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政务公开>政策解读>文字解读

关于《南川区水安全保障“十四五”规划(2021-2025年)》的政策解读

日期:2022-03-16

字号:
分享:
打印:

重庆市南川区人民政府印发《南川区“十四五”水安全保障规划》(以下简称《规划》)为方便社会公众全面了解规划内容,现作如下解读。

一、《规划》编制背景及依据

“十四五“时期,是南川立足特色化、面向同城化,加快建设同城化发展先行区,奋力谱写新时代南川高质量发展、高品质生活新篇章的关键时期。当前,水安全已上升为国家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提出“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的治水思路,为解决新老水问题、保障国家水安全提供了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根据《重庆市南川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和结合南川区实际情况,制定本规划。

二、《规划》的思路目标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准确把握新发展阶段,深入践行新发展理念,积极融入新发展格局,全面落实“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一区两群”等国家战略和市级部署以及“着力建设山清水秀旅游名城、大健康产业集聚区、先进制造业基地、景城乡融合发展示范区、主城都市区后花园,率先实现与中心城区同城化发展”的区委区政府决策。深入落实“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的治水思路,坚持水环境、水生态、水资源、水安全、水文化“五水统筹”,突出“南川水网”建设,统筹好水的资源功能、环境功能、生态功能,筑牢水安全保障底线。深化水利改革创新,推进水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全面开启水利现代化建设新征程。为南川区率先实现与中心城区同城化发展提供坚实的水安全保障。《规划》提出,到2025年,南川水网初具雏形,水安全保障能力显著提升,工程性缺水基本解决、重点区域防洪基本达标、水资源刚性约束作用凸显、幸福河湖建设初见成效、涉水事务监管体系基本建成。到2035年,水安全保障能力全面提升,基本建成南川水网目标。

三、《规划》的重点任务

重点围绕水源工程打基础、防洪工程护安澜、城乡供水保民生、生态工程优环境、科技文化促创新思路持续发力,着力构建南川水利“五张网”。一是骨干水源保障网。初步建成以金佛山、鱼枧、洪塘等大中型水库为骨干,以沿塘、盖石沟、楠竹山等小型水库为依托的现代水源网,推进渝南水资源配置工程前期论证,构建以跨区域调水,水库群互联互通、多源互补的水资源保障格局。二是洪涝灾害防御网。推进城市、重要场镇防洪治理,重点围绕大溪河、龙川江等实施中小河流整治,完成16座小型病险水库除险加固,确保江河安澜。三是城乡供水安全网。推进城乡供水一体化、农村供水规模化,重点保障景城乡示范区、大健康产业集聚区、工(农)业园区和旅游景区等重要区域供水安全。四是河湖生态保护网。开展凤嘴江、龙川江生态补水工程前期论证。在大观区域实施水美乡村建设试点,规划治理水土流失面积251平方公里,全面改善河湖水生态环境。五是现代水利智慧网。运用大数据技术,开展河长制、水旱灾害防御、水资源调度、水生态监测、水利工程运行管理等信息化建设。

四、《规划》的保障措施

加强组织领导,切实增强责任意识,认真履行职责,狠抓落实,确保全区水安全。加快规划实施,落实前期工作责任制,建立部门协同工作机制,合理推进规划项目有序实施。强化监测评估,建立规划实施督促检查机制,加强规划目标指标和重点任务完成情况的跟踪督办。引导公众参与,深入开展区情水情教育,增强全区人民的水患意识、节水意识和水资源保护意识,引导公众积极地参与和支持水利规划实施,使规划实施取得更好的经济社会环境效果。


附件下载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展开菜单

南川慢直播

智能机器人

微信

我要留言

适老版

收起

网站地图 | 版权声明 | 联系我们 | 我要写信

主办单位:重庆市南川区人民政府办公室 版权所有:重庆市南川区人民政府网站

网站标识码:5001190010 ICP备案:渝ICP备11000302号-1 国际联网备案: 渝公网安备5001190200011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