、技术研发、新营销赋能,创新全产业链协同发展模式,推动形成产业发展新的增长点。
(三)促进产业融合发展。
依托金佛山、神龙峡等独特旅游资源,开发适应旅游消费市场的消费类产品,鼓励发展科普型、体验型等消费品工业,促进消费品工业与旅游产业融合发展;引进国际、国内知名零售商在南建立供应链基地,扩大采购规模;深化与产业互联网龙头企业在食品、家居、电子、运动器材等领域的合作,提升产业整体竞争力;深化大数据、智能化技术在研发设计、生产制造、产品营销等环节应用,搭建产业互联网平台,推动中小企业“上云上平台”。
三、主要任务
(一)加强产业规划引领。
坚持特色化、差异化、集群化发展理念,分类分区明确发展重点方向。工业园区龙岩组团重点发展智能家电、智能家居、智能终端等智能消费品产业;大观组团重点发展食品、化妆品、保健品等消费品产业;其他组团因地制宜巩固发展特色消费品工业。商贸物流园区、金佛山景区、农业园区等要结合实际,围绕推动消费品工业高质量发展,为消费品工业物流运输、品牌建设、市场营销提供支持,推动消费品工业融合发展。
(二)发挥创新赋能作用。
支持企业创建国家级、市级工业设计中心,提升产品设计、品牌策划及推广能力。支持企业加大研发投入,深化与科研院所合作,推动建设一批多元化投资、企业化运作的产业技术创新联盟。促进行业与金融、文创、融媒体营销、大数据智能化相融合,推动网络直播基地等平台经济新业态发展。
(三)强化标准引领作用。
强化企业主体责任,鼓励企业制定并自主公开高于国际、国家、行业标准的先进企业标准,推进专利转化为标准。强化知识产权创造、保护、运用。鼓励企业采用国际先进质量管理方法,完善质量认证体系,增强质量管理能力。
(四)打造龙头企业拳头产品。
支持企业通过上市挂牌、兼并收购、合资合作等方式做大做强。支持产业链龙头企业发挥技术和品牌优势,培育产业链群,释放形成集群效应。支持资源型加工企业延伸产业链,丰富产品线,在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中发挥示范带动作用。支持服务型制造企业深耕个性化定制市场,发展成为细分行业的“隐形冠军”。加快培育一批制造业龙头企业,扩大本地配套规模。做深做强主导产品,提升产品精细化程度,打造一批富有地域特色、品质保障度高、品牌影响力强的优势拳头产品。
(五)开展品牌建设专项行动。
建立消费品工业重点培育品牌项目库,遴选试点示范项目,催生个性化精品品牌、塑造集合品牌、壮大特色品牌,推动形成至少有两个主打品牌发展态势。支持品牌优势企业,拓展周边关联产品,开展品牌推广关联活动。支持行业协会等第三方机构整合资源,推进统一品牌形象、统一质量标准、统一追溯机制、统一包装标识建设,打造行业性集合品牌。
(六)提升智能化绿色化发展水平。
加大技术改造和智能化改造力度,支持食品、家居、日用玻璃等行业企业开展数字化车间和智能工厂建设。支持食品、造纸、日用玻璃、塑料等行业企业加大节能降耗、减排治污改造和废弃物资源再利用力度,创建国家级、市级绿色工厂,培育一批示范标杆企业。支持第三方专业机构和龙头企业搭建消费品工业产业互联网平台,为产业链上下游企业“上云上平台”提供技术支撑和集成服务。
(七)优化拓宽市场渠道。
支持企业参加面向“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的产销对接系列活动。支持企业设立用户体验中心进行产品展示和营销,建设工业旅游示范基地,拓展旅游消费市场。支持企业扩大电商营销比重,拓展线上消费市场,推动线上线下协调发展。支持企业参与“重庆火锅节”“啤酒节”“不夜重庆生活节”等消费类活动。鼓励大型商超、交通枢纽和景区设立本地产消费品专销区,建设一批特色产品专营店、旗舰店,增强本地产消费品商贸流通活力。
四、工作举措
(一)加强组织领导。区经济信息委牵头建立部门联动机制,区级有关部门和有关乡镇、街道根据行动计划重点任务分工,细化工作措施,研究支持消费品工业高质量发展相关举措,形成支持消费品工业高质量发展的合力。
(二)实施精准招商。围绕优势产业和发展方向,策划一批带动性强、链群效应明显的重大项目、“园中园”项目。加快引进强链扩链型、集群配套型、龙头基地型项目,高水平高标准承接产业转移。坚持招商引资和稳商增资并重互促,支持鼓励现有企业再投资并加强对外合作,营造以商招商良好氛围。
(三)加大政策支持。区级相关专项资金加大对消费品工业科技创新、创意设计、农产品采购、品牌培育、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市场开拓、赛会展会举办的支持力度。支持消费品工业产品纳入《重庆市重点鼓励采购产品指导目录》。鼓励银行、金融机构对有订单有市场的消费品工业企业倾斜配置信贷资源。强化用地保障,探索功能适度混合的产业用地模式。
(四)强化人才支撑。支持园区、企业与大专院校、科研院所在科技研发、人才培养、成果产业化等领域深入合作,大力发展职业技术教育,培养研发、生产、营销、管理优秀人才。支持行业协会等社会组织加强人才队伍建设,丰富服务内容,在政策研究、标准制定、人才培训、宣传推广、展览展示、行业交流、技能竞赛等方面发挥更大作用。优化人才引育,对引进行业紧缺型人才和核心骨干在子女入学等方面给予支持。着力提升行业企业家素质,培育新时代企业家精神。
(五)营造良好环境。深化“放管服”改革,构建科学、便捷、高效的审批和管理体系,对服务产业发展的新业态、新模式实施包容审慎监管,全面落实减税降费、困难企业帮扶各项政策。加强舆论宣传引导,倡导诚信经营。强化监管执法,对假冒仿制、不正当竞争等违法行为,快速响应、严厉打击,保护企业劳动成果和合法权益不受侵犯。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主办单位:重庆市南川区人民政府办公室 版权所有:重庆市南川区人民政府网站
网站标识码:5001190010 ICP备案:渝ICP备11000302号-1 国际联网备案: 渝公网安备5001190200011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