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背景依据
“十四五”时期,是重庆市深入推动科技创新,奋力建设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着力打造高质量发展新的动力源的关键时期。南川纳入主城都市区,成为全市四个同城化发展先行区之一,战略地位空前提升,更加需要贯彻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新要求,肩负起落实科技自立自强的新使命,承担起创建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的新任务,在重庆建设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中展现南川新作为。
依据《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规划纲要》《重庆市科技创新“十四五”规划》《重庆市南川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编制《重庆市南川区科技创新“十四五”规划》。
二、发展目标
到2025年,创新资源集聚度大幅提升,创新要素活跃度显著增强,创新合作开放度不断扩大,创新成果贡献度明显提高,创新引领辐射度日益彰显,成为重庆重要的科技创新基地。全社会R&D经费支出占GDP比重达到2.5%以上,国家高新技术企业达到70家以上,重庆市科技型企业达到500家以上。专业研发机构及科技服务机构达到70个以上。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达到9件以上。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63%。科技发展主要指标达到全市平均水平。
三、重点任务
明确提出了6大重点任务,包括打造高水平创新平台、大力集聚创新主体、突出产业科技创新、激发人才创新活力、完善科技创新体制机制、优化科技创新生态。
(一)打造高水平创新平台
依托工业园区“一园四组团”和商贸物流园区,高水平推进“产城融合”和科技创新创业,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与特色产业,开发高科技含量、高附加值产品,创建市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高标准配套规划建设中医药、装配式建筑、页岩气三个产业技术创新中心,高水平打造汽车关键零部件、环境友好型材料两个科技创新基地并新建一批科技企业孵化器,完善“众创空间+孵化器+加速器”全链条孵化体系。
(二)大力集聚创新主体
大力引进培育创新型企业,深入实施高新技术企业和科技型企业培育行动,集聚一批创新型领军企业、专精特新中小企业、高新技术企业;大力引进培育科研及技术服务机构,加快培育一批国家级和市级新型研发机构,支持市内外知名科技服务机构在南川创办科技服务机构或成立分支机构;大力引进高等院校,聚焦我区重点产业发展需要,高标准规划建设高等教育集群园区,争取中国科学院大学重庆学院在南川建设二级学院,支持市内知名高校在南川创办分校和独立学院等。
(三)突出产业科技创新
围绕提升我区“2+3”优势特色产业和企业市场竞争力,推动先进制造业科技创新;推动现代服务业科技创新,以制造业服务化为突破口推进制造业向服务业延伸,服务业向制造业拓展,推动智慧旅游、智慧养老、智慧康养、智慧城市等加快发展,促进生活性服务业向高品质和多样化创新升级;立足我区“三富资源”,重点围绕中药材、古树茶、方竹笋和南川米、蓝莓“3+2”特色农业产业,实施一批农业科技重点工程,推动特色高效农业科技创新;推动医疗、教育、就业、养老、社保、民政、城市管理、交通等方面民生科技创新,加强环保领域技术创新,推进碳达峰碳中和。
(四)激发人才创新活力
培养壮大创新人才队伍,聚焦“卡脖子”领域,突出“高精尖缺”导向,精准对接“重庆英才计划”,深化“金山英才计划”,靶向引进一批科技领军人才和高水平创新创业团队;制定科技人才分类评价标准,健全以创新能力、质量、实效、贡献为导向的科技人才评价体系,激励人才更好发挥作用;打造更好创新创业生态,开展“为科技工作者办实事,助科技工作者作贡献”行动,切实解决科技工作者各方面需求和难题。
(五)完善科技创新体制机制
优化产业园区管理体制,深入推进工业园区管理体制向高新区管理体制转型,推动园区加快步入集群发展、创新驱动、内生增长轨道;优化财政科技投入机制,加快建立政府投入为引导、企业投入为主体、金融市场为支撑的多元科技投入体系;优化科技创新服务机制,优化配置创新资源,推动重点领域项目、基地、人才、资金一体化配置,建立体系化、多元化项目分类管理机制。
(六)优化科技创新生态
大力发展科技金融,推动资金链与产业链、供应链、创新链有效衔接,加快构建全方位、多层次、多渠道科技金融体系;着力保护知识产权,健全知识产权执法司法保护机制,营造平等保护的法治环境;提升全民科学素养,大力弘扬科学精神、普及科学知识、传播科学思想、倡导科学方法,培育城市创新基因。
四、名词解释
高新技术企业:指在《国家重点支持的高新技术领域》内,持续进行研究开发与技术成果转化,形成企业核心自主知识产权,并以此为基础开展经营活动,在中国境内(不包括港、澳、台地区)注册的居民企业。
重庆市科技型企业:指在重庆市辖区范围内注册成立,依托一定数量的科技人员从事科学技术研究开发活动,注重通过自主研发、受赠、并购等方式取得自主知识产权并将其转化为高新技术产品或服务,经自愿申请和审核通过后,入库重庆市科技型企业系统培育的居民企业。
技术创新中心:指以产业前沿引领技术和关键共性技术研发与应用为核心,加强应用基础研究,协同推进现代工程技术和颠覆性技术创新,打造创新资源集聚、组织运行开放、治理结构多元的综合性产业技术创新平台。
新型研发机构:指聚焦科技创新需求,主要从事科学研究、技术创新、研发服务和成果转化,投资主体多元化、管理制度现代化、运行机制市场化、用人机制灵活的独立法人机构,可以是依法注册的科技类民办非企业单位(社会服务机构)、事业单位和企业。分为(初创型)新型研发机构、新型高端研发机构。
科技企业孵化器:指以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培养高新技术企业和企业家为宗旨,面向科技型企业和创业团队,提供物理空间、共享设施和一系列专业化创新创业服务的机构。
众创空间:指为满足大众创新创业需求,提供工作空间、网络空间、社交空间和资源共享空间,积极利用众筹、众扶、众包等新手段,以社会化、专业化、市场化、网络化为服务特色,实现低成本、便利化、全要素、开放式运营的创新创业平台。
科技成果:是指通过研究活动取得的具有实用价值或者一定学术意义的创造性劳动成果(含新技术、新产品、新工艺、新材料、新设计、新装置、计算机软件和生物矿产新品种以及专利、论文和专著等)。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主办单位:重庆市南川区人民政府办公室 版权所有:重庆市南川区人民政府网站
网站标识码:5001190010 ICP备案:渝ICP备11000302号-1 国际联网备案: 渝公网安备50011902000119号