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出台背景和意义
为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进一步加强街道基层党组织对疫情防控工作的领导,指导街道科学精准做好冬春季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结合近期聚集性疫情防控工作中存在的短板和薄弱环节,特制定本工作方案。
二、主要内容
(一)早预防。减少人员流动和聚集,提倡秋冬及春节假期非必要不流动,进口冷链食品从业人员、口岸直接接触进口货物从业人员、隔离场所工作人员、交通运输工具从业人员等重点人群,要在工作地休假或工作,尽量不来南返南,国内疫情中高风险所在地市人员暂缓来南返南。居民家庭不举办聚餐等聚集性活动,严格执行“喜事缓办,丧事简办,宴会不办”。街道各部门、各(社区)村要按各自职责,督促落实重点场所对外来人员查验大数据行程卡和健康通行码,一旦发现可疑情形第一时间按程序报告处置。
(二)早发现。扩大“应检尽检”范围,将社区卫生院工作人员、村卫生室工作人员、新住院患者及陪护人员、各(社区)村需排查和协查人员等纳入“应检尽检”范围,每周开展核酸检测;实行“街道采样、区县检测”,街道卫生院严格按要求负责核酸检测样本采集和及时送检;每周对(社区)村卫生室和农贸市场、村民活动室、棋牌室、休闲娱乐室、公共卫生间、敬老院等公共场所环境开展核酸检测,定期入户开展抽样检测;辖区内药店建立退烧药、抗感染等药物销售实名登记台账。
(三)早报告。做好购买退烧药、抗感染等药物等可疑患者报告、核酸检测结果报告、感染者网络直报工作。
(四)早隔离。发现疫情后立即上报区疫情防控领导小组,立即转运感染者;对于发现确诊病例和无症状感染者的自然(社区)村和每户家庭立即实施封闭管控;对密切接触者、密切接触者的密切接触者实施集中隔离医学观察,落实单人单间隔离、核酸检测、体温监测等措施;实时共享核酸检测阳性者信息、活动轨迹大数据信息、密切接触者和密切接触者的密切接触者信息和管理状况等信息,统筹开展流行病学调查和密切接触者追踪管理。
(五)早救治。尽早发现可疑患者,重点关注近期外地返南人员中有发热、干咳、咽痛、嗅(味)觉减退、腹泻等临床症状的患者,加强流行病学史问诊、核酸检测和可疑病例早期识别;对可疑患者进行隔离,并及时转诊,区人民医院确诊后要规范转运至片区集中收治医院。
(六)强保障。实行24小时值班,严格执行“日报告”和“零报告”制度;建立完善街道卫生机构核酸采样检测队伍和流行病学调查队伍,按标准落实好集中隔离场所,配备好工作人员和车辆、消毒剂、隔离服等防疫物资。
三、专用名词解释
新冠肺炎:是指感染了新型冠状病毒而导致的肺部急性炎症改变,是一种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主要临床表现有发热、干咳、乏力,同时伴有鼻塞、鼻涕、恶心、呕吐、腹泻等症状。大部分患者为轻症患者,少部分患者会在一周后进展为重型患者,出现呼吸衰竭、脓毒性休克、多脏器功能障碍。新冠肺炎的预后大多数良好,只有极少数重症患者以及合并有基础病的患者预后不好。
四、新旧政策差异对比
无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主办单位:重庆市南川区人民政府办公室 版权所有:重庆市南川区人民政府网站
网站标识码:5001190010 ICP备案:渝ICP备11000302号-1 国际联网备案: 渝公网安备5001190200011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